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氢 B.碳 C.氮 D.氧
【考点】45:分子式;K3: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淀粉属于多糖,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有C、H、O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糖类物质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都含有C、H、O元素,淀粉属于多糖,所以含有C、H、O元素,但不含N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H、O、N元素,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淀粉中元素判断,属于基础题,明确人类所需营养物质中所含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氮气分子中含有的是氮氮三键;
C.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水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含有2个O﹣H键。
【解答】解: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8+17=35,该氯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735Cl,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1个氮氮三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N≡N,故B错误;
C.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水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考点】EF:铵盐;F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A.碳酸氢铵为可溶性铵盐,含有N元素,可以作肥料;
B.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
D.氧化铝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工业上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Al。
【解答】解:A.碳酸氢铵为可溶性铵盐,含有N元素,可以作肥料,与其热稳定性无关,故A错误;
B.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和水,所以能除锈,该反应中体现稀硫酸的酸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所以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与其氧化性无关,故C错误;
D.氧化铝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且Al较活泼,所以工业上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Al,用氧化铝冶炼Al与其两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和用途,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明确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漂白性和HClO漂白性区别,知道金属冶炼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NaOH溶液:Na+、K+、CO32﹣、AlO2﹣
B.0.1mol•L﹣1FeCl2溶液:K+、Mg2+、SO42﹣、MnO4﹣
C.0.1mol•L﹣1K2CO3溶液:Na+、Ba2+、Cl﹣、OH﹣
D.0.1mol•L﹣1H2SO4溶液:K+、NH4+、NO3﹣、HSO3﹣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B.高锰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C.碳酸钾与钡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硫酸氢根离子。
【解答】解:A.Na+、K+、CO32﹣、AlO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NaOH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FeCl2溶液的Fe2+易被MnO4﹣氧化,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K2CO3与Ba2+反应生成难溶物碳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2SO4与HSO3﹣反应,酸性条件下NO3﹣能够氧化HSO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共存条件,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
5.(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pH试纸不能湿润,否则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B.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氢易挥发,加热蒸干得到的是氢氧化铝;
D.乙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答】解: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原溶液被稀释,若为酸或碱溶液,会影响测定结果,故A错误;
B.应该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故B错误;
C.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Cl,HCl易挥发,蒸干AlCl3溶液无法获得无水AlCl3固体,故C错误;
D.NaOH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且不与乙烯反应,可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溶液配制、pH试纸使用、物质分离与提纯、盐的水解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6.(2分)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
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考点】EG:硝酸的化学性质;GE:钠的化学性质;GM: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A.常温下Fe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B.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室温下,钠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
【解答】解:A.常温下Fe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和稀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故C正确;
D.室温下,钠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会导致产物不同,B为解答易错点。
7.(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O﹣+Cl﹣+H2O
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AlO2﹣+H2↑
C.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NO3﹣+2H+═Cu2++2NO2↑+H2O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
B.电荷不守恒;
C.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D.硅酸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解答】解:A.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故A正确;
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B错误;
C.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C错误;
D.硅酸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SiO32﹣+2H+═H2SiO3↓,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化学用语的学习,把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得到角度以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r(X)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则Z为Si元素;W与X位于同一主族,则W为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O,Y为Mg,Z为Si,W为S元素。
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Y)>r(Z)>r(W)>r(X),故A错误;
B.Mg、O形成的化合物为MgO,MgO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i<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Si)<W(S),故C错误;
D.非金属性:S<O,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S)<X(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9.(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考点】GR: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A.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
B.氯化镁可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氧化镁;
C.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解答】解:A.氯化钠电解可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FeCl3,故A错误;
B.氯化镁可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氢氧化镁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氧化镁,反应符合物质的性质的转化,故B正确;
C.硫和氧气反应生成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C错误;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为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碳酸氢钠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即可解答,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0.(2分)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考点】BK: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分析】A.该装置中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Fe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B.铁腐蚀过程中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Fe、C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加速Fe的腐蚀;
D.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铁腐蚀吸氧腐蚀。
【解答】解:A.该装置中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Fe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错误;
B.铁腐蚀过程发生电化学反应,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热,所以还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变化,故B错误;
C.Fe、C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被腐蚀,加速Fe的腐蚀,故C正确;
D.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铁腐蚀吸氧腐蚀,水代替NaCl溶液,溶液仍然呈中性,Fe发生吸氧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腐蚀与防护,侧重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及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4分)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2H2(g)+O2(g)═2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L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D.反应2H2(g)+O2(g)═2H2O(g)的△H可通过下式估算:△H=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考点】51: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G=△H﹣T△S<0,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则△S<0;
B.氢氧燃料电池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的氢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
D.2H2(g)+O2(g)═2H2O(g)的△H可通过下式估算:△H=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解答】解:A.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则△S<0,如果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G=△H﹣T△S<0,所以△H<0,故A正确;
B.氢氧燃料电池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如果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则负极反应式为2H2﹣4e﹣=4H+、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如果是碱性电解质,负极反应式为2H2﹣4e﹣+4OH﹣=2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的氢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02×1023,故C错误;
D.2H2(g)+O2(g)═2H2O(g)的△H可通过下式估算:△H=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反应热计算,明确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焓变的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C为解答易错点。
12.(4分)化合物Y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X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X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B.Y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
C.X、Y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D.室温下X、Y分别与足量Br2加成的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相等
【考点】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A.X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为酯基和羧基;
B.Y应与乙酸反应生成X;
C.X、Y均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
D.X、Y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其中一个碳碳双键加成后碳原子连接不同的原子。
【解答】解:A.X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为酯基和羧基,且X中得到酯基可水解生成乙酸和酚羟基,则1molX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A错误;
B.Y生成X,应为酚羟基的反应,则应与乙酸反应,故B错误;
C.X、Y均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X、Y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其中一个碳碳双键加成后碳原子连接不同的原子,则加成产物含有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4分)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I)>Ksp(AgCl)
C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A B.B C.C D.D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检验亚铁离子时应该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
B.溶解度小的先生成沉淀;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D.钠盐溶液浓度不一定相等。
【解答】解:A.检验亚铁离子时应该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防止铁离子干扰,故A错误;
B.溶解度小的先生成沉淀,先生成黄色沉淀,说明溶解度AgI<AgCl,则溶度积常数Ksp(AgI)<Ksp(AgCl),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溶液呈蓝色,说明有碘生成,溴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溴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则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故C正确;
D.盐溶液浓度未知,无法根据钠盐溶液pH定性判断其对应酸的酸性强弱,只有钠盐溶液浓度相同时,才能根据钠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其对应酸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氢 B.碳 C.氮 D.氧
【考点】45:分子式;K3: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淀粉属于多糖,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有C、H、O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糖类物质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都含有C、H、O元素,淀粉属于多糖,所以含有C、H、O元素,但不含N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H、O、N元素,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淀粉中元素判断,属于基础题,明确人类所需营养物质中所含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氮气分子中含有的是氮氮三键;
C.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水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含有2个O﹣H键。
【解答】解: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8+17=35,该氯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735Cl,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1个氮氮三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N≡N,故B错误;
C.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水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考点】EF:铵盐;F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A.碳酸氢铵为可溶性铵盐,含有N元素,可以作肥料;
B.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
D.氧化铝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工业上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Al。
【解答】解:A.碳酸氢铵为可溶性铵盐,含有N元素,可以作肥料,与其热稳定性无关,故A错误;
B.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和水,所以能除锈,该反应中体现稀硫酸的酸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所以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与其氧化性无关,故C错误;
D.氧化铝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且Al较活泼,所以工业上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Al,用氧化铝冶炼Al与其两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