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医养结合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医养结合工作总结1

“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市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

近期,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深入了解了我市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并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思考。

我市目前已经设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实地了解其它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情况,从而找出适合我市发展的路径。

一、我市医养结合的现状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二)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进展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xx家,有xx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了签约的医疗绿色通道,其中内设医院x家,内设卫生室、门诊x家,xx%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康复、保健服务。

打造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xx个,医养结合试点xx个。

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有以下x种模式: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照护医疗支持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分类,动态掌握辖区老年人基本信息,并对其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跟踪,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方的服务效率。

重点对辖区xx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六位一体+签约”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教、心理咨询、家庭医生签约)。

xx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国家养老照护试点实施单位,除了持续为老年人开展常规居家养老服务外,在全市率先启用了智慧之家远程养老系统。

xxxx年,在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中选择了x户xx位xx岁左右的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开展试运行。

为将智慧养老平台试点扩大,xxxx年x月,正式启动医养结合居家健康养老平台,目前,先期xxx只智能手环已经投放使用。

下一步,共计xxxx只智能健康手环将陆续投放辖区,守护居家老人健康。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促进“医”、“养”有机结合。

一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我市xx老年公寓等x家养老机构内设医院,xx老年公寓等x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门诊或卫生室。

二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xx区“xx”老年综合养护院建在核工业二〇二医院内,养护院与二○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老人入住前,由医院进行健康评估,按疾病谱进行分类,双方共享疾病信息。

养护院和医院病房之间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入驻养老机构的老人可享受日常的卫生诊疗、护理服务,以及先入院后办理住院手续的服务等。

三是成立老年护理院,突出xx医药、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

我市将xx医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融入医养结合全过程,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的xx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市xx中医院与奥林老年公寓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奥林老年公寓护理院。

内设床位xx张,设有xx医科、中医科、妇产科、骨伤科、心身医学科、治未病科、体检科、急诊科、药剂科、影像科、超声科、临终关怀科等xx余个科室,由xx名医护人员组建成医疗护理团队,全天全年为入驻老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医疗设施、病区设施全面,老年人不出公寓即可办理就医住院手续,享受医保划卡及其他医疗健康服务,打造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试点。

“两院一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xx老年公寓老年慢病康复医院和“中环国际”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医护诊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养生养老、康复训练、护理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服务。

政府投资,“抱团”养老。

xx区共投资xxxx万元,在xx村分别建成互助幸福大院。

xx周岁以上农牧民按照“自愿搬迁、拆旧搬新”原则,可免费入住互助幸福大院,xx区卫健委为每位入住老人排查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具有xx中医特色养生、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存在问题及困难

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健、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

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养老院设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急需纳入医保定点报销范围。

居家老人的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设立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康复纳入医疗报销等制度仍需完善。

目前我市xx家养老机构,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xx老年公寓等x家内设医疗机构外,其余养老机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四是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效劳活动。

全市以“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以及有关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乡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今年仅市专业照料协会就组织社区健康咨询效劳活动4场,培训养老护理员近200名。

(二)着力提升专业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水平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9家,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农村敬老院)72家,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办养老机构8家,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19家。

全市共有养老床位数29820张,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8%。

社会办养老机构19所,床位2284张。

全市有护理型床位1843张,占床位总数的6.2%。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医养支撑辐射能力强。

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颐和养老康复中心,通过与东方医院合作,在全国首创“金拐杖〞养老效劳标准体系,通过“亲情助理模式、至全效劳模式、ABC管理模式、GOT运行模式〞四大专属模式,实现示范引导、专业推广、辐射社区的作用。

二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分类保障。

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通过与苏北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完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机制,为老人开展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紧急救护、体格检查、健康管理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效劳。

中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重点收治自理和仅需根底护理效劳的对象。

三是农村敬老院根底医疗覆盖广。

我市72家农村敬老院,均拥有根底性医疗功能的医务室。

敬老院与当地卫生效劳机构建立双向转治机制,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根本医疗。

保险机制作为医疗的重要补充。

2022年,通过市慈善总会的资助,对城区685名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对象投保“爱老无忧〞意外保险。

四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

我局与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扬大医学院联合开展初级护理员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训养老护理员592名。

全市养老护理员822名,其中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620名(初级592名,中级20名,高级8名),持证上岗率达75%以上,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

(三)加快医养融合医养融合政策创制

2022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展健康和养老效劳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大力鼓励养老医养融合开展和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效劳,为助推我市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同年8月,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经费补助方法》和《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运营经费补助方法》。

方法对市区按标准建设、依规定运营的新增社会养老机构床位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的建设补贴,对市区已开业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依据实际入住老年人数按全护理、半护理、自理、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70元、50元补贴。

两项具体的惠民举措对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和鼓励开展医养型养老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同时,也为各县(市、区)出台养老机构补助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针对老年人保健市卫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效劳体系建设的意见》,《扬州市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站)设置标准》、《扬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效劳机构设置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全市社区卫生开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效劳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效劳工作机制和提升社区卫生效劳质量等作出明确的部署。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效劳医养融合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社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康复要求不相适应,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养老效劳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保障能力、政策法规、管理手段、效劳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医养融合制约因素较多

我市在推进医养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在效劳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缺乏医保支持政策。

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工程,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开展不利。

二是医疗护理能力欠缺。

我市社区养老效劳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效劳,大局部养老机构虽然有医务室和护理人员,但是医疗和护理水平不高。

而诊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需求。

三是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根据民政部专业化养老效劳机构中4-5张床位就需要1名护理人员来推算,全市约2.9万张床位,至少需要5800名护理人员,而我市99所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仅为25:1,5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占护理员总数的70%以上,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效劳需求。

同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也造成就业吸引力有限。

(二)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