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和x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落实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意见》(晋疫情防控领导组发〔2022〕38号)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毒性明显减弱的特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向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安全生产转变。
根据潞安化工集团实际,决定对潞安化工集团疫情防控措施做出以下调整。
集团各生产单位从2022年12月9日18时起解除动态闭环管理,各单位科队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员工有序轮岗工作安排,确保正常安全生产。
在岗员工要尽量减少与社会面的接触频次,尽可能做到“两点一线”上下班,力求避免出现集中感染;具备居家办公条件的员工坚持“能居家则居家”的原则。
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和属地管控措施制定详细的“一企一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集团各单位要继续加强生产厂区准入管理,生产厂区工作的员工继续执行“一日一检”核酸检测规定。
所有进入生产厂区人员必须持有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测量体温,对于体温超过37.3°C的员工予以劝返。
所有进入生产厂区小型客运车辆,必须在入门前进行规范消杀;运输生产生活物资的货运车辆,必须在入门前进行规范消杀,司乘人员全程不得下车与外界接触,要明确专人监督落实“无接触”货物交接。
货物消毒消杀严格执行《关于下发〈潞安化工集团新冠肺炎防控预防性消毒工作细则〉的通知》(潞化疫防发〔2022〕37号)。
在生产厂区内仍然要坚持“最小网格化”管理,各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详细制定“最小网格化”管理办法,尽可能减少网格之间人员流动,目的是尽量延缓疫情传播速度,避免出现集中感染。
在生产厂区内的员工,在厂(矿)期间不要去其它楼层、其它楼宇,每日上下班走“固定路线”,不乱跑。
集团各单位要继续规范餐饮秩序。
取消凉菜,全部食用熟食;同时尽量避免堂食,少量人员堂食时,要坚持“同向、两米距”的原则,提倡采用“即拿即走”的方式让员工回宿舍就餐;井口营养餐厅等确实需要堂食的,要在食堂(餐厅)的餐桌上设置隔离板、拉大人员就餐间距,尽量采用分时段、错峰等方式进行就餐,最大限度避免人员聚集。
集团各单位要控制线下会议。
要减少线下会议的次数,缩小线下会议的规模,确需召开会议的要尽量采用视频会、多个分会场等形式召开。
集团各单位员工乘坐区内公共交通工具须佩戴口罩。
乘坐“点对点”专用车辆、矿井罐笼、井下运人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口罩。
集团各单位要继续做好消毒消杀工作。
按照《关于下发〈潞安化工集团新冠肺炎防控预防性消毒工作细则〉的通知》(潞化疫防发〔2022〕37号)文件中“特殊时期”的要求,严格做好消毒消杀工作,落实好“人—物—环境同防”、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集团各单位要加强厂区内员工自我健康管理。
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新冠病毒的危害,避免产生恐慌心理。
全体员工要加强每日自我健康管理,当体温超过37.3°C或出现咳嗽、咽喉疼痛、乏力等症状时,要进行核酸检测,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要进行居家隔离,同时向社区(村)和单位报备。
通知强调,集团各单位近期的防疫目标主要是防止员工感染时间与社会面集中感染相重叠,力求延缓员工个体感染时间,保障生产力。
加强个人防护。
每名员工都要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的公民社会责任,积极履行好健康第一责任人义务,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
一要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不聚集、不聚餐,不到密闭、半密闭的公共场所。
二要规范佩戴口罩。
进入公共场所必须规范佩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三要养成勤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外出返回后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
四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果用手捂口鼻后,要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并立即洗手。
五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态健康,均衡饮食。
六要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
七要保持好“2米距”。
在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尽量保持2米以上社交距离。
八要做好无接触接收快递,收取快递时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
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
一、工作前的准备
(一)保障防护物资配备。
准备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
强化人员培训。
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在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入口处要提醒人员,必要时佩戴口罩。
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
(三)可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注意及时清理。
(四)预防性消毒。
日常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
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
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体温监测登记本。
外地返回工作人员需进行登记,并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管理。
每天上班前应当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
(六)健康教育。
对复工人员发放宣传手册,在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卫生防护海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定向推送防护知识资料。
二、场所内的卫生要求
(一)通风换气。
1.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
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当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3.应当保证厢式电梯的排气扇、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二)空调运行。
1.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并关闭空调加湿功能,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进风口清洁、出风口通畅。
2.定期对空调进风口、出风口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加强对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冷却水的清洁消毒;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进行。
(三)垃圾收集处理。
1.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护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筒及垃圾点周围无散落,垃圾存放点各类垃圾及时清运,垃圾无超时超量堆放。
2.清洁消毒。
垃圾转运车和垃圾筒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垃圾点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
(四)自动扶梯、厢式电梯。
1.建议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乘坐时应当佩戴口罩。
2.厢式电梯的地面、侧壁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消毒2次。
3.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
(五)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的地面应当保持清洁。
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
(六)会议室、办公室、多功能厅。
1.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2.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减少开会频次和会议时长,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
建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七)餐厅餐饮场所(区域)、食堂和茶水间。
1.保持空气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2.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励打包和外卖,避免人员密集和聚餐活动。
3.餐厅每日消毒1次。
(八)卫生间。
1.加强空气流通。
确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离效果。
2.每日随时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洗手池无污垢,便池无粪便污物积累。
3.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公共台面、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
可在办公场所或公共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
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
经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
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3
为指导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做到稳步有序复工复产,根据《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企业要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工作。
配备专人负责体温检测、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宣传教育等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情况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二、加强员工管理和健康监测
3.有序组织员工返岗。
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对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员工,合理组织分批次返岗。
对返岗员工能够集中运送的,鼓励采取专车或包车等方式运送并做好防护。
4.严格返岗员工管理。
建立员工健康台账,按照当地要求进行报备和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
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