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试卷,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A. 燕地

B. 鲁地

C. 宋地

D. 楚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商朝旧贵族微子启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故C正确;燕地、鲁地是西周分封的同姓子弟,不符合题意,排除AB;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建立楚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联系所学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的知识分析解答。

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属于商朝的甲骨文,②山西夏县发现半个蚕茧表明中国丝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③图中的牛尊带有鼻环,可以判断出此时应已出现牛耕。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故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C。

3.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梨。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该诗以深切同情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处境,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北方”,排除A;B不符合“贫儿二亩地”,排除B;唐朝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有了重大进步,C错误,并且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4.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最精彩处”在于

A. 认为工商皆本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众治”

D. 抨击“孤秦”“陋宋”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是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之处,故B正确;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但这不是其“思想的最精彩处”,排除A;C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C;D是王夫之的主张,不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

5.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

①外商投资

②洋务派创办

③商人投资

④手工工场转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外商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排除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工业,②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商人投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和继昌隆缫丝厂都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转型,排除④;故C正确。

6.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严复翻译《天演论》,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宣传进行变法、救亡图存的得必要性,故A正确;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国闻报》、《湘报》和《湘学报》都是维新派的报刊,排除B;“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办学思想,排除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联系所学维新思想的内容分析解答。

7.“事不孤起,必有其邻”。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这些省区包括

①浙江

②湖北

③直隶

④江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武昌起义之后,浙江、湖北、江苏等十余省纷纷响应,直隶是清政府的政府控制比较严的心脏地区,所以没有响应武昌起义,故①②④正确,排除③,故选B。

8.在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指出,主张的民权,应该是“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这次会议

A.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B.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C. 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唤醒了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1924年1月,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指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结合所学可知,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故B正确;中国民主革命在鸦片战争后即已开始,A错误;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涉及民权、选举等,D表述不准确,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联系所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一大的意义分析解答。

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国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这次“积极行动”是指组织

A. 徐州会战

B. 太原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枣宜会战是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不符合八路军,排除ABD;“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说明战役在华北地区,结合所学,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故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联系所学百团大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10.毛泽东在著作中写道:“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民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该著作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井冈山的斗争》

D.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0 年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一文中明确地说:“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民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故B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著作,不可能有“日本占领区”,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以来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一外交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有

①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②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缓步推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在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提出时是本着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现在它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3年7月朝鲜停战,1953年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①③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上来判断各选项,排除时间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

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

A. 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B. 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

C. 邓xx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故A正确;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排除B;80年代初邓xx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排除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联系所学1979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实分析解答。

13.1983年中共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试卷,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A. 燕地

B. 鲁地

C. 宋地

D. 楚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商朝旧贵族微子启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故C正确;燕地、鲁地是西周分封的同姓子弟,不符合题意,排除AB;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建立楚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联系所学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的知识分析解答。

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属于商朝的甲骨文,②山西夏县发现半个蚕茧表明中国丝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③图中的牛尊带有鼻环,可以判断出此时应已出现牛耕。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故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C。

3.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梨。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该诗以深切同情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处境,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北方”,排除A;B不符合“贫儿二亩地”,排除B;唐朝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有了重大进步,C错误,并且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4.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最精彩处”在于

A. 认为工商皆本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众治”

D. 抨击“孤秦”“陋宋”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是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之处,故B正确;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但这不是其“思想的最精彩处”,排除A;C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C;D是王夫之的主张,不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

5.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

①外商投资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