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版卫生知识竞赛简答题附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2版卫生知识竞赛简答题附参考答案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3、有关单位和人员在报送、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5、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发生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警、物资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预防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控制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救治,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信息先行,快速反应;
社会参与,协同合作;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依靠科学,依法处置。
7、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预防和准备、监测和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反应、善后处理8、如何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什么是卫生应急?
答:卫生应急是指通过采取监测、预测、预警、现场处置、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保障和蔼后处理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0、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答:卫生应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监测预警、现场调查与处理、实验室检测、现场评估、督导检查、应急技术和物资储备、善后处理、应急培训与演练、信息发布与通报、普及卫生应急知识,以及组织、参与国内外医疗卫生救援等。
11、卫生应急工作的“一案三制”指的是什么?
答: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应急管理法制。
12、卫生应急体制的功能系统如何构成?
答:指挥决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
13、卫生应急体制建设原则?
答:统一领导原则、常设原则、分级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协同原则。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认、分级由哪个部门组织实施?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15、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行政区域责任如何划分?
答: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职业中毒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其他中毒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环境因素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菌、毒种丧失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丧失事件。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
或发生死亡。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
或死亡1例及以上。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源性感染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爆发。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内容是什么?
答: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5答: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或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或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尚未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27、传染病种类分几类,共有几种?
答: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共39种。
28、甲类传染病种类包括哪两种?
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和霍乱。
29、乙类传染病种类包括哪几种?
答: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