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居家隔离解除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居家隔离解除方案1

据“掌上张家x”消息,张家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解除隔离工作方案》。

详情如下:

一、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解除条件

(一)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次密接”)在居家隔离期间按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居家隔离对象房间内环境标本均为阴性,健康监测无新冠相关症状。

密接规范隔离14天,次密接规范隔离7天,按要求采集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当天对居家隔离对象进行双采双检,实施单份标本单管检测,同时采集居家隔离对象频繁使用的物品环境标本(床头柜、水龙头及台面、被子、桌面等)实施单份标本单管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国家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解除隔离。

(二)隔离期间,出现隔离管理不规范,或健康监测发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同时段内同一楼栋或同一平房其他居家隔离对象出现阳性检测者,由市级以上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延长隔离及期限。

延长隔离期限的,应在延长隔离解除之日,实施上述同样的检测。

二、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流程

(一)街道(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向被解除隔离对象发放《解除居家隔离通知书》(见附件1),由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盖章,被解除隔离对象签名,被解除隔离对象和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各保留一份。

(二)街道(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向被解除隔离对象提供体温测量计(1个)、防护用品(7天所需要的至少14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和消毒用品(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洗手液各1瓶)。

三、居家健康监测基本要求

(一)解除居家隔离后,由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按规定程序申请对被解除隔离对象赋红码7天,实施居家健康监测7天。

(二)按有关规范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并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的第2天、第7天开展个人和居家环境核酸检测。

(三)在遵守当地社区防控要求的同时,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时,应严格落实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四)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公共室内场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人群聚集或室内密闭场所。

非本人就诊需要不进入医疗机构。

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居家隔离解除方案2

建立隔离点与移交被隔离人员属地的对接机制,保证被隔离人员和信息的完整对接。

集中隔离满14天时,施行“人物同检”,即由两家检测机构同时使用两种试剂,采用单样本检测方式,进行平行检测交叉验证;对隔离房间进行环境检测,在满足“三样本阴性”原则(两家检测机构人员样本阴性+环境标本阴性)后,经健康观察组确认无相关症状且符合相应人群解除隔离条件的观察对象,经集中隔离点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为其出具《集中观察证明》或《解除集中观察通知书》或《温馨健康提示卡》,解除集中观察。

按照防控工作要求,在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后,需要继续医学观察的人员,在京有居所且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实施居家医学观察,信息联络组应与社区做好信息对接,由病例转运组负责将观察对象送至居家隔离场所,所在社区负责闭环对接和管控;在京无居所或在京居所不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继续在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7天。

对于不需要医学观察,执行7天健康监测人员,不必要不外出,期间不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不聚餐、不聚集,并按社区要求报告健康状况。

继续进行7天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居家医学观察人员、7天健康监测人员,期满时采取单样本检测方式,在满足“三样本阴性”(两家检测机构人员样本阴性+环境标本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或健康管理措施。

具体技术要点见附件2。

(五)解除居家健康监测按照国家防控方案(第八版)执行。

居家隔离解除方案3

一、居家隔离场所选择和准备

(一)家中如果有多套房屋,最好单独居住;如果只有一套房屋,则单独房间居住,并有独立卫生设施。

如果条件不允许,其他家庭成员/室友应和隔离对象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二)房间应该通风良好,保持开窗通风,保持房门随时关闭,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相通的房门时先开窗通风。

(三)活动区域应该和其他家庭成员/室友尽可能不产生重叠,可能产生重叠的区域需要做好通风、消毒。

(四)房间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室内应当使用木质、金属的家具,避免使用布艺、皮质等不易消毒的家具。

二、居家个人防护

(一)在隔离房间活动可以不戴口罩,不随意离开隔离房间,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先戴外科口罩。

佩戴新外科口罩前后和处理用后的口罩后,应当及时洗手。

(二)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接触,必须接触时戴好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三)生活用品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用过的物品及时清洁消毒。

(四)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足的营养。

尽量不要共用卫生间,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用后通风并用酒精等消毒剂消毒身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五)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时用纸巾遮盖口鼻,不随地吐痰,用后纸巾及口罩丢入专门的带盖垃圾桶内。

三、健康监测

(一)居家隔离者每天早、晚对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居家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村)管理人员。

(二)医务人员将每日上门询问、监测健康状况,在第2天和7天采集核酸检测标本。

(三)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立即向社区(村)工作人员报告,按规定专车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

四、清洁消毒

(一)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不使用中央空调系统。

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

(二)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三)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每天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四)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采用煮沸15分钟消毒。

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手消毒可采用含70%~75%乙醇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六)污染物主要指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时,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

再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表明及其周围2米。

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沐浴、更换衣服。

五、保障

(一)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加强监管,强化“四包一”管理措施,确保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生活保障、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由社区(村)保障隔离对象家庭基本生活、医疗要求、消毒及防疫物资;做好对隔离对象居所的消毒工作,每天对居家隔离人员居住楼层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三)充分利用健康码进行管理。

对居家隔离者赋红码21天,对居家健康监测者赋黄码7天。

居家隔离解除方案4

一、在流感大流行期间一般流感病人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隔离休息,由社区一级流感防治组织的医护人员给予一般对症处理和支持性护理。

因此,做好大量居家隔离的流感病人工作成为流感大流行时社区的主要任务。

居家观察既可以减轻医院的压力,使医院能够集中力量照顾危重病人,减少病死人数,又可以减少医疗费用,而且避免大量流感病人及其家属往返医院和社区增加播散的机会,减少流感病人在医院中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及加重病情。

二、只具有普通流感症状、不发烧或体温在38℃以下、病情没有逐渐加重表现的病人,都可以居家隔离观察;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肺结核、哮喘等),必须经过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同意方可在家隔离观察。

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如果病情发展或恶化,必须立即转送就近医院。

三、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要做好预防家庭中传播和护理病人者的自我保护,正确使用防护口罩或防毒面具。

四、社区一级流感防治组织与社区居家病人的联动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镇医院与居家隔离的家庭每天要联系1—3次,掌握他们的病情和生活需要。

(2)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流动医疗卫生组在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镇医院的协助下,有针对性地对在家隔离治疗的病人进行巡诊,发现有病情恶化时立即送医院治疗同时指导做好防护措施。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镇医院防疫人员或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志愿者定期到病家消毒,并且把消毒物品、药品交给其家庭成员,教会他们使用方法,在隔离期间固定时间进行全面消毒,并且要同隔离家庭保持联系。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