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隔离点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隔离点工作的心得体会1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对卫生条件、防控基础相对薄弱而人员流动频繁的广大农村而言,让群众戴上口罩是第一步。
出门佩戴口罩,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体现。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尚未被完全认识,对于它的来源、传播方式、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有待进一步探索。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物理隔离,一是减少人员聚集,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二是出门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机会,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三是加强个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由于疫情的消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人总要有一些外出活动,绝对的隔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佩戴口罩就成为一种简捷有效,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防控手段。
出门戴口罩,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
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尊重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利益,是基本的道德品质所在,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尤其是在诸如疫情暴发的突发性事件的非常时期,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卫生,不光关系着自身的安全健康,而且对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肆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而佩戴口罩又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也是各级组织和社会公众普遍的吁请,这种情况下,戴不戴口罩,就不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
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就能够限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社会成员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疫情阻击战就能尽早获得胜利。
因此,戴不戴口罩绝不是不关别人的小事、私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
一只小小的口罩,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决定着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反映着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反映着社会公德建设的状况,决不可等闲视之。
出门佩戴口罩,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国情怀。
2020年,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无疑给我们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不辞辛劳,为科学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不少医务工作者牺牲春节休假,纷纷请战。
这些动人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爱国情怀的体现。
作为普通公民,不可能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奔赴灾区,听从专家的建议,出门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卫。
这既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隔离点工作的心得体会2
这是个异常的春节,没有上门拜年,没有亲戚团聚,没有朋友见面。
这是个异常的春节,有医护人员的一线奋战,有人民军队的有力守护,有建设团队的昼夜施工。
这个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不一样。
这次疫情,也定会因为众志成城的抗击而不一样!
抗击疫情,离不开“万众一心”。
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云聚会、电子拜年、拒绝野味、食物煮熟;关注疫情,自觉隔离,提高警惕,不信谣,不传谣。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抗击疫情,离不开“同力协契”。
国家的有力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视,媒体的大力宣传,电商的大力支持,名人的倾囊相助,国人的爱心支援,都让中国成为抗击疫情的“共同体”。
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抗击疫情,离不开“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愿提交申请,写下“若有战,召必回”;他们穿上防护设备,为病人供给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不畏病毒,为抗击疫情供给专业的指导。
他们是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
所谓白衣天使,是我们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我们无私奉献的前辈,他们不顾危险,和死神斗争。
我们是天医人,是医学生,愿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有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