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B)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A.2006年12月29日B.2007年12月29日

C.2008年1月29日D.2008年2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C)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6月1日D.2008年6月26日

3.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的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确定将每年的(D)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A.12月7日B.6月17 C.12月19日D.6月26日

4、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中销毁的是哪种毒品?(A)

A、鸦片B、海洛因C、大麻

5、浙江省毒品问题最严重的是什么地方?(C)

A、杭州B、宁波C、温州

6、罂粟是几年生草本植物?(B)

A、1年B、2年C、3年

7、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贸易和毒品消费国是:(B)

A、中国B、美国C、英国

8、林**虎门销烟是什么时间?(A)

A、1839年B、1838年C、1828年

9、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如何处罚?(A)

A、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处罚,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C、不负刑事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

10、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情节严重的,处几年以上几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B)

A、7年、15年B、3年、7年C、5年、7年

11、“金三角”地区生产什么:(A)

A、鸦片B、古柯C、大麻

12、冰毒最早由哪个国家发明,并在后来二战期间作为军队士兵抗疲劳药使用?(C)

A、法国B、英国C、日本

13、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期限为(C).

A一年B二年C三年D九个月

15、为了统一认清我省毒品问题的严重态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研究对策,加大力度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我省于1995年3月17日至18日在哪里召开了全省首次禁毒工作会议?(B)

A、杭州市B、苍南县C、乐清市

16、《刑法》规定非法种植多少株以上罂粟构成犯罪?(C)

A、100株B、1000株C、500株

17、下列哪种毒品最大的特点是一次使用便会上瘾,毫无办法解脱,因此,它被称为“毒品之王”。它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C)

A、氯胺酮(K粉)B、海洛因C、冰毒

18、我国《禁毒法》施行后,戒毒体系中不包括(C)。

A.强制隔离戒毒B.自愿戒毒C.劳教戒毒D.社区戒毒

19、我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是哪国发起的?(B)

A、美国B、英国C、德国

20、1996年,“金三角”头号大毒枭向缅甸政府投降,此人叫什么名字?(C)

A、冰毒B、海洛因C、鸦片

42、服用下列哪种毒品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C)

A、氯胺酮(K粉)B、海洛因C、摇头丸

43.禁毒是(D)的共同责任。

A.各级人民政府B.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D.全社会

44.“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D)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老挝、柬埔寨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D.泰国、老挝、缅甸

45.对涉嫌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和戒毒人员的尿检由(A)负责。

A.公安机关B.医疗机构

C.卫生部门D.防疫部门

46.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人员,强制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意见,报原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A)。

A.三年B.一年C.一年半D.二年

47.(C)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A.商业部B.外交部

C.海关D.公安部缉私局

48.生产经营国家规定的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当地(C)备案,领取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证明。

A.卫生局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D.经贸局

49.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的行为,属于(D)。

A.不构成犯罪,也不用行政处罚

B.应行政处罚

C.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D.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行为

5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B)。

A.种植罂粟三百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B.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C.抗拒铲除的

D.非法种植原植物数量较大,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51.(A)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A.县级B.市级C.省级D.乡级

52.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D)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A.行政拘留B.刑事拘留

C.警告处分D.治安管理

53.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B)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

A.患有严重残疾B.患有传染病

C.可能发生自残D.可能发生自伤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C公安部D全国政协

68、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B)。

A强制隔离戒毒B戒毒治疗

C社区戒毒D社区康复

70、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C)。

A进行劝导B进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D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71、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A)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

A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禁毒委员会

D所在地、市禁毒委员会

72、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D)。

A集中管理B统一管理

C隔离管理D分别管理

73、(B)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A公安机关B卫生行政部门

C药监部门D司法行政部门

74、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A)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A强制隔离戒毒场所B办案单位

C社区戒毒机构D户籍地派出所

75、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B)。

A六个月B一年C二

年D三年

76、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B)。

A一千元以下罚款B三千元以下罚款

C五千元以下罚款D一万元以下罚款

77、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A)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B社会文明发展C社会发

展D道德教育

78、《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C)方法。

A生产B合成C制造D使用

79、《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C),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

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毒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80、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B)。

A免予处罚B不予处罚C从轻处罚D视情处罚;

A毒品

B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

C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D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

14、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C、D)措施。

A看护B约束C隔

离D治疗

15、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ABD)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A来往人员B物品C资金D交通工具

16、下列哪些人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A、B)

A怀孕的妇女B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C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D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17、《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B、C、D)的制造方法。

A制毒工具B麻醉药品

C精神药品D易制毒化学品

18、《禁毒法》规定,(B、C)负责社区戒毒工作。

A县(市、区)禁毒办B城市街道办事处

C乡镇人民政府D居(村)委会

19、《禁毒法》规定,(A、B、C、D)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A公安机关B司法行政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D民政部门

20、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A、B、C)。

A职业技能培训B就业指导

C就业援助D资金支持

21、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A、C、D)

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B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C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D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22、戒毒人员的(A、B、D),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

A亲属B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

C朋友D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

2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B、D)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A司法行政部门B公安机关

C教育行政部门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4、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A、B、C、D)

A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C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D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