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是事后对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关于考试后的分析结果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1
一、试卷分析:
初三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共6个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32个小题;占用4个B4页面。
考查的范围包括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前三章,分别是《物体的运动》、《声现象》和《光现象》。《物体的运动》以计算题为重点,《光现象》以作图题、实验题为重点,《声现象》相对次要。
试题特点有两个:一是题量大,完全按照“莱芜市20xx年物理中考试题”要求命制;二是难度大,题目大多来源于2008年全国各地市物理中考试题,因为经过精心选择,所以难度更大。
二、考试情况分析:
平均每个班有2人较突出,15人合格;三班总体情况最好,二班总体情况最差,三个班的差距比较大。
单项选择题学生做的较好,计算题做的非常差,实验题、作图题也做的差强人意。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三个应用题学生做的非常差,难就难在他们弄不懂题目的意思。比如第二个计算题,只有看明白一张列车时刻表,才能正确计算,而时刻表信息量大,很难懂。
2、学生没有掌握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从题目要求来看,多项选择题要想多得分,不能乱选,有把握的才能选。
3、班级间差距较大。二班最差,三班最好。并且二班与三班的差距非常明显,近三个单元的单元测验,也是这个情况。
4、出类拔萃的学生少。A+等级的学生全级部只有7个;合格的只有45个。合格率仅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5、教师不善于大班教学。三个班,每个班近60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有些适应,教学效果不好。
四、今后教学措施:
1、注重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基础打好了,以后总复习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大面积提升。
2、注意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3、注重观察、实验教学。对于物理学习来说,学生见到、摸到实物,比老师一百句的解释还要管用。
4、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让组长发挥帮助、管理和监督作用,探索大班教学的新途径。
5、注重练习题教学。《基础训练》上的题目全做全讲,《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选做选讲;每单元进行两次测验,一次开卷,一次闭卷,一次课下进行,一次课上进行。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2
一、试卷特点:
1、试卷结构
期中试卷共分五部分,共100分.其中选择题32分;填空题22分;作图题4分,实验30分;计算题12分。
2、试题分类
本卷依据新课标对前三章知识的具体要求和重点内容出题,题目的覆盖范围比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前二章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和实验观察中,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具体掌握程度。着重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以及怎样自己设计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前面两章的内容较多,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点考查内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对生活、生产和身边的一些现象的想法,看法等。让学生知道学以致用,了解物理知识的价值和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想法。
3、试题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填空题、计算题的第一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第二题是通过实际应用考察学生计算能力。但是选择题、简答题难度偏大。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成绩来看,优秀率只有2.94%,及格率32.35%,巩固率100%,提高率22.35%,由此暴露出我在教学中的不足,知道处于优秀线和及格线之间的学生提升最有潜力;处于及格线以下的学生是下阶段教学的关键和难点。从各题得分的情况看,选择题失分最严重,简答题处之,因是题目一灵活学生就不会应用,在摸清学生分布状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制定对策。力求在教学中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例如:
(1)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应在实验题方面增加练习。
(2)运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的能力较差,物理语言的连贯性较差,物理语言的使用较差。
三、补救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掌握物理量的符号、单位、解答物理简答题的书面表达能力、物理公式、物理计算知识应落实,解答问题过程书写的规范等,这些问题,不是学生智力所不能及的,主要是学习习惯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
2、着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生产现象中培养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使学生能从具体问题中,分析物理情景、物理过程,找出与书本知识的联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做到学以致用。
3、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效率。由于各校实验教学装备的差异,以及教学组织的难度,教学效果多数没有达到要求。在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有的做、有的看、有的玩的现象,致使有不少同学实验仪器的安装,基本的测量与读数都成问题。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课教学的组织和指导,做到让每个同学都能通过实验课的动手动脑学习,提高实验技能和学习素养,达到实验目的。总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只要变化,就出现问题。实验题是学生的弱项,很多学生知道意思,但答题和作图时,准确性差,书本知识只要联系实际生活的实例,就出现了错误。不同学生差异较大,加上这次考试内容偏难生的复习时间根本就没有,也是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定要使出现的题目多变、多做实验、多联系实际,让学生的成绩有一个新的飞跃。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3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从整体上看,期中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坚持出活题,考基础、测能力,无偏题,怪题,整张试卷试题难度较大。体现课程理念上的导向: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平时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老师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践,从试卷的评阅得分情况看,高分成绩不多。中等分数较少,基本上不及格,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
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数分布)
考察内容为选修3-2试卷共三大题,16个小题,满分120分,选择题单选6个小题18分,多选4题20分,填空题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计算题共4个,共62分,试卷覆盖面广,重点知识突出,高达55%左右,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占18分,各章节的分数比例适中。有一定难题,个别小题如第13、16小题难度在0.2
2、试卷定量分析
全年级参考学生290人,全卷满分为120分,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17分,平均分为47分。
二、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
2.基本公式记忆不牢固,理解欠缺,运用生疏。
3.计算能力极差,计算粗心大意毛病不改。
4.物理建模能力空白,物理情景分析很欠缺,不会将题目情景转化为现实情景,处理分析思维缺乏。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为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认识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赘述。考试中显示出实验教学仍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物理教师中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实验而实验;把物理实验仅理解为实验操作;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楚,对处理实验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没有掌握,故在解答实验试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实验能力培养,包括实验仪器观察、了解、实验过程的理解、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
3、重视学生物理探究和综合能力培养
探究和综合理科的最显着的特征。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科学中中考要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过程的经历,科学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
4、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比如本次试题中16题,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分析,只要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得去满足相遇的条件关系式,那么失分就不会这么多了,可惜很多学生不知道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
5、优化训练。
不选怪、偏题。要选择一些立意较新、质量高,基础性强,有代表性的题目,适当引入有迁移性的题目,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有助物理模型构建的训练。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4
一、试卷分析
作为年3月全地区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试题,本试卷整体结构及难度分布合理,贴近全国卷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包括基本运算)和数学基本思想,对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的一些通性通法。试题具有创新,理科和文科试题中有不少新题。这些题目,虽然素材大都源于教材,但并不是对教材的原题照搬,而是通过提炼、综合、改编新创为另一个全新的题目出现,使考生感到似曾相似但又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才能解答。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难易适当
文、理科数学试题的起点较低,严格遵守《新课程标准》,确保考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纵观全卷,开始几道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不设任何障碍,利于考生克服紧张情绪,如:文(理)科选择题第1、2题,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复数的基本运算,没有任何障碍。选择题较往年平和,围绕双基设计,立足课本知识,思维量和运算量适当,利于考生树立信心,合理支配时间,从容发挥。理科第4、7题是几何概型和圆锥曲线也简单,学生做对的人较多;选择题中只有第6题向量的计算量稍微偏大一些学生失分的人多,第12题是函数及不等式学生错的人很多。填空题第13题是通过二项式定理的方法,再求微积分的值学生感觉这个题很新颖,第14题是通过解不等式求解后再求最值,需要一定综合计算能力,学生错的人较多;第15题是考察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借助数列的思想,学生不易做对,此题错的人较多。解答题分层设问,难易搭配适当,控制了较难题的比例,整体还是不偏难。六道解答题由易到难再到易,坡度恰当。试卷注重基础,但完全答对则需具备扎实的功底;特别是导数第21题的(II)问学生不易得分,学生错的人较多。
本套题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潜能,既有利于培养高校选拔人才检验,又有利于中学教学新教材改革要求。全卷半数以上的试题源于课本,充分体现了尊重教材、重视教材、激活教材的指导思想,能很好地引导中学教学抓纲务本。试题立足课本,要求考生深入掌握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技能,以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之效,让学生逐步摆脱题海,减轻负担,把知识学活、学好,学以致用。
2、突出能力立意,坚持稳中求新
这套数学试卷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突出能力立意,做到了这些年稳中求新。综观全部试卷,可以发现,试卷全面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处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其中解答题既起到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作用,又透过这些知识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全卷基本没有繁、难、偏、怪的运算和技巧,强调常规的演算、推理和常用的变形技巧,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从而把诊断考试和数学竞赛严格区分开。在高考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和数学素质,正是大学学习所需要的。
二、学生答卷分析
通过本次阅卷的探讨和本人对试卷的分析,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一下几点: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
基础知识不扎实,以文科第17题为例.第(I)问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就可以得到结果,第(II)由(I)知,学生们不会采用裂项相消法得到结果;此题失分的学生很多,这些问题我认为究其实质是由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出现的结果。
2.错题不知,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书写不规范.理科第17题是一道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综合题,它是一道错题,第(Ⅰ)问的关键在于用向量坐标表示的数量积公式及三角函数化简(二倍角公式)就取得结果,但第(II)问题目要求在锐角三角形中求BC的长,这道题就没有答案,考试时没有学生向监考教师反应情况。审题不到位在的第18题表现的较为明显,这是一道统计及概率题,由于审题不到位致使将频率分布表中求概率时的“组距”搞丢,把估计平均值计算方法没有弄清楚,搞忘记了,在第(II)问中学生出现结果错误严重,还有第(III)问把二项分布也没有理解。因此在考生的试卷中,错题不知,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书写不规范问题还是随处可见.3.综合能力不够,运用能力欠佳.
分析是事后对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关于考试后的分析结果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1
一、试卷分析:
初三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共6个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32个小题;占用4个B4页面。
考查的范围包括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前三章,分别是《物体的运动》、《声现象》和《光现象》。《物体的运动》以计算题为重点,《光现象》以作图题、实验题为重点,《声现象》相对次要。
试题特点有两个:一是题量大,完全按照“莱芜市20xx年物理中考试题”要求命制;二是难度大,题目大多来源于2008年全国各地市物理中考试题,因为经过精心选择,所以难度更大。
二、考试情况分析:
平均每个班有2人较突出,15人合格;三班总体情况最好,二班总体情况最差,三个班的差距比较大。
单项选择题学生做的较好,计算题做的非常差,实验题、作图题也做的差强人意。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三个应用题学生做的非常差,难就难在他们弄不懂题目的意思。比如第二个计算题,只有看明白一张列车时刻表,才能正确计算,而时刻表信息量大,很难懂。
2、学生没有掌握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从题目要求来看,多项选择题要想多得分,不能乱选,有把握的才能选。
3、班级间差距较大。二班最差,三班最好。并且二班与三班的差距非常明显,近三个单元的单元测验,也是这个情况。
4、出类拔萃的学生少。A+等级的学生全级部只有7个;合格的只有45个。合格率仅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5、教师不善于大班教学。三个班,每个班近60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有些适应,教学效果不好。
四、今后教学措施:
1、注重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基础打好了,以后总复习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大面积提升。
2、注意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3、注重观察、实验教学。对于物理学习来说,学生见到、摸到实物,比老师一百句的解释还要管用。
4、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让组长发挥帮助、管理和监督作用,探索大班教学的新途径。
5、注重练习题教学。《基础训练》上的题目全做全讲,《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选做选讲;每单元进行两次测验,一次开卷,一次闭卷,一次课下进行,一次课上进行。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2
一、试卷特点:
1、试卷结构
期中试卷共分五部分,共100分.其中选择题32分;填空题22分;作图题4分,实验30分;计算题12分。
2、试题分类
本卷依据新课标对前三章知识的具体要求和重点内容出题,题目的覆盖范围比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前二章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和实验观察中,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具体掌握程度。着重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以及怎样自己设计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前面两章的内容较多,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点考查内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对生活、生产和身边的一些现象的想法,看法等。让学生知道学以致用,了解物理知识的价值和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想法。
3、试题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填空题、计算题的第一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第二题是通过实际应用考察学生计算能力。但是选择题、简答题难度偏大。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成绩来看,优秀率只有2.94%,及格率32.35%,巩固率100%,提高率22.35%,由此暴露出我在教学中的不足,知道处于优秀线和及格线之间的学生提升最有潜力;处于及格线以下的学生是下阶段教学的关键和难点。从各题得分的情况看,选择题失分最严重,简答题处之,因是题目一灵活学生就不会应用,在摸清学生分布状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制定对策。力求在教学中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例如:
(1)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应在实验题方面增加练习。
(2)运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的能力较差,物理语言的连贯性较差,物理语言的使用较差。
三、补救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掌握物理量的符号、单位、解答物理简答题的书面表达能力、物理公式、物理计算知识应落实,解答问题过程书写的规范等,这些问题,不是学生智力所不能及的,主要是学习习惯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
2、着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生产现象中培养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使学生能从具体问题中,分析物理情景、物理过程,找出与书本知识的联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