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9篇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1
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大三__级建筑系建筑认识实习的学生,我们的首站是十三朝古都西安。选择西安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古都。这里融合了秦砖汉瓦、暮鼓晨钟、高新科技和现代文明,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作为建筑系的学生,我们来到这里实习的目的是寻找祖先留下来的文化智慧,探寻现代文明在古城中的体现,以及探索现代城市与历史名城之间关系的智慧,进一步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根源。
西安位于中国西部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关中平原被称为“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西安市占据了关中平原的中部,东西最长204千米,南北最宽116千米,总面积998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1066平方千米。
西安的城市规划保持着古城的风貌,古城规划中采用了农业民族“井田制”的空间组织结构,将其融入了城镇空间理念中,以王权和神权合一的中心空间理念取代了以公共活动为中心的空间理念,突出了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在现代古城西安的城市规划中,道路呈纵横交错的井字结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成规整的格局,城市中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均分布其中。尽管这种古老的规划模式已经失去了象征王权和神权合一的作用,但仍然传承了西安城内聚和内向的精神,使中心位置成为整个城市的商业经济中心。这种古老的规划模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诠释,其中心地标就是西安的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四面的十字交叉券洞连接着四个方向的城门。过去,这些券洞用于人流和车辆的通行,但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这些券洞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周围环绕着的圆形环道。
钟楼以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呈现,重檐斗拱,屋檐微翘,华丽庄严。整座建筑由青砖砌成,呈正方形砖木结构。与钟楼风格相似的还有鼓楼和清真大寺建筑群等。
这种建筑设计体现了古代人们高超的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仅美观,还能缓和雨水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更加稳重庄严。楼上的琉璃瓦与板瓦之间用筒瓦扣住,以铜质瓦河固定,使建筑更加稳固结实,成为一件整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这种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空间逻辑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
当然,所有建筑都是工程技术产品,都有着科学技术所必需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主要由结构和材料等技术因素决定。鼓楼是砖基座木结构的楼阁建筑,高约30米,整个建筑结构采用通柱,梁架用材硕大,加工精细,使内部空间呈现出宽广、庄严和雄伟的气势,与当时的重要性直接相关。
然而,在建筑的造型美学逻辑方面,则更加广泛,几乎体现在建筑造型的每一个方面,例如屋顶形式、开间、台基、结构与形式以及建筑装饰等。清真寺结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典型的例子。清真寺的外形吸收了汉族建筑艺术特点,呈现出宫殿式建筑风格,也有部分拱顶式建筑。内部装饰采用阿拉伯式风格,常见的是几何形图案或艺术文字。第一进院的影壁正面镶嵌着三方菱形菊莲图案,檐下的砖雕斗拱宏伟壮观,牌坊顶部覆盖着琉璃瓦,非常壮观。清真寺的装饰和结构使其在空间布置中不仅满足了最高寺院的庄严气势,而且增加了浓厚的神秘感,这正是最高寺院所必需的。这种建筑逻辑使得城市空间具有等级秩序性,城市空间的逻辑性是由道路来界定行为路线,而城市道路网络结点上的建筑造型的逻辑性使得城市空间具有严密的识读性。
谈到西安的古建筑,唐代的建筑是不可或缺的。大雁塔、小雁塔、华清池建筑群是了解唐代建筑的最好对象。现在的大雁塔有十层,呈正方形平面,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上部设有大斗,每层四面正中开有砖券的大门。塔内平面也呈正方形,各层都有楼板和扶梯,可以盘旋而上到达塔顶。现在的塔身高64米,每层都是仿木结构,底层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面石门楣上刻有唐代建筑图案和佛像线刻,布局严谨,线条流畅。
相比之下,小雁塔的形状秀丽、挺拔玲珑,与大雁塔形成鲜明对比。小雁塔采用青砖砌筑,塔身呈梭形,整个轮廓呈自然回合的曲线,是一座密檐式砖塔。从第一层塔身开始,塔身上出现了密檐,檐间距离很小,仅在南北两侧开设了小窗户,可能仅用于通风。因此,密檐以叠涩方式构建:下面有菱角牙子,上面迭出15层逐渐加大的挑砖,使塔檐呈现向内的弧线。这是唐代密檐塔的特点。
将大雁塔和小雁塔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盛唐时期发达的文化特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类型。中国唐代的文化发展在各种城市形态中得到了忠实的反映,大雁塔的层层叠塔、高耸的造型正好展现了当时佛教文化在唐代兴盛的景象,受到当时当权者的高度重视,其建筑高度代表了当时建筑水平的最高水平。
因此,在西安的现代建筑风格中,仿唐建筑成为主流。其中,张锦秋女士是最杰出的代表。她对西安的建设、对西安悠久文化的保留和再创造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建筑文化英雄。西安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等仿唐建筑群都是张锦秋女士的杰作。
西安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既展示了古都的帝王气势,又融入了传统园林和民居的设计手法。整体采用了淡雅的黑、白、灰等色调,创造出庄严、质朴、宏伟的现代空间环境,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整个博物馆在宏伟的气势中不失小巧玲珑,错落层叠的建筑造型、四通八达的唐式连廊以及精致的装饰构件,使博物馆既保持了唐代建筑的特色,又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和诠释。张锦秋女士从唐代风格中提取设计元素,真正从地域特色出发,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她在深刻理解和学习先人智慧的基础上,为中国本土地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展现了她在这方面的深厚造诣。作为后来的建设者,我们身为炎黄子孙,肩负着重任,我们应该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与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深入理解和学习先人的智慧,提炼出促进时代发展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化的建设中,保持和发扬本土的地域文化,不断更新地域的建筑文化。
地域建筑文化的更新包含了保护、发展和创新的多层内涵,这要求建筑师不仅要融入全球文化发展的潮流,积极吸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建筑文化,还要保护中国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精华,引入现代生活内容,体现对人民的关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创造出中国人认同的情感空间。这也要求建筑师具备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对当代建筑发展趋势的掌握。大唐芙蓉园就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更新的典型例子。
然而,在西安市区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形似而神不似的仿唐建筑,尤其是在西大街和钟楼附近的建筑群中,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些仿唐建筑只是简单地用水泥堆砌而成,虽然外观上仿佛符合了整个西安市的唐代建筑风格,也符合了政府部门建设西安旅游历史名城的意图,但这种滥竽充数的建筑确实稀释了历史名城的文化氛围。我们要对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深感遗憾,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历史地位和产生原因。只要我们深入探究,努力理解和吸收中外文化,相信在继承祖先优秀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合祖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一定能使祖国的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世界建筑领域再次崛起。在这次实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秦始皇的兵马俑陵墓、茂陵、碑林等具有深厚文化历史传统的景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并找寻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用心发现、领悟和吸收中外文化,相信在继承祖先优秀的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合祖国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机遇,一定能够使祖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世界建筑领域再次崛起。
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2
实习目的及任务: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A、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B、试分析柱、梁、楼板、墙等的模板受力状况、荷载及传递路线。
C、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留设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结构构件应如何留设。如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D、观察在工地现场中看到哪些建筑及装饰材料。
E、砖墙临时间断处的接槎方式有哪几种?有何要求?
要求
A、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遵守实习纪律。
B、遵守建筑工地的各种规章制度。
C、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在工地现场时要注意安全。
D、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及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
E、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实习内容及体会:
1、 地基基础
2、 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 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
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保留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心得体会。
这一个星期里,我们接触了有关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8、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9、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10、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还有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和管理有了直观地认识,增强了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询问了工程师一些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中的种种限制、种种实际问题。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等等。在工地上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责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进步,相信这次实习给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
展望未来,建筑工程必将面临许多新兴的事物和挑战。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必然要发展新的可以居住的空间。因此,建筑工程未来的目标就是为人类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高空延伸,即将建筑向高层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将拔地而起;向地下发展,把建筑往地下修,以后人类在地下修筑的建筑也许不会亚于在地面上的建筑;向海洋拓宽,人类现在对海洋的利用还十分的有限,地球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充分利用海洋的空间可大大增大人类的居住空间;向沙漠进军;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广阔的沙漠,由于水源的缺乏而不太适合居住;向太空迈进,随着科技的巨大发展,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梦想并非不可实现。不管我们朝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就像在建筑工程的历史发展一样,建筑工程的未来同样也离不开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建筑工程材料仍然将引领建筑工程走向辉煌的未来。
同时,"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越来越多认可和接受。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建筑工程的使用材料在未来必将会采用污染少、更重复利用的材料,诸如纤维聚合物等;在结构的使用功能上,智能化建筑、仿生建筑将比当今的普通建筑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两种建筑都是功能上以人为本、使用上方面舒适、耗资上既节能又可提高工程利用率;近年来,由于灾害的频繁发生,结构抗灾性能的提高已成为结构发展的首要课题,未来的建筑工程可能不仅可以抗震、抗风,甚至可以抗暴、抗海啸、防火、防撞、防辐射等。
总之,未来的建筑必然是走"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以及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建筑工程经营,相信建筑工程必然会有辉煌的未来。
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3
一、实习主目的及工作任务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熟悉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等资料,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并请教了解不明白的知识。我们努力争取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收集相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习日记,并完成实习的收尾工作。
我们需要了解和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带着各种疑问,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询问,试图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例如,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我们向操作人员了解到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自落式搅拌机,主要通过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业。我们观察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必须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它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我们还了解到,为了有效控制成本,正确的放料顺序应是:石子,水,砂。放料顺序不正确会导致浪费。在现场,我们还看到有师傅在砌筑空心砖,据他介绍,空心砖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部位,比如阳台后砌墙。他还告诉我们使用砌筑砂浆时,要将孔对孔(空心砖)1/2处,孔向下(将少数分布筋埋入)交错搭接。如果旁边要开门窗洞,应在其中填入3块实心砖再施工。我们还向他询问了关于节约用水的问题,他告诉我们在拌和混凝土时不能使用生活用水,因为污水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不仅是水,对砂、石的细度模数和水泥标号也有要求。
二、实习概况
我在20__年10月1日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定岗实习,实习单位是宁夏建工集团二分公司承建的宁夏青铜峡并网光伏电站中广核一期工程。到达工地后,我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用心向工人和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我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并参与了部分工程的实践操作。
实习的第一天我感到十分兴奋和紧张,但随后,我更多地感到困惑和无助。尽管我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对专业课程一无所知,被问及是否熟练操作广联达、photoshop、e_cel等软件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掌握的技能实在太少。因为我不懂很多东西,看着其他人忙着赶项目,我只能坐在那里观望。在我的争取下,他们把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工作分给了我们,就是计算a区一期配电房、楼地面和墙柱抹灰的工程量。但是当我拿到图纸后,我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根本看不懂图纸,更不用说懂得计算规则了。一个下午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弄清楚,而其他同事已经把配筋全部计算完了。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由于自己什么都不懂,只能看标书,但由于帮助不大,我向项目经理申请去现场参观工地。
于是,我亲自接触了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等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程序。
三、施工过程中的学习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9篇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1
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大三__级建筑系建筑认识实习的学生,我们的首站是十三朝古都西安。选择西安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古都。这里融合了秦砖汉瓦、暮鼓晨钟、高新科技和现代文明,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作为建筑系的学生,我们来到这里实习的目的是寻找祖先留下来的文化智慧,探寻现代文明在古城中的体现,以及探索现代城市与历史名城之间关系的智慧,进一步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根源。
西安位于中国西部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关中平原被称为“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西安市占据了关中平原的中部,东西最长204千米,南北最宽116千米,总面积998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1066平方千米。
西安的城市规划保持着古城的风貌,古城规划中采用了农业民族“井田制”的空间组织结构,将其融入了城镇空间理念中,以王权和神权合一的中心空间理念取代了以公共活动为中心的空间理念,突出了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在现代古城西安的城市规划中,道路呈纵横交错的井字结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成规整的格局,城市中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均分布其中。尽管这种古老的规划模式已经失去了象征王权和神权合一的作用,但仍然传承了西安城内聚和内向的精神,使中心位置成为整个城市的商业经济中心。这种古老的规划模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诠释,其中心地标就是西安的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四面的十字交叉券洞连接着四个方向的城门。过去,这些券洞用于人流和车辆的通行,但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这些券洞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周围环绕着的圆形环道。
钟楼以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呈现,重檐斗拱,屋檐微翘,华丽庄严。整座建筑由青砖砌成,呈正方形砖木结构。与钟楼风格相似的还有鼓楼和清真大寺建筑群等。
这种建筑设计体现了古代人们高超的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仅美观,还能缓和雨水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更加稳重庄严。楼上的琉璃瓦与板瓦之间用筒瓦扣住,以铜质瓦河固定,使建筑更加稳固结实,成为一件整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这种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空间逻辑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
当然,所有建筑都是工程技术产品,都有着科学技术所必需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主要由结构和材料等技术因素决定。鼓楼是砖基座木结构的楼阁建筑,高约30米,整个建筑结构采用通柱,梁架用材硕大,加工精细,使内部空间呈现出宽广、庄严和雄伟的气势,与当时的重要性直接相关。
然而,在建筑的造型美学逻辑方面,则更加广泛,几乎体现在建筑造型的每一个方面,例如屋顶形式、开间、台基、结构与形式以及建筑装饰等。清真寺结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典型的例子。清真寺的外形吸收了汉族建筑艺术特点,呈现出宫殿式建筑风格,也有部分拱顶式建筑。内部装饰采用阿拉伯式风格,常见的是几何形图案或艺术文字。第一进院的影壁正面镶嵌着三方菱形菊莲图案,檐下的砖雕斗拱宏伟壮观,牌坊顶部覆盖着琉璃瓦,非常壮观。清真寺的装饰和结构使其在空间布置中不仅满足了最高寺院的庄严气势,而且增加了浓厚的神秘感,这正是最高寺院所必需的。这种建筑逻辑使得城市空间具有等级秩序性,城市空间的逻辑性是由道路来界定行为路线,而城市道路网络结点上的建筑造型的逻辑性使得城市空间具有严密的识读性。
谈到西安的古建筑,唐代的建筑是不可或缺的。大雁塔、小雁塔、华清池建筑群是了解唐代建筑的最好对象。现在的大雁塔有十层,呈正方形平面,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上部设有大斗,每层四面正中开有砖券的大门。塔内平面也呈正方形,各层都有楼板和扶梯,可以盘旋而上到达塔顶。现在的塔身高64米,每层都是仿木结构,底层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面石门楣上刻有唐代建筑图案和佛像线刻,布局严谨,线条流畅。
相比之下,小雁塔的形状秀丽、挺拔玲珑,与大雁塔形成鲜明对比。小雁塔采用青砖砌筑,塔身呈梭形,整个轮廓呈自然回合的曲线,是一座密檐式砖塔。从第一层塔身开始,塔身上出现了密檐,檐间距离很小,仅在南北两侧开设了小窗户,可能仅用于通风。因此,密檐以叠涩方式构建:下面有菱角牙子,上面迭出15层逐渐加大的挑砖,使塔檐呈现向内的弧线。这是唐代密檐塔的特点。
将大雁塔和小雁塔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盛唐时期发达的文化特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类型。中国唐代的文化发展在各种城市形态中得到了忠实的反映,大雁塔的层层叠塔、高耸的造型正好展现了当时佛教文化在唐代兴盛的景象,受到当时当权者的高度重视,其建筑高度代表了当时建筑水平的最高水平。
因此,在西安的现代建筑风格中,仿唐建筑成为主流。其中,张锦秋女士是最杰出的代表。她对西安的建设、对西安悠久文化的保留和再创造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建筑文化英雄。西安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等仿唐建筑群都是张锦秋女士的杰作。
西安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既展示了古都的帝王气势,又融入了传统园林和民居的设计手法。整体采用了淡雅的黑、白、灰等色调,创造出庄严、质朴、宏伟的现代空间环境,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整个博物馆在宏伟的气势中不失小巧玲珑,错落层叠的建筑造型、四通八达的唐式连廊以及精致的装饰构件,使博物馆既保持了唐代建筑的特色,又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和诠释。张锦秋女士从唐代风格中提取设计元素,真正从地域特色出发,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她在深刻理解和学习先人智慧的基础上,为中国本土地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展现了她在这方面的深厚造诣。作为后来的建设者,我们身为炎黄子孙,肩负着重任,我们应该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与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深入理解和学习先人的智慧,提炼出促进时代发展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化的建设中,保持和发扬本土的地域文化,不断更新地域的建筑文化。
地域建筑文化的更新包含了保护、发展和创新的多层内涵,这要求建筑师不仅要融入全球文化发展的潮流,积极吸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建筑文化,还要保护中国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精华,引入现代生活内容,体现对人民的关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创造出中国人认同的情感空间。这也要求建筑师具备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对当代建筑发展趋势的掌握。大唐芙蓉园就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更新的典型例子。
然而,在西安市区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形似而神不似的仿唐建筑,尤其是在西大街和钟楼附近的建筑群中,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些仿唐建筑只是简单地用水泥堆砌而成,虽然外观上仿佛符合了整个西安市的唐代建筑风格,也符合了政府部门建设西安旅游历史名城的意图,但这种滥竽充数的建筑确实稀释了历史名城的文化氛围。我们要对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深感遗憾,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历史地位和产生原因。只要我们深入探究,努力理解和吸收中外文化,相信在继承祖先优秀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合祖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一定能使祖国的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世界建筑领域再次崛起。在这次实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秦始皇的兵马俑陵墓、茂陵、碑林等具有深厚文化历史传统的景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并找寻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用心发现、领悟和吸收中外文化,相信在继承祖先优秀的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合祖国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机遇,一定能够使祖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世界建筑领域再次崛起。
建筑实训体会和收获心得2
实习目的及任务: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计划和实习要求: 计划
A、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B、试分析柱、梁、楼板、墙等的模板受力状况、荷载及传递路线。
C、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留设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结构构件应如何留设。如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D、观察在工地现场中看到哪些建筑及装饰材料。
E、砖墙临时间断处的接槎方式有哪几种?有何要求?
要求
A、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遵守实习纪律。
B、遵守建筑工地的各种规章制度。
C、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在工地现场时要注意安全。
D、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及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
E、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实习内容及体会:
1、 地基基础
2、 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