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初考试让每位步⼊⼩六的学⽣和家长都受尽煎熬,这是孩⼦们⼈⽣中第⼀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分享。

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精选1

一、字词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

zhùdǐng jìxiá

()立()盛发()话()子

()扎()撞()静直()市

()下酩()()宿应接不()

2、填字组成语或短语。

()然泪下()然发动进攻()然若揭

()然悔悟()然若失()然无声

3、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精神()()神痛()()痛

贼()()贼举()()举防()()防

4、写出4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并写出主人公。

5、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用"√"表示。

(1)好逸恶劳--穷凶极恶()

(2)满腔热情--装腔作势()

(3)欲速不达--速战速决()

(4)明察秋毫--毫不动摇()

6、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7、依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只站在水边,光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想,()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然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没有好处。

二、综合运用

1、补充下列名言警句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兼听则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2、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肯定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油蛉在这里不停的叫,蟋蟀们也在这里叫。

改为拟人句:

3、在原句上改错。

在各门攻课中,语言是我最感兴致的。其他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4、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渐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以前更皎洁更明亮了。

()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三、阅读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噢,你化作了晨霜,化作雨滴,化作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暇!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雪景,突出它的,第⑤段写雪景,突出它的。

5、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成语是,"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

(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海报、打水扫地、搬运工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台北的雨不停不歇地下着。

1、《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孟庭苇(台湾歌星)的一首力作,曲调凄婉。

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答:

2、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盛情邀请()

(2)盛况空前()

A.参加盛会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D.盛气凌人

3、演出盛况空前,这可从观众的表现看出:为了看戏,他们克服了、困难;来看戏又。

4、第③段"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答:

5、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答:

6、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

答:

7、第⑤段中加红字的句子与哪句相呼应?

答:

8、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二例。

答:

9、文章结尾加红线的一个长句,把它变成几个短句,用上"反复"的手法,使其更有韵味。

答:

10、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中心,发挥想像)

答:

四、作文

(一)围绕题中加点的词,写一段具体的话。

我非常难过

(二)题目:心中的歌

要求:1、选材新颖,真实动人。

2、字数在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伫立驻扎住下鼎盛顶撞酩酊发髻寂静寄宿话匣子直辖市应接不暇

2、答案:潸悍昭翻怅悄

3、答案:精益求精神乎其神痛定思痛贼喊捉贼举不胜举防不胜防

4、答案: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初出茅庐(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

5、答案:(3)

6、答案:B

7、答案:如果即使也

二、

1、答案:1、白首方悔读书迟非宁静无以至远千斤散尽还复来偏信则暗秋水共长天一色

2、答案: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非碰壁不可。

油蛉在这里不停的歌唱,蟋蟀们也在这里弹琴。

3、答案:在各门功课中,语文是我最感兴趣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鼓励我要认真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态度,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4、答案:5-3-6-1-2-4

三、

1、答案:比喻拟人排比

2、答案:第二人称亲切如面对面倾诉

3、答案:C

4、答案:平原冷峻热烈山区清秀超逸

(二)

1、答案:瑞雪兆丰年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答案:(1)B(2)A

3、答案:路远行动不便当义工

4、答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答案:有家不能回的失望之情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

6、答案: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7、答案:台北的雨不停不歇地下着。

8、答案:黄澄澄红丢丢

9、答案:家乡的戏原汤原水,家乡的戏原汁原味。

10、答案:略

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精选2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piān pìbiāo zhìshēn qǐng dǐyùpái huái miǎo shì

()()()()()()

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chuāng líng lìshǎn shuòchèdǐ

()()()()()()

2.选字组词。(3分)

(呐纳)喊火柴(梗便)气(魂魄)

(魅魁)力(嘹缭)亮(溶熔)炼

3.选词填空。(4分)

描写描绘

(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体味

(3)我亲身()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到了一份责任。

4.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小心注意”叫意;“任凭自己”叫意;“沾沾自喜”叫意;“任意妄为”叫意;“心情爽快”叫意;“心术不正”叫意。

5.修改病句。(6分)

(1)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和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6.按要求填空。(4分)

(1)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

(2)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格言警句)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7.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入空格处。(4分)

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扬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婉约,粗犷,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8.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B、③②⑤④①C、⑤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⑤

9.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4分)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二、阅读理解(30分)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2分)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2分)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2分)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日记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耐劳的“牛”。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在用犄角开创道路。它的尾巴用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熟悉—()喜欢—()坚强—()

2.照样子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3分)

例:(壮实的)身体

()小铜牛()身骨()腿脚

()犄角()尾巴()田野

3.用“鞭策”写一句话。(1分)

4.用“”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1分)

5.这些想象,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从作者的想象中,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观察,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的想象、细致的描写。(5分)

6.作者写《牛》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括号里打√]。(1分)

①对牛很熟悉。()

②非常喜爱牛。()

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2分)

一息风姿飘有声丰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和(1分)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作者是。(2分)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红词的意思。(2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5.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1分)

6.按要求概括。(2分)

①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及解析:

1.偏僻标志申请抵御徘徊藐视精湛嘹亮橱窗伶俐闪烁彻底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注意“僻”字不要写成“擗”,“烁”不要写成“砾”,要注意“藐”字不要写成“渺”,“湛”字不要写作“勘”,“嘹”不要写成“缭”,“橱”不要写作“厨”。

2.呐梗魄熔

解析:这道题要求辨析形近字,“呐”和“纳”,“梗”和“便”,“魂”和“魄”,“溶”和“熔”,也都只是在部首上有一点差异,但字义与用法完全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3.(1)描绘(2)描写(3)体味(4)体会

解析:这是考查根据语言环境辨析近义词的能力。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知道这几个词语在意思、用法上的区别,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4.留意随意得意肆意惬意歹意

解析:这是考察辨析词语意思的能力,只是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给出解释,要求填入词语。完成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词语。

5.(1)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事实。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等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解析:修改病句是培养同学们的语感,增强语言规范性和合理性的练习。我们不仅要能辨析一句话是否存在语病,而且能够把有语病的地方修改正确。做这样的练习一般要分三步:一是细读句子,明确病因;二是根据病因动笔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或“换”;三是再读,检查修改是否正确。

6.答案:

(1)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③……

解析:这是考查同学们积累并准确书写的情况,要注意记忆的准确和书写的准确,不要写错别字。

7.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解析:这是考查同学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概括能力。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8.B

解析:排列句子的顺序,可以先找出开头句,然后根据其意思往下推想,依次找出与之相衔接的句子。

9.D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古诗积累情况的灵活运用的一道题,我们先要弄懂各句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分类,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二、

(一)

1.略。

2.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儿子的意料之中。

3.略。

(二)

1.熟知喜爱顽强

2.金黄色的壮实的稳健的尖利的灵巧的广阔的

3.略。

4.手中的牛动起来……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5.自觉踏实耐劳细致合理

6.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解析:这是一篇咏物的文章,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特点展开的,也赞扬了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做题时应紧扣住这一中心来思考。

(三)

1.奄奄逸铮铮满

2.漫——蔓产——铲

3.卜算子•咏梅陆游

4.①使人害怕②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含义应为“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6.①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②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做这样的题必须认真读懂全文,抓住主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三段至第九段主要写老花匠把腊梅花移栽到新的地方。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精选3

一、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2分)

二、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眨眼(zhǎ)作料(zuò)咽唾沫(yàn)又甜又黏(zhān)

B.榛子(zhēng)歼灭(jiān)擢素手(zhuó)含情脉脉(mài)

C.爆竹(bào)薄雾(báo)押下去(yā)衣衫褴褛(lánlǚ)

D.栖息(qī)彻底(chè)话匣子(xiá)哄堂大笑(h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摊贩弈棋寂寞书藉B.帐蓬绊倒严峻僻静

C.绞刑法庭瞅见泰山D.争辩通宵健树出版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通(全)国之(的)善弈者也。B.为(难道)是其智弗(不如)若与?

C.我以(以为)日始出时去(离)人近。D.孰(谁)为(说)汝多知乎?

4、下列八字词语中,说明“祸福相依、居安思危”的是()(2分)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是()(2分)

A.面对香味扑鼻的烤鸭,他风卷残云,一会儿便所剩无几了。

B.有人从背后扑来,他猝不及防,一头栽倒在地。

C.清明节前夕,我校的学生都在如火如荼地练习唱红歌.缅怀革命先烈。

D.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无一逊色,各有各的姿态,真是巧夺天工。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经过治疗,李林的病恢复了健康。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身上的缺点。

C.《夹竹桃》的作者是被称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写的。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益匪浅。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在悉尼奥运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姚明:“你为什么会长得那么高?”

②姚明笑了笑,又是脱口而出:“要是人能随着报纸所说的长高,那就好了,”

③去年某报社请姚明来做客有人问:“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两米二二,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两米二七,你究竟多高?”

④短短的一句话透露出姚明的机智和幽默,也足见他的聪明。

⑤“也许是因为我想比常人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吧!”姚明面带笑容,脱口而出。

A.④①⑤③②B.①⑤③②④C.③②①⑤④D.⑤③②①④

8.《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这两个故事均出自()(3分)

A.《西游记》B.《封神榜》C.《三国演义》D.《水浒传》

9.在横线上填上名言警句。(6分)

(1)古人说:“,。”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勤俭节约。

(2)望着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此刻他深深地体会到“,

.”的无奈与后悔。

(3)本来球队是看好这位主力上场拿冠军的,没想到他的陪练却拿了冠军,真是:

“,。”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