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受精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平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2
探索生命
1.显微镜:
⑴反光镜: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⑵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⑶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
⑷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⑸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找到物象;
⑹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物象更清晰。
2.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4.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5.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6.显微镜中污点的找寻(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上;或者移动标本,污点动,在玻片上;或者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7.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应换大光圈、凹面镜。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9.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的)。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围墙和门卫”。)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管理和调控部门”)。
5)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的场所——“生产车间”,是能量转换器)。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54.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55.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胞是胞内酶。
5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5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61.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62.“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67.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6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69.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7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⑴液泡大小√吸水失水
⑵中心体数目×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7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病毒RNA→DNA→蛋白质
RNA→DNA→HIV病毒
RNA→RNA
74.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76.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78.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79.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2.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8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85.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8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