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疫情消杀实施方案精选7篇。

疫情消杀实施方案精选篇1

为切实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平稳运行,需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个人卫生防护技能知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安全。同时,所有返校师生员工需向学校承诺其报告的真实性,签订承诺书(见附件1和附件2),并做好以下防护:

一、个人卫生防护

1.公共场所的个人卫生防护

(在密闭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减少接触公共物品;

(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口罩,须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外出回来后立即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全程保持手卫生;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频率,缩小外出活动范围。

2.医用口罩使用指引

(学校应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33号)文件精神,加强科学引导(见附件3)。

(更换和存放:每4小时更换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此期间,若无明显脏污、变形、损坏,可重复使用;若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不可重复使用。每人需准备一个清洁、透气的纸袋存放个人医用口罩,并标记姓名,确保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

医用一次性口罩,蓝色面朝外,白色面贴口鼻。

(摘脱方法:口罩外侧吸附了大量细菌,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应将口罩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不宜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随意丢弃,避免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摘脱口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清洗双手,保持手卫生。

(处理:废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应统一收集处理。健康学生和老师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佩戴的医用口罩,需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3.保持手卫生

(要做到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

(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清洁手部;

(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正确的洗手方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一只手的手掌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部分,旋转揉搓,交换双手。

(小技巧:按“内—外—夹—弓—大—立—腕”口诀进行;时间不应少于20秒,相当于唱完两遍“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生日快乐歌》。

5.健康打卡与报告制度

(坚持每日健康打卡,报告健康状况和接触新冠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马上告知老师或学校疫情报告负责人。

疫情消杀实施方案精选篇2

1.校园环境卫生。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卫生管理,每日对教室、功能室、宿舍、教室办公室、食堂、厕所等校舍进行清扫与消毒。适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三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暂停使用中央空调。

2.校园室内外公共场所卫生。减少室内外公共场所的使用,必须使用的公共上课场所要坚持使用一次消毒一次。室外公共场所每周消毒一次。

3.校园内公用设施卫生。安排专人保洁,对门把手、电梯、楼梯扶手、课桌椅、讲台台面、电源开关等公用设施进行消毒,每日1-2次,在放学前后进行,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以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4.食堂工勤人员卫生管理。加强学校食堂疫情防控,每天对食堂工勤人员进行晨检和餐前检查,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上岗,且按规定及时更换口罩,疫情期间不得佩戴PE材质敞开式透明口罩。抓好食堂人员个人卫生,严格按规范洗手消毒。

5.餐具清洁消毒使用。餐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鼓励学生自带餐具。餐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煮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

6.校园内厕所消毒管理。厕所要保持清洁无异味,每日消毒。如为旱厕,需有漂白粉覆盖消毒,每日不少于三次。

7.车辆出入管理。严禁车辆出入校园,教职工或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车辆必须在校门口进行消毒处理后方能进入校园。

8.消毒剂管理使用。专人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

疫情消杀实施方案精选篇3

一、重点场所消杀要求

(一)公共场所。包括公厕、垃圾站、污水井、果皮箱每日消杀不少于2遍次。

(二)办公场所。楼道、步行梯每天不少于2次消杀,卫生间、食堂、垃圾箱每天消杀不少于3次,门把手、办公楼电脑键盘、电梯按钮、扶手等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天不少于3次,擦拭消毒后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酒店(宾馆)。除按办公场所做好消杀工作外,客房公共用品用具需“一客一用一消毒”,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

(四)商城、超市。人员密集对出入口、卫生间、垃圾箱、电梯扶手要加大消杀力度,每天不少于4次。

(五)农贸市场。对出入ロ、公厕、垃圾箱消杀每日不少于4次,其它部位每日不少于2次。

(六)餐饮场所。电梯、公共卫生间、门把手、收银台等高频率接触物体表面每日消杀不少于4次。餐具要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餐厨垃圾消杀后要及时清运。

(七)公共交通工具。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车内扶手、把手、平衡杆等载客前要用75%酒精擦拭处理。

(八)生活小区(村庄)。对楼道步行梯的消杀,每日不少于2次,对电梯、垃圾箱、公共卫生间等消杀每日不少于4次,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九)公园游园广场。每日消杀不少于2次,其中公厕、垃圾箱、果皮箱不少于4次。

(十)道路(含公园、游园)。用喷雾车进行喷洒消杀,每日1次,条件允许可增加消杀次数。

(十一)生活垃圾。垃圾箱和周围地面每天消杀不少于4次并做到日产日清。垃圾运输要采用密闭方式,运输车辆每次卸载后都要做消杀,垃圾处理厂每日消杀不少于4次。

(十二)建筑垃圾。对新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天至少消杀1次,采用密闭车辆运输,运输车辆每次卸载后都要做消杀工作,建筑垃圾处理厂每天消杀至少2次。

(十三)中高风险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在正常标准上适当增加频次。

(十四)出入市ロ封堵点位。对工作人员办公、生活、住宿、休息等场所进行消杀,每天不少于4次;对临时设置的简易厕所进行消杀,每天不少于8次;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杀,主要是车门、车窗、车轮(建议用75%酒精),车辆驶离后,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及空气进行消杀;对出入人员携带物品视不同情况进行消杀。

(十五)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行业规定。

二、消杀药物使用配比参数

(一)八四消毒液。推荐室内1:40倍,室外1:30倍,疫情期间,建议1:30倍,对空气、地面进行喷雾消毒。

(二)酒精消毒。桌面、扶手、电梯按键等人体接触表面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酒精擦拭后用干抹布擦拭,以免腐蚀物品表面。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

(三)二氧化氯泡腾片。疫情期间建议1:160倍,6片配一壶药(18升),喷洒消毒用。

(四)其他药品按说明书规定使用。

疫情消杀实施方案精选篇4

1、宿舍标准要求:

(1)各专业分包按房间进行划分,所属的劳务班组实行“单元化”管理,每个单元班组不宜超过6人,固定宿舍房间。减少各单元班组人员之间的接触。此外在施工任务分配时,按单体或部位将单元班组人员固定,便于突发疫情时的人员统计与隔离。

(2)每日对宿舍、走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预防性消毒,消毒方法参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执行。

(3)宿舍必须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由班组负责人检查,防疫领导小组监督抽查。宿舍室内高度不低于2.5m,通道宽度不小于0.9m,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 ㎡,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6人。

(4)床铺布设要求。宿舍内严禁使用通铺,床铺高度不得低于0.3米,面积不小于1.9m×0.9m,床铺间距不得小于0.3m,搭设不得超过2层。

(5)卫生取暖要求。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垃圾桶等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应保持良好。冬季应采用空调或电暖器进行采暖,严禁使用煤炉等明火设备取暖。

2、宿舍分配管理要求:

(1)疫情防控小组按照生活区划分好的`集中观察区、正常生活区和应急隔离区,对劳务人员进场批次、进场时间、来源地进行宿舍分配。

(2)对生活区宿舍居住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分时分区域安排居住,滚动隔离,并实时动态调整,减少新老人员入场交叉带来的风险。

3、各区域宿舍管理要求:

按照划分好的集中观察区、正常生活区和应急隔离区,实行封闭管理、分级别采取防控措施,严禁串区域居住和人员往来。各个区域做好标识,悬挂在区域门口处。

(1)集中观察区宿舍:

1)宿舍必须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由班组负责人检查,防疫领导小组监督抽查。

2)所有人必须按疫情防控要求配合进行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测。

3)宿舍内由班组长或自行制定卫生清理值班表,每天打扫两次,上下午各一次,保持地面干净,被褥床铺、生活用品等摆放整洁、无杂物,并由专职卫生员检查。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