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新时代好少年吗?真正的新时代好少年是集礼仪、奋进于一体的少年。当看完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看新时代好少年心得体会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如果我们都能践行这24个字,我们将是新时代的最美少年。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能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做最美少年,首先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热爱祖国就要像周总理一样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我应该像周总理一样把书念好,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将来为“中国梦”而奋斗。
做最美少年,其次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俗话说“民无信不立。”讲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我记得有一次,我偷偷从妈妈的包里拿了一百元去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悠悠球。被妈妈发现后,我死活不承认。后来,妈妈把我痛扁了一顿,并给我讲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妈妈不会喜欢,别人也不会相信自己,自己会成为一个孤独寂寞的人。从此以后,我不管做任何事,都和妈妈讲真话,不欺骗任何人,大家都夸赞我是一个有诚信的人,我觉得非常开心。
做最美少年,还要做一个友善的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样才会更幸福。记得有一次放学排队,一位同学踢了我的书包,我一发怒,就把那个同学狠狠地推了一把,她摔倒了。结果,那个同学就和其他同学联合起来不跟我说话,也不和我一起玩,我觉得很伤心、很难过。其实,现在想想,我可以用更友善的方式处理。比如说一句:“同学,书包也是有生命的,请不要乱踢哦!”我估计同学也不会再踢书包了。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友善的人,友好地和身边的人相处。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美则中国美。让我们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华美少年吧!
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2
在我观看了“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后,我认为:新时代好少年一定是有所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丽”少年,从那些好少年的事例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努力改进自己向他们学习。
展播的第一位好少年时董天晨,她很热爱航天模型,与自己的团队经过数次的实验,数次的失败,但是她与团队没有因为失败而灰心,反而更加努力。不断寻找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用其他的方法尝试,从失败中找到了原因并获得成功。这种精神就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学习中其实我们也会遇到挫折,经常的面对错误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害怕错误和失败,要勇敢的去面对它,通过不断的思考或者查找学习资料,寻求老师指教把问题解决,把错误改正。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做得。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之处!
今晚还有九位好少年事迹。每一位都让我感动,都值得我去好好向他们学习。比如自制卡丁车的邵子衿。有着伟大作家梦的颜玉宏。相当主持人的红色基因,延安精神传承人张力文。爱心男孩笵修睿等等。他们的行为无不让人动容,让人感动,让人尊敬!他们都是好少年的优秀少年代表。通过观看他们这种对学习做事有恒心,有爱心,勇于创新,努力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中,努力向“新时代的中国好少年”标准靠拢!
“只要看到红旗就会看到希望”!作为中国人我坚信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志向远大,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一颗热忱之心去学习,去奋斗,发挥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光和热,祖国定会越来越强大!
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
今天,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上观看了一场节目,叫《新时代好少年》,里面有着许多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虽然很平凡,但是,他们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这些同龄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有位哲人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一个小小的少年定下了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坚定地立在心田。他擅长画图画,会做一些小手工,这些小手工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废弃的、对别人来说没有用的物品。但是,他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做出许多精美的小手工,并拍摄视频,传到网上,网友纷纷在为他的画作和小手工点赞,没有一个愿意给差评的。在他的带动下,好多小朋友也不再乱扔废物,也把废物重新利用,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节约了资源,为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位少年就是林峻德同学,12岁。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他和我同龄,却如此心灵手巧,还制造出许许多多精美小手工,画出那么多漂亮的画,真不愧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啊!
接下来,还有一个好少年让我感动。她无私奉献,常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热爱学习,能够说出地道的英语,她还上过联合国演讲台上,发表过演讲,人们称她“小小外交家”。她有一个朋友,是个聋哑人,也非常内向。这个朋友认为自己生活没有希望了,但是,这个好少年却帮助了自己的聋哑朋友。
这个好少年就是黄郁微同学,她找到了朋友的强项,帮助朋友展示自己,成功让朋友走出困境。看了她的事迹后,我想:她真聪明,竟然能做出这么多伟大的事,而且,她又是那么地善良,能帮助自己的残疾朋友摆脱困境。她做出了这么多出色的事,真值得我们骄傲,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既照亮周围的人,也温暖自己。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人心,不是求来的,而是善来的。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
今天,我观看了《新时代好少年》电视节目,我感受到了同龄人的执着精神和善良品德,那些拥有美好品德的人,他们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也是新时代的少年,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他们这种执着、善良的精神吗?难道我们不能做一盏温暖的明灯吗?
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4
12月25日晚,2021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正式播出。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关工委联合推荐的“新时代海南好少年”——来自海南省农业学校的“包子哥”王安泰同学,被列为今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0名重点发布人员之一。
立志学好烹饪的王安泰,半路出家学做面点,为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他每天刻苦练习十二个小时,包上数百个包子,短短三个月时间逆袭成为学校“尖子生”,仅仅花费半年时间便考取了其他同学需要两三年才能拿到的“中级中式面点师”资格,是一名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对于面点的执着和钻研,让他获得“包子哥”的响亮名号。
2004年9月,王安泰出生于海南一个普通家庭。王安泰10岁时,家里因故变成低保户,孝顺父母的他将父母辛勤付出都看在眼里,懂事的他一直希望快点长大,扛起养家的重担。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13岁那年,王安泰毅然决定外出打工。第一次独自离家,挣到第一份工资,虽然不多,但足够缴纳学费,还能给父母买一些礼物。过程虽然辛苦,但他认为非常值得,之后每年亦是如此,学费都靠自己劳动挣得。
王安泰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早有想法:“初中毕业时,我也想过哪个职业、行业更适合。通过之前兼职的一些接触,我对烹饪行业就产生了非常浓烈厚的兴趣。”据了解,受哥哥从海南省农业学校升入心仪本科院校的激励,王安泰也报考了农校,并用打工挣的钱给自己报了补习班,终日埋头苦读、不再贪玩。他按计划把初一到初三的课程全部重新学习一遍,最终顺利成为海南省农业学校19烹饪大专海职班学生,并在入校第一年用“汗水”和“坚持”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奖状——“军训标兵”,这极大鼓舞了王安泰。他在两千多位师生的注目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公开发言。
起初,王安泰主攻的门类是雕刻方向,入学仅三个月就在校烹饪比赛中斩获了二等奖。然而,雕刻学习耗材快、成本高,一个作品动辄就要花费上百元的材料费。王安泰的家境并不理想,上中职后,生活费要靠自己兼职打工挣的,已无力承担再多的花销。尽管百般不舍,王安泰也不得不放下心爱的雕刀,重新选择学习成本较低的面点技艺方向。
刚转入面点组时,距离开学已经过去一个学期,其他同学都已熟悉面点制作的各项技艺,而王安泰对原材料十分陌生,也不熟悉操作方法,是个不折不扣的“面点小白”。就拿中式面点的入门功课包子来说,一笼好的作品要做到大小匀称、色泽洁白,若按专业烹饪课程的要求,每个包子的褶纹至少要达到28个以上,主攻面点方向的同学早就轻车熟路了,王安泰却不得不每天发疯一样的苦练。“因为我已经迫不得已放弃了雕刻了,现在面点是我唯一的出路了。”王安泰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是烹饪专业最真实的写照。各门类一周只有一节实训课,想要在常规课堂上缩短与同学一个学期的差距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王安泰决心牺牲午休、周末的时间追赶进度。每次放学后,他便往面点组跑,中午累了就在凳子上休息,下午课后继续练习,周末也如此。夏天的教室闷热异常,一开始还有同学与他做伴,到最后其他人纷纷放弃,偌大的自习室只有他一个人与包子上的褶“较劲”。同学都说他疯了,开玩笑叫他“包子哥”。
王安泰的技艺越来越精湛,逐渐赶上、逆袭同班同学,屡次在校内比赛中夺冠。他的勤奋和进步获得了老师的肯定。最终,校方决定由王安泰代表学校参加省里举办的烹饪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学校第一次把省级比赛的名额给予一年级的学生。2020年10月23日,海南省烹饪技能大赛面点项目比赛如期举行。赛场上,王安泰沉着应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技能水平,也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荣获三等奖。
“当时还属于放暑假期间,我接到通知以后,我立马收拾行李到学校练习,每天都给自己掐着表来练,给自己规划每天三个作品,一套流程下来,两个小时内完成,不完成我就不休息了。”要和久经沙场的师兄师姐同台竞技,初出茅庐的王安泰压力倍增。
省级烹饪技能大赛重点考察选手的手法、技能,非常看中面点的外形。1笼10个包子要做到大小、色泽匀称,如同复制一般,平时老师要求做28个褶即可,但要想在省级比赛拿高分至少要捏_个褶子。这多出来的每个褶都像一道坎儿横在王安泰面前。
暑假,王安泰早早返校训练,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从早上8点练习到晚上十点,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完成目标后才停下来。如何把皮儿擀得规则,如何把面揉得劲道,如何让色泽均匀,他仔细地记录下每天的练习成果,参考教学视频,分析得失,记录成败。
“有人会觉得不屑,就觉得一个包子无所谓,谁都会做,但是其实真的没几个人能捏出那一褶,你不下功夫练根本捏不出那一褶的,我越听到这种声音,我越憋着劲越足,也就越努力地练。”王安泰说,每次临近放弃的边缘,他都会把面团重重地摔打在案板上,给自己呐喊、鼓劲。
老师黄蕊见证了王安泰的成长:“像前面基础差的时候,他一天至少给自己定两百到三百个包子,反复地去捏,两百到三百个包子包下来以后,我估计手指是肿的。”到后来,王安泰捏包子越来越快,手法越来越娴熟,手里的包子越来越精美。
最终,王安泰在省级比赛里斩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获得了“中级中式面点师”资格,其他同学往往要花费三年时间才能考取的职称,王安泰只用了半年时间。更让他欣喜的是,他可以凭此提前获得毕业资格,免试进入大专院校。而这样的资格在全校1200多学生中,仅有不到10人获得。每一秒的苦练都将成为日后的光环。与此同时,“包子哥”的其他烹饪技艺愈加纯熟,而他苦练修行的故事也成为校园里的一段佳话。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练习面点,但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已经放弃了,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王安泰学长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同学王鹏说。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迈得过难关,16岁的“包子哥”王安泰坚守住了内心的热爱和信念。海南自贸港建设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外宾纷至沓来,“包子哥”王安泰有一个小小的梦想:用中华面点打开外国人的味蕾。为此,他将开始自己的新“蒸”程。
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5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如果不奋斗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