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6分)实验室中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B. C. D.

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5.(6分)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l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3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7.(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 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8.(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Fe3+Fe2+Zn2+Cd2+

开始沉淀的pH1.56.36.27.4

沉淀完全的pH2.88.38.29.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 ;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 ,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 。

(3)溶液中的Cd2+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 工序继续使用。

9.(14分)CH4﹣CO2的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H=﹣75kJ•mol﹣1

C(s)+O2(g)=CO2(g)△H=﹣394kJ•mol﹣1

C(s)+(g)=CO(g)△H=﹣111kJ•mol﹣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H= kJ•mol﹣1.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 CH4、1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 mol2•L﹣2。

(2)反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

积碳反应CH4(g)═C(s)+2H2(g)消碳反应CH2(g)═C(s)+2CO(g)

△H/(kJ•mol﹣1)75172

活化能/(kJ•mol﹣1)催化剂X3391

催化剂Y4372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 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p(CO2)]﹣0.5(k为速率常数)。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10.(15分)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3H2O作感光剂,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2FeC2O4+3K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 、 。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 。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c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1.(15分)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表所示:

H2SS8FeS2SO2SO3H2SO4

熔点/℃﹣85.5115.2>600(分解)﹣75.516.810.3

沸点/℃﹣60.3444.6﹣10.045.0337.0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 ,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形。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2S,SO2,SO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 。

(3)图(a)为S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 。

(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形,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 种;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氯分子。该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5)FeS2晶体的晶胞如图(c)所示,晶胞边长为anm,FeS2相对式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 g•cm﹣3;晶胞中Fe2+位于S22﹣所形成的八面体的体心,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 nm。

[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12.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A)和异山梨醇(B)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E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葡萄糖为原料合成E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

(2)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3)由B到C的反应类型为 。

(4)C的结构简式为 。

(5)由D到E的反应方程式为 。

(6)F是B的同分异构体,7.30g的F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反应可释放出2.24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F的可能结构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1:1的结构简式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2.C;3.D;4.A;5.C;6.D;7.B;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8.2ZnS+3O22ZnO+2SO2;PbSO4;调节溶液的pH到2.8﹣6.2之间,使Fe3+完全沉淀;无法除去溶液中Fe2+;Cd2++Zn=Cd+Zn2+;Zn2++2e﹣=Zn;溶浸;

+247;A;;劣于;催化剂X较催化剂Y,积碳反应时,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消碳反应时,活化能高,反应速率慢,综合考虑,催化剂X较催化剂Y更利于积碳反应,不利于消碳反应,会降低催化剂活性;AD;pc(CO2)>pb(CO2)>pa(CO2);

10.3FeC2O4+2K3[Fe(CN)6]=Fe3[Fe(CN)6]2↓+3K2C2O4;排出装置中原有空气,避免O2和CO2干扰实验,同时用N2把装置A、E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排出进行后续检验;CO;CO2;先关闭A、E中的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入N2;取少量装置A中残留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证明A中残留物中含Fe2O3;当滴入最后一滴滴入后,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00%或×100%(或%);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1.;哑铃;H2S;S8与SO2都是分子晶体,S8相对分子质量比SO2大,S8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SO2,所以熔沸点S8>SO2;平面三角;2;sp3;a;

[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12.C6H12O6;羟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9;;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

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

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4.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A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6分)实验室中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B. C. D.

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5.(6分)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l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3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7.(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 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8.(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Fe3+Fe2+Zn2+Cd2+

开始沉淀的pH1.56.36.27.4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