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内容,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分)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2个反应:一个是水的光解,另一个是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也包括2个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另一个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呼吸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场所是:

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2丙酮酸+[H]+能量(2ATP、少) 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 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 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 场所: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

故选:A。

【点评】这种基础性的题目必须明确相关的知识点,记忆的熟练就是送分题,记忆的不熟练就是失分题.

2.(6分)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T

TG

mRNA

tRNAA

氨基酸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

【解答】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且DNA的下面一条链为模板链;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是A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条件,掌握密码子、反密码子的位置及关系,再结合表中信息推导出苏氨酸的密码子,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6分)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如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考生首先根据细胞不同时期的特点判断图中M、N、K细胞所处时期,并且结合显微镜使用注意点解题.

【解答】解:A、剪取2﹣3mm根尖,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解离染色,A错误;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使用高倍镜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

C、解离时已将细胞杀死,所以K细胞不再分裂,C错误;

D、视野中,N细胞(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中期)的两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等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掌握显微镜使用的相关注意点,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难度不大.

4.(6分)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渗透压增大,吸水力增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由于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条件是需要载体和ATP,故A正确;

B、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则此时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故B错误;

C、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细胞液溶质微粒浓度升高,故渗透压升高,故C正确;

D、由于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合成、加工等完成后,由高尔基体产生囊泡向外分泌,此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6分)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16010080

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000900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考点】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G3:生态系统的结构;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本题是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主要事项和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同,单位面积的平均产量不同.

【解答】解:A、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A错误;

B、从表格数据中不能判断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

C、表格中没有显示出各生态系统的面积,所以无法判断三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小,C错误。

D、草甸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160×25%=40种,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100×49.1%=49.1种,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80×78%=62.4种,因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样方法在取样时应注意的事项,不同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同的含义,种群密度的概念,对于丰富度与种群密度二者使用范围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物种丰富度是对群落而言的,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6.(6分)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食指长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在男女性中表现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

以下文本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内容,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分)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2个反应:一个是水的光解,另一个是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也包括2个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另一个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呼吸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场所是:

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2丙酮酸+[H]+能量(2ATP、少) 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 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 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 场所: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

故选:A。

【点评】这种基础性的题目必须明确相关的知识点,记忆的熟练就是送分题,记忆的不熟练就是失分题.

2.(6分)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T

TG

mRNA

tRNAA

氨基酸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

【解答】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且DNA的下面一条链为模板链;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是A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条件,掌握密码子、反密码子的位置及关系,再结合表中信息推导出苏氨酸的密码子,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6分)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如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考生首先根据细胞不同时期的特点判断图中M、N、K细胞所处时期,并且结合显微镜使用注意点解题.

【解答】解:A、剪取2﹣3mm根尖,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解离染色,A错误;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使用高倍镜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

C、解离时已将细胞杀死,所以K细胞不再分裂,C错误;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