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电子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初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电子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是会禁不住萌(A.míng B.méng)发出“摆脱现实的shù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想法,虽然遥不可及却又如此渴望。殊不知,只要你遇见一本好书并用心感受,它就会携你遨游xuàn丽的世界。正如科幻作家乔治马丁所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每读懂一本书,我们就()了不同的旅程。
(1)填入文中()处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开启B.开起
(2)加点字“萌”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íng B.méng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ù)缚xuàn丽
二、情景默写
2.在阅读古诗词的旅程中,我们懂得了真挚的友情,哪怕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道:“(1),”;我们懂得要领悟妙道先得走过曲折道路,正如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说道:“(2),”;我们学到了不论遭受怎样的挫折也应永远保持高风亮节的情操,正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说道:“(3),”;我们感受到即使身处孤寂处境依旧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守,正如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说道:“(4),”;我们体会到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含蓄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举荐的从政心愿:“(5),”。
三、名著阅读
3.“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推荐一本古籍给同学进行深入阅读,并说一说你推荐该书的原因。
A.《尚书》B.《诗经》C.《战国策》D.《汉书》
我选()
4.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同学们对于《苏菲的世界》的主角究竟是谁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你认为谁才是书中的主角?请简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认粮
左世海
(1)重病在床的爹对回来看望他的儿子说:小区门口附近有个杂粮店,你去给我买点粮食回来。
(2)儿子有些不解,道:我见厨房的米面袋子大都满着,咋还要去买?
(3)爹听了,目光转向透进几缕阳光的窗户,沉思不语。
(4)让你买你就去买吧!这时娘摸索着走进卧室,对一旁发愣的儿子说:你爹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这时候想看看田里长出的谷物,心里可能更踏实一些。
(5)记着,就买那种没加工过的粮食,种类全一些,但不要多,每样半斤就行,爹见儿子准备出门,又有气无力地叮咛道。
(6)不久,儿子提着用小塑料袋分装的七、八种杂粮回来了。爹示意他将袋子拿到床前。
(7)爹将粗糙的手指伸入袋子,依次磋摸过里面的粮食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8)他娘,你来试着摸摸?爹对娘说。
(9)娘听了,慢慢将手伸入一个袋子。
(10)你能摸出吗?这是啥?爹问。
(11)像是小麦,但颗粒却有点瘦长,对了,是莜麦!娘肯定道。
(12)你再摸摸这些?爹又将几个袋子送到娘的手中。
(13)这个颗粒比小米大,应该是黍子!这是荞麦,没错!这圆圆的是豌豆、这个是……娘边摸边笑着说。
(14)爹听后点点头,
(15)把这些袋子对应着挽到厨房的面袋上去。爹喘着气,吩咐儿子。
(16)这?儿子迟疑着,依旧不解。
(17)爹叹了口气,缓缓地说:自去年你娘失明后,家里一直是我做饭伺候她,如今我已没有多少时日了,我走后,你不在她身边,你娘得一个人学会照顾自己。她看不见,嗅觉又差,我担心她做饭时,辨不清那些米面,把这些袋子挽上去,只要她一摸,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添·神态】
5.结合上下文,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第(14)段的横线处,并陈述理由。
A.脸上露出笑容。B.眼眶渐渐湿润。
【寻·伏笔】
6.文中结尾处父亲的话点出的“母亲是个盲人”这一事实,在前文中设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任意一处,并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知识卡片:
伏笔,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
【赏·语言】
7.下面句子颇具意味,请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爹将粗糙的手指伸入袋子,依次磋摸过里面的粮食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悟·主题】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认粮”的理解。
萝卜报告
①“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这是古人为萝卜做的一首诗。
②萝卜又名莱菔、芦菔、萝白等,既可生吃、熟食,又可酱泡腌干,具有很好的食用和医用价值。
③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十字花科蔬菜是指任何叶子呈十字形生长的蔬菜,如绿菜花、卷心菜等。这个家族中的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被称为硫配糖体的天然化学物质,能排除各种毒素,包括致癌物质。有研究表明,每周吃三次十字花科蔬菜能将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60%。就营养成分而言,萝卜是个“全能高手”。
④萝卜所含的维生素中,一个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苹果(每百克含4毫克)的5倍,可谓“不是水果,胜似水果”。另一个是胡萝卜素,它是制造维生素A的原料,对于皮肤和视力健康非常重要。萝卜还含有各种酶类,如氧化酶腺素、甘酶、触酶、有助消化的淀粉酶等。
⑤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
⑥冬季,人们的日常活动相对较少。这时,晚秋初冬拔收的萝卜就像个消防员给人们清理胃火,同时帮助人们消食、祛痰、止咳、通利脏腑之气,对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大有裨益。
⑦冬吃萝卜还有一个好处:预防哮喘发作。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会出现鼻痒、咽痒、喷嚏不断、干咳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痒、鼻塞的症状会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咳嗽、痰多咳不出等情况。中医就推荐食用白萝卜、荸荠、红枣、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的食物。
⑧谚语中说:“萝卜上市,医生没事”,可见这萝卜好生了得!
⑨许多人为饱享口福而带来的一身赘肉发愁,吃各种减肥药,钱花了,脂肪却不见减少,不如吃点萝卜。萝卜所含热量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胀感,有助于减肥。特别是白萝卜含有促进脂肪代谢的物质,可以避免脂肪皮下堆积。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⑩萝卜的辛辣味主要来自芥子油,它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也能帮助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萝卜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强化萝卜的防癌作用。
萝卜常常出现在中药方中,用来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散瘀。民间有“萝卜一味,气煞太医”之说。北宋的沈括在《沈氏良方》中记载,宋代王安石患有偏头痛,久治不愈,一方士以白萝卜汁加冰片滴其鼻内,稍时即止。
作为大众菜,中国人把萝卜吃得“不亦乐乎”,而且在出现头疼脑热的小病时,更是把萝卜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萝卜饮:嗓子干疼,吃点生萝卜能消肿止痛;咳嗽不止,可以榨点白萝卜汁当茶饮,止咳;饮酒微醉,白萝卜汁可醒酒。白萝卜加梨煮水可润肺、清热、化痰,尤其适合脾胃较弱的人食用。冬日,小孩子常因内热导致积食,引发食欲不振、没有精神或低烧发热,给孩子煮些萝卜山楂冰糖水喝,效果极好。萝卜炖羊肉是冬日里补益滋养的美食。另外还有双银汤、蜜蒸萝卜等多种烹饪方法。
萝卜烹调方法是短时间蒸或快速翻炒,这样可以保留蔬菜中的营养,也有助于纤维分解,容易消化。萝卜带皮吃最好,因为萝卜中所含的钙有98%在萝卜皮内。
萝卜分段吃会带给人不同的营养。从萝卜的顶部往下5厘米处这一段质地较硬,但维生素C含量最多,可切丝爆炒或煮汤;萝卜的中间部分,维生素C含量也较多,含糖量多,质地脆,凉拌或做沙拉最好,当然炒食煮食也不错;有较多的淀粉酶和芥子油一类的物质,味道较辣,可用来腌拌,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做菜可炖块、炒丝、煮汤。
冬天里吃火锅少不了羊肉、肥牛、肉丸等高脂肪食物,但热量过高。如何荤素搭配呢?如果你选择的是叶类蔬菜,那就难以降低热量。因为叶类蔬菜的叶面面积较大,非常容易吸收汤底中的油分。如果搭配一些食用菌类,虽然菌类有降脂的作用,但它们吸附油脂的能力也不小。这时不妨选白萝卜,它不仅不会夹带太多的油脂,而且富含的膳食纤维还会赶走部分肠胃中的油脂。
挑选萝卜时,应挑选大小均匀、无病变、无损伤的新鲜萝卜。外皮要细嫩光滑,用手指背弹其“腰”部,声音沉重、结实者不糠心,混浊者则多为糠心萝卜。
萝卜是偏寒凉的食物,脾胃虚寒、体质虚弱的人不要过量食用。有先兆流产、子宫脱垂者亦不宜多食。平时不爱吃凉性食物的人最好熟食。萝卜产气较多,对溃疡病不利,此类病患者要少吃。此外,萝卜破气,服用人参、西洋参、生熟地、何首乌等补药后不要吃萝卜,否则会影响药效。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9.结合下面的补充材料,结合上面的文章,请你说一说萝卜“全能高手”称号的由来。
补充材料:
每百克萝卜中所含营养为:热量21千卡,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克,维生素A3微克,胡萝卜素20微克,维生素B10.02微克,维生素B20.03微克,维生素C21毫克,钙36毫克,磷26毫克,钾173毫克,铁0.5毫克,锌0.3毫克,硒0.61毫克。
10.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方法。本文就引用了相当多的俗语和谚语,请你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
11.民间有一种说法:白萝卜煮水泡脚可以治冻疮。请你用文章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知识卡片:冻疮是由于寒冷低温、环境潮湿等因素侵袭,导致局部组织循环不畅引起的。
12.小语同学的叔叔刚刚病后康复回家,听说萝卜营养丰富,于是买了一大袋萝卜打算进补一下,请你结合文中的内容,告诉小语的叔叔食用萝卜的一些注意事项。
五、诗歌鉴赏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读书
陆游
归志①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②。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③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归志:归家隐居的志向。②元元:指人民。③课:诗中指阅读。
小语:这首诗开篇两句就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1),文中(2)一词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
小文:是啊,后两句诗中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随着年龄增大视力大不如前的诗人依然(3)的画面,自然地体现出作者忠于人民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小语: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首七绝,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学习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小文:对,从这首七绝中,我发现陆游不但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伟大诗人屈原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屈原(4)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六、课外阅读
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白鹤堂文集》,有删改)
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蜀之鄙有二僧查阅词典法:①浅薄、恶劣。②看不起。③边远地方。④用于自称的谦辞。(1)
子何恃而往课内迁移法:纵我不往,子宁不来。(2)
西蜀之去南海语境推断法(3)
富者有惭色参考成语法:大言不惭(4)
1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6.阅读完本文后,小语和小文进行了一番讨论,请根据文意补全对话。
小语:读了四川两个和尚的故事后,我觉得能体现贫僧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的句子是“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1)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
小文:是的,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印证了文章开头说的(2)与(3)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4)的道理。
小语:对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能知难而退,而应该迎难而上,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17.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18.请结合语境,补全对话。
小语:在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我感觉身临其境,就好像先生站在我的旁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话,诚恳亲切,真实自然,里面的内容让我读懂了不少道理。信中的字虽然通俗自然,但字字都有它的意思和道理。
小文:对的,正如第一封信里说到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这使我想到了我自己……(字数80左右)
八、作文
19.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写作。
有关读书,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经验,有的告诉我们要惜时,有的提醒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有的则要求我们要增加阅读广度……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选择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任务内容文本类型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电子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初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电子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是会禁不住萌(A.míng B.méng)发出“摆脱现实的shù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想法,虽然遥不可及却又如此渴望。殊不知,只要你遇见一本好书并用心感受,它就会携你遨游xuàn丽的世界。正如科幻作家乔治马丁所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每读懂一本书,我们就()了不同的旅程。
(1)填入文中()处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开启B.开起
(2)加点字“萌”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íng B.méng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ù)缚xuàn丽
二、情景默写
2.在阅读古诗词的旅程中,我们懂得了真挚的友情,哪怕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道:“(1),”;我们懂得要领悟妙道先得走过曲折道路,正如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说道:“(2),”;我们学到了不论遭受怎样的挫折也应永远保持高风亮节的情操,正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说道:“(3),”;我们感受到即使身处孤寂处境依旧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守,正如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说道:“(4),”;我们体会到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含蓄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举荐的从政心愿:“(5),”。
三、名著阅读
3.“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推荐一本古籍给同学进行深入阅读,并说一说你推荐该书的原因。
A.《尚书》B.《诗经》C.《战国策》D.《汉书》
我选()
4.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同学们对于《苏菲的世界》的主角究竟是谁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你认为谁才是书中的主角?请简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认粮
左世海
(1)重病在床的爹对回来看望他的儿子说:小区门口附近有个杂粮店,你去给我买点粮食回来。
(2)儿子有些不解,道:我见厨房的米面袋子大都满着,咋还要去买?
(3)爹听了,目光转向透进几缕阳光的窗户,沉思不语。
(4)让你买你就去买吧!这时娘摸索着走进卧室,对一旁发愣的儿子说:你爹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这时候想看看田里长出的谷物,心里可能更踏实一些。
(5)记着,就买那种没加工过的粮食,种类全一些,但不要多,每样半斤就行,爹见儿子准备出门,又有气无力地叮咛道。
(6)不久,儿子提着用小塑料袋分装的七、八种杂粮回来了。爹示意他将袋子拿到床前。
(7)爹将粗糙的手指伸入袋子,依次磋摸过里面的粮食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8)他娘,你来试着摸摸?爹对娘说。
(9)娘听了,慢慢将手伸入一个袋子。
(10)你能摸出吗?这是啥?爹问。
(11)像是小麦,但颗粒却有点瘦长,对了,是莜麦!娘肯定道。
(12)你再摸摸这些?爹又将几个袋子送到娘的手中。
(13)这个颗粒比小米大,应该是黍子!这是荞麦,没错!这圆圆的是豌豆、这个是……娘边摸边笑着说。
(14)爹听后点点头,
(15)把这些袋子对应着挽到厨房的面袋上去。爹喘着气,吩咐儿子。
(16)这?儿子迟疑着,依旧不解。
(17)爹叹了口气,缓缓地说:自去年你娘失明后,家里一直是我做饭伺候她,如今我已没有多少时日了,我走后,你不在她身边,你娘得一个人学会照顾自己。她看不见,嗅觉又差,我担心她做饭时,辨不清那些米面,把这些袋子挽上去,只要她一摸,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添·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