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宪法法律知识测试题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2年宪法法律知识测试题库
一、单选题(共100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B.保基本、稳预期、利长远
C.固根本、稳预期、利国家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A.公正高效权威
B.公正严明权威
C.公平高效权威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A.基础
B.根基
C.基本
D.前提
4.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辟概括的“()坚持”。
A.9个B.10个
C.11个D.12个
5.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要求,把()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
A.民法典B.习近平法治思想
C.宪法D.党内法规
6.()最大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A.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B.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C.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D.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7.()是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依宪治国
C.依宪执政
D.党的领导
8.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
A.依法保障人民权益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维护社会稳定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撤销。
A.合宪性审查B.合法性审查
C.合规性审查D.公平竞争审查
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
A.党的领导B.公平正义
C.中国特色D.融合创新
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
A.法治国家建设B.法治政府建设
C.法治社会建设D.平安中国建设
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强调严格执法,让违法者敬法畏法,但绝不是暴力执法、过激执法,要让执法()。
A.既有原则又有灵活B.既有惩处又有教育
C.既有力度又有温度D.既有协调又有监督
13.()是法律体系的统帅。
A.宪法B.法律
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14,我国现行宪法经过了()次修正。
A.一次B.三次
C.四次D.五次
15.以下关于宪法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建构的基础
B.宪法是政府权力的保障书
C.宪法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保障
D.宪法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16.以下关于未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提高司法公信力
C.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以行政法规为依据来统筹法治政府建设
17.以下不是2018年宪法修正内容的是()。
A.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B.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C.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D.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18.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国家宪法日确定为()。
A.12月1日B.12月4日
C.10月1日D.12月10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国家B.政府C.人民D.社会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A.首长负责制B.共同负责制
C.议行合一制D.民主集中制
22.土地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所有权B.使用权
C.收益权D.处置权
2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
A.赔偿B.补偿C.补助D.奖励
24.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
A.民主测评B.法律测试
C.就职演说D.宪法宣誓
2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
A.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D.民族乡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周岁的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十八B.十六C.十四D.二十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年。
A.一B.三C.五D.十
28.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国务院副总理D.各部部长
29.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通过。
A.四分之一,三分之二
B.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一,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30.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31.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委
32.根据宪法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选举。
A.同级上一届人民代表大会B.选民直接
C.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D.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
33.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
A.行政机关B.审判机关
C.法律监督机关D.监察机关
34.某省人大常委会认为某项法律的个别条款存在适用问题,有必要对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该省人大常委会正确的做法是()
A.对该条款直接作出法律解释
B.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C.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条款作出司法解释
D.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3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A.集体分配B.村民自治
C.村委组织经营D.家庭承包经营
36.在我国矿藏、水流的所有权属于()。
A.社会B.集体
C.国家和集体D.国家
3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国内事务B.领空
C.主权和领空D.主权和领土完整
38、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即国体)主要包括()
A.单一制和联邦制B.联邦制和邦联制
C.民主制和共和制D.总统制和议会制
39.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的是()
A.1993年宪法修正案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2004年宪法修正案D.2018年宪法修正案
40.国家倡导(),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41.宪法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批准后施行。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2.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D.委员长会议
43.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的监督。
A、选民B、代表小组
C、原选举单位D、主席团
44、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担任()
A.行政机关的职务B.审判机关的职务
C.检察机关的职务D.军队的领导职务
45、根据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46.关于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某市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按照民主程序做出最终决策
B.某省普法主管部门,组织在全省各地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C.某市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D.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认为监督宪法实施是政府机关的事情,与他无关
47.乡、民族乡、镇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之间是()。
A.监督关系B.行政领导关系
C.指导关系D.行政管理关系
4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
49.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B.党章
C.章程D.法规
50.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集体经济的发展。
A.保障B.监督、管理和指导
C.保护D.鼓励、指导和帮助
5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
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D.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A.1988 B.1993 C.1999 D.2004
53.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4.宪法规定,()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监察机关D.公安机关
55.2018年3月11日,我国通过了第()次宪法修正案。
A.第三次B.第四次
C.第五次D.第六次
56()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专政
C.共同富裕D.改革开放
5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1689年《权利法案》B.1701年《王位继承法》
C.1777年《邦联条例》D.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58.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
A.国家机关B.一般社会团体
C.党派联盟D.统一战线组织
5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农户私有D.村民共用
60.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A.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B.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年老父母的义务
C.子女有赡养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的义务
D.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6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A.公民B.人民C.国民D.居民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
A.镰刀和斧头B.锤子和斧头
C.镰刀和齿轮D.谷穗和齿轮
6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5.根据宪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是哪种归责原则?()
A.过错原则B.无过错原则
C.违法原则D.违法原则为主,过错原则为辅
6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既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劳动权B.休息权C.选举权D.监督权
6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进行的程序是()。
A.批准B.审查
C.备案D.同意
68.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
A.本级人民政府负责
B.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C.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6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C.按需分配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0.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的()。
A.全部问题B.某一方面问题
C.主要问题D.根本问题
71.()行使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职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
72.下列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是()
A.司法终审权
B.基本法解释权
C.发行货币的权力
D.制定单独的关税规则
7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重要组成部分B.必要补充
C.重要基础D.最具活力、最有前途的部分
7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D.个体经济
75.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的原则。
A.主动性、积极性B.主动性、能动性
C.积极性、创造性D.能动性、创造性
76.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77.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无产阶级专政B.民主共和政体
C.多党派联合执政D.人民民主专政
78.下列对于民事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C.均以法律明文规定而发生D.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
79.《民法典》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A.尊重被监护人意愿B.遵守法律法规
C.权利义务对等D.最有利于被监护人
80.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刘某将电脑送给好友B.老张因病去世
C.小李每天坚持跑步D.王某将许某打伤
8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
A.一律平等B.对等C.受到尊重D.平等
8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从出生时起来死亡时止,具有(),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行为能力
C.民事行为
D.民事能力
8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