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

1.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阅读)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思想道德)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实践)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阅读)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勇于创新)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课程目标)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综合性学习)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过程与方法)

14.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的紧密结合。(生活实践)

15.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情感与态度)

二、选择题(单选,每个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3.(A)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发展的基础。

A.语文素养

B.道德素养

C.文化素养

D.人文素养

4.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B)、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A.说话

B.倾听

C.表演

D.展示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C)

A.诵读和浏览

B.精读和略读

C.朗读和默读

D.诵读和默读

6.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B)

A.矫情做作的腔调

B.有感情地朗读

C.快速地默读

D.大声地朗读

7.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C)

A.诵读、吟诵和朗读

B.朗读、吟诵和浏览

C.精读、略读和浏览

D.朗读、精读和略读

8.综合性学习应强调(A)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合作

B.探究

C.自主

D.实践

10.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B),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A.多读少写

B.多读多写

C.少读多写

D.少读少写

1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D)

A.管理者

B.评价者

C.督促者

D.引导者

12.语文学习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A.自主与合作

B.过程与方法

C.合与探究

D.成绩与考分

13.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D),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A.多做题,多读书

B.多做题,少读书

C.少做题,少读书

D.少做题,多读书

1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D.语文基础

15.(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D.小组

16.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运用(A)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A.常见

B.个性

C.独特

D.精妙

17.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D)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8.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B)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A.地方

B.地方、学校和教师

C.学校

D.教师

19.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仓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A)性。

20.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B)学习的环境。

A.平等

B.探究

C.展示

D.宽松

三、简答题(共4题,3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8分)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8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8分)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2022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库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