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医养结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1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尤为突出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失能老年人数量也不断增加,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严峻挑战。为全面掌握我国失能老年人的基础信息,做好失能老年人的综合评估与健康服务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我中心与辖区各社区,积极探索施行医养结合这一新模式,养老机构(如养老院)负责老人的传统生活护理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尽最大可能,充分发挥我们的医疗资源,并利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工作实现医养结合、做好老年人综合评估与健康服务的各项工作,现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方法:
1、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每年一次全面健康体检;
2、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
3、做好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信息,健康评估、随访等录入工作;
4、每季度一次由社区医生及家庭医生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医疗保健讲座、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
5、根据需要可不定期为老年人上门医疗技术服务和中医技术服务;
6、为辖区内老年人根据季节变化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活动;
7、为老年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检查、住院等医疗服务并提供医疗保障;
8、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优惠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约挂号或办理转诊手续,使老人能优先接待、优先检查、优先安排入院、优先安排健康评估指导等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难以结核,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则无法在医保报销。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仅能开展中心内医疗服务,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行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服务。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养老服务困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老年病人康复治疗时间长,周转慢,效益低,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医院开展老年病疗养,经济效益远低于正常医治,又得不到民政部门的床位补贴,难以收治老年康复病人。“医养结合”关系如不建立,医疗机构很难为养老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规范开展转诊和预约服务,畅通就诊绿色通道,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做好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服务工作。
2、进一步深化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
3、进一步加快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配备标准,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全面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
4、明确提供上门健康服务的主体和相关政策支持的条件,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基本护理、提供上门健康服务,提供日间照料、医养结合。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
5、积极参加培训,为全面完成此项工作奠定基础。业务培训是高质量做好摸底调查和信息录入的关键。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州、市关于老年健康服务信息摸底录入工作的培训,从理论上扎实掌握和熟练系统录入的操作,深入社区走们串户,掌握一手资料,积极与当地辖区派出所和社区取得联系,进一步查实老年人信息相关数据。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尤为突出。医院不能养老,传统的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旦患病,便时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间,不但耽误了老人的治疗,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困难,我院结合与镇办敬老院较近为契机,积极探索施行医养结合这一新模式,养老机构负责老人的传统生活护理等,卫生院那么提供安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医疗康复保健效劳,除了能盘活闲置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的未来开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公益性表达得更为充分。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为每位入住老人进展每年一次全面安康体检;
2、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标准化安康档案;
3、每月一次由责任医生定期为老人进展医疗保健讲座、安康咨询等医疗效劳;
4、根据需要可不定期为老人上门医疗技术效劳和中医技术效劳;
5、为入住老人根据季节变化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技术指导和安康教育活动;
6、为老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在卫生院就诊、检查、住院等医疗效劳;
7、对所有入住老人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效劳各项优惠活动;可到卫生院进展预约挂号或办理转诊手续,使入住老人能优先接待、优先检查、优先安排入院、优先安排手术等效劳。
二、存在的问题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那么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张皮,经费专列,专款专用,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那么无法在医保报销。
2、乡镇卫生院、养老效劳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安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效劳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效劳。但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仅能开展院内医疗效劳,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效劳,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3、大多机构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展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展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效劳。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目前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
4、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效劳困难。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老年病人康复治疗时间长,周转慢,效益低,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医院开展老年病疗养,经济效益远低于正常医治,又得不到民政部门的床位补贴,难以收治老年康复病人。“医养结合〞关系如不建立,医疗机构很难为养老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三、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