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版小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参考答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2版小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第三学段写作目标指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二、选择题(10分)

1、(1)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语文素养(2)道德素养(3)文化素养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2),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实际生活(2)语文材料(3)自然社会

3、总目标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3),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感受、理解与欣赏(2)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与创造性表达(3)倾听、表达和交流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2)阅读目标。

(1)第一学段(2)第二学段(3)第三学段

5、第二学段阶段目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篇(段)。

(1)50(2)60(3)70

6、教材选文要具有(3),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1)人文性(2)工具性(3)典范性

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1)。

(1)多认少写(2)少认多写(3)多认多写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3)。

(1)诵读和浏览(2)精读和略读(3)朗读和默读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2)和自信心。

(1)写作能力(2)写作兴趣(3)写作技巧

10、“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是(2)写字要求。

(1)第二学段(2)第三学段(3)第四学段

一、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填空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判断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教材,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其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素质教育的定义界定了它的根本目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的有化、吸收,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相应的能力得到提高,注重能力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行之有效。

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6、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

2、课堂即时评价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它们的不同点是:“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交融式目标”能很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多媒体使用不当也会削弱语文学习的效果。

(2)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声音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其优势。

(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定位在辅助上,不能替代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

(4)多媒体的使用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2、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

(2)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丰富的具有地域优势的课程资源。(2分)

(3)《课标》倡导建设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需求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2分)

(5)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在教学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1)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习活动,重视参与;

(2)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

(3)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4)目标全面、落实;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1)两种设计都很重视学生个体参与言语实践。设计二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发展的机会,学生的参与更有效。

(2)两种设计都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言语实践。

(3)设计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巧妙地将自主、合作学习融在一起。

(4)设计二充分利用了合作学习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修改、练说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获得语言的发展。

2、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启示:(1)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2)作文教学生活化

2022版小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参考答案2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和()。

2、()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整体设计,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单选题。(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7、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