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1

一、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的原则,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立足于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生物考试进行的是单科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50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试卷内容

遵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和第二章1、2节的知识。其中基础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30%。

(三)试题特点

⑴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从分值的分布情况看,此次考查的知识点全而细致,体现出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检测,并对如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相关计算等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注重对知识的挖掘、拓宽和提炼。

⑵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加工学科知识,通过概念图将相关知识连接起来。在本次考试中,力求体现新课程要求,注重学课内知识的联系。如选择题15题,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用数学中集合的方式体现出来,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⑶注重考查识图及分析能力。

本次考试的一部分识图题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思考,通过知识迁移,学科内整合、信息的再处理,才能解决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31题将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者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与柱状图结合在一起,较合理的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及分析图的能力。

⑷关注试题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

如选择题23、34题,是有关实际及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从实际实践入手,否则很容易陷入“圈套”。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低的题:

非选择题51题得分基本在4-6分,最低1分(不超过10个),最高9分(大概有20多个),其中②题中第一空的错误率比较高,容易错写成核糖体(应该是DNA)。④题错误率也比较高,容易错写成细胞质、细胞膜等。还有③题中容易把叶绿素写成叶绿体;52题得分在6分左右,,满分11分大概10人左右,个别人最低分1分,错误率较大的是③脱去水分子数的计算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容易丢氢和氨基写错,④化合物命名错误率较高,错写成“多肽、二肽、蛋白质”;53题①把斐错写成“菲、裴”,②缩字书写不规范,脲错写成“尿”,③和④有一些人写反,苏丹Ⅳ的丹写错,Ⅳ错写成“四、4”,橘黄色错写成“橙黄色”。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是:

(1)读题、审题的能力和细致程度不够。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对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及把握上存在不足。

(3)综合、分析、迁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不能准确地从题干或图形中提取有效信息。

(4)叙述不规范,因为错别字失掉不该失掉的分。

(二)考试成绩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抓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尽量帮助学生从更多侧面和生活实例理解知识,做到“吃透”教材。

2、加强学科内综合,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尽可能地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加强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能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透彻理解、准确表达重要概念、原理,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加工,进行科学概括总结,例如做题过程中学会选择、加工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4、注意让学生养成用生物学语言及专业词语回答生物学问题的习惯。

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2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为单选,20道,每题2分,双项5道每小题3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4道,共45分分。

(二)、试卷特点

a.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各类知识在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三的第一章至第三章。鉴于月考时着重考查过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因此本次考试重点考查免疫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b.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内容全部源于教材,只要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能很快的作出正确的选择;但也有少部分题如:7、8、9、24、25、等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c.非选择题部分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试题注重对学生摄取信息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经分析,归纳其中的优点与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试题注重综合能力以及实验设计、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能力的提高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这份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开学后所讲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注重新学习的及高考考纲要求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很好的测试出来,并且为以后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分析

综合比较,针对高于0.7的,教师可以简单进行综合总结;对于其他的正答率较低的,进行各个击破,重点讲解。

、针对高于0.7的进行简单的综合总结。

1.第1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指组织液、血浆、淋巴中的成分,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等。

2.第2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化性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第3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是相对的处于动态平衡

4.第5题,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第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是进行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尖端由于单侧光照会引起横向运输,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6.第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旋转类题型:旋转是由于离心力作用会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近中轴侧移向远轴侧。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远近轴侧稍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近轴侧浓度低促进生长。茎没有根部敏感稍高浓度更加促进远轴侧生长。

7.第10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表现:顶端优势。移植时会损伤主根根尖解除了对侧根的抑制。

8.第11题考查的是激素的生理作用。(1)与生长素有关(2)主要是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部细胞呼吸(3)与性激素有关,节省能量用于增肥(4)使用的是秋水仙素(5)保护根部(6)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9.第12题考查的是动、植物激素的区别。动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由某些细胞分泌。激素特点:微量、高效、调控代谢。

10.第13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特点决定的

11.第14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合成,尖端受单侧光照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少背光侧多,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12.第15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下降,幼嫩部位比成熟部位更敏感。

13.第17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时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

14.第18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涂抹未受精的雌蕊柱头用于培养无子果实。

15.第19题考查的是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乙烯能催熟果实;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也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16.第20题考查的是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激素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

17.第21题考查的是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激素,乙烯有多种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在衰老、受伤部位产生能促进脱落;促进衰老;控制伸长生长;

18.第24题看图题,看各条曲线与乙烯的相对趋势。

19.第25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在尖端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横向运输B比A中的生长素多,胚根比胚芽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D中B侧更促进生长快向左弯曲,E中A侧生长快B侧受到抑制向右弯曲。

1.第4题考查的是组织液和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脚掌磨的水泡、烫伤的泡里面都是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入血浆和淋巴,水泡消失。

2.第6题考查B细胞、T细胞相关知识点。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只是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继续发育,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B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二者的遗传信息的相同的,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分化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病毒的免疫。

3.第9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只是对知识点的考查较细,需学生明确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不同,以及琼脂块可以透过生长素的作用,如不能透过,B、C选项都可以,但C选项琼脂块收集后有部分继续向下运输。

4.第16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产生。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所需要的生长素只要来自发育着的种子。发育较差的种子不能为西瓜提高足够生长素,导致果实发育不好或不发育。

5.第22题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区别,属于识记题,最主要的差别的二者合成方式不同,一个是植物自身合成,一个是人工合成。

6.第23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依据植物敏感性不同,可用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7.第29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以及反射的发生需要的条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完整的反射弧,若不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不会出现反射活动,二者性质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8.第26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被分解,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9.第27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不能由胞体传向树突再传向轴突。解这道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图,一目了然。

10.第28题考查垂体的功能以及作用。垂体具有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的发育,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垂体切除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

11.第29题考查的是体液免疫。抗体大部分存在于血清中。参与抗体产生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疫苗是灭活的抗原,注射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起到预防作用。

三、非选择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其中(1)、(2)考查的是根据实验结论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依据是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1)题的正答率较高,个别学生(2)题错误主要是没注意到单一变量的原则。(3)、(4)考查的是植物的向光性,(3)题的正答率较高,(4)题是旋转类题型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旋转类题型较多,有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分析能力不够。

2、本题考查的是免疫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体液免疫的过程、免疫应用、二次免疫等。

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有:(1)概念名称把握不好,如“B淋巴细胞写成了淋巴B细胞”。(2)识图辨析能力不强。

采取的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和应用,强调概念名词的准确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图形图标的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效应B);

(2)排斥(排异),T淋巴

(3)C,B,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记忆B,D。

3、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艾滋病毒有关的增殖和免疫的内容。

在解题时,学生出现的问题有:(1)审题能力差,不会阅读图表题,不能理解题意。(2)过往的知识点记忆不牢,有所遗忘。本题设计的病毒增殖、中心法则有关的内容属于上学期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有所遗忘,掌握的不好。

采取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审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准确找出一道题的关键字眼,教会学生进行图表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换。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学生正确的做题原则和正确的考试习惯。经常联系新旧知识点,温故知新。

答案:(1)RNA;

(2)逆转录酶,RNA,蛋白质

(3)免疫,非细胞生物,原核,抗生素。

四、教学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高二的教学一方面应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真正理解及初步建构知识体系上,另一方面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应建立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所以高二的期末卷在尽量避免陈题的前提下,突出了基础性,使真正能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基本技能的学生能得高分。总体上看,试卷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备课组的校本教研,高二备课组定期组织备课组内的章节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提出的相关教学措施与方法。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各高二教师要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及高考中的要求,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设问或例题等方式进行落实,在必须要加深理解或应用要求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教材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从知识角度寻找教学的起始点,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架起桥梁。

2.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教学,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对于拓展知识面或学生不具备的感性认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材料情境,以加深感性认识,而对于已有知识的延伸并有知识完整性的问题,要有师生之间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要注重事实、资料对概念、原理的支撑,同时,要注意事例教学与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归纳,同时,将一些解题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3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组织了本学期期末学业调研测试。本次测试,八年纪共有525余名学生参加了测试,现将本次生物测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关于试题

综合整张试卷来看,知识布局比较合理,而且主次比较分明,越是重点的、关键的内容所出题目越多、占的比重越大。死记硬背的知识明显减少,大部分题目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或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试题的应用性较强,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1、试题结构

2、主要优点

(1)重视基础

学业考试的特点决定了试卷的基础性。因此,这次测评没有偏题、怪题。

(2)创设情境

试卷严格依据《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目的,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尽量避免单纯的知识和单一技能的考查。考查都是在相对完整的语境中进行的,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题干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选材丰富

试卷选材丰富,体现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考查。试卷中语言情感丰富,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起到了很好的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理解的能力。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增加了试卷的趣味性。

(4)关注学生

试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问题,合理控制试卷的难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全卷中合理分散考查的难点,难易合理,在保证试卷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突出试卷的基础性、全面性和适应性,在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公正、客观评价的同时,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感受到生物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考试的激励功能。

3、缺点及建议

本试题的分析题分量偏重,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个别知识点的考查,超出学生的正常学习范围和能力,对学生的引导性体现的不够充

足。建议试题加强对学生以及生物教学的引导性。尽可能少的考查单纯的知识再现,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初中生物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关于试卷

1、分数统计概况

本次参加考试525名学生,最高分为***分,90分以上**人,80分以上人,及格人数***,及格率***%。均分***。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1

一、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的原则,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立足于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生物考试进行的是单科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50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试卷内容

遵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和第二章1、2节的知识。其中基础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30%。

(三)试题特点

⑴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从分值的分布情况看,此次考查的知识点全而细致,体现出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检测,并对如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相关计算等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注重对知识的挖掘、拓宽和提炼。

⑵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加工学科知识,通过概念图将相关知识连接起来。在本次考试中,力求体现新课程要求,注重学课内知识的联系。如选择题15题,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用数学中集合的方式体现出来,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⑶注重考查识图及分析能力。

本次考试的一部分识图题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思考,通过知识迁移,学科内整合、信息的再处理,才能解决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31题将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者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与柱状图结合在一起,较合理的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及分析图的能力。

⑷关注试题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

如选择题23、34题,是有关实际及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从实际实践入手,否则很容易陷入“圈套”。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低的题:

非选择题51题得分基本在4-6分,最低1分(不超过10个),最高9分(大概有20多个),其中②题中第一空的错误率比较高,容易错写成核糖体(应该是DNA)。④题错误率也比较高,容易错写成细胞质、细胞膜等。还有③题中容易把叶绿素写成叶绿体;52题得分在6分左右,,满分11分大概10人左右,个别人最低分1分,错误率较大的是③脱去水分子数的计算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容易丢氢和氨基写错,④化合物命名错误率较高,错写成“多肽、二肽、蛋白质”;53题①把斐错写成“菲、裴”,②缩字书写不规范,脲错写成“尿”,③和④有一些人写反,苏丹Ⅳ的丹写错,Ⅳ错写成“四、4”,橘黄色错写成“橙黄色”。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是:

(1)读题、审题的能力和细致程度不够。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对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及把握上存在不足。

(3)综合、分析、迁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不能准确地从题干或图形中提取有效信息。

(4)叙述不规范,因为错别字失掉不该失掉的分。

(二)考试成绩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抓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尽量帮助学生从更多侧面和生活实例理解知识,做到“吃透”教材。

2、加强学科内综合,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尽可能地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加强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能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透彻理解、准确表达重要概念、原理,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加工,进行科学概括总结,例如做题过程中学会选择、加工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4、注意让学生养成用生物学语言及专业词语回答生物学问题的习惯。

生物试卷分析万能模板2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为单选,20道,每题2分,双项5道每小题3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4道,共45分分。

(二)、试卷特点

a.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各类知识在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三的第一章至第三章。鉴于月考时着重考查过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因此本次考试重点考查免疫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