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或工作进行分析与检查,总结经验,以便后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总结1
眨眼间,xx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第七周了。疫情无情,网课有爱。来势汹汹的疫情,虽然阻断了学子们返校的步伐,但xx小学的老师们在学校党总支部的统一部署下,马上行动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结合各年级学生及学科的特点,迅速设计出线上教学课程内容。平日课堂上严肃认真的老师们,更是纷纷化身云上主播,使尽浑身解数,力求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线上学习体验。
回顾这探索与实践的一个多月,xx小学坚持根据市教育局《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在线教学管理的通知》和《在线教学期间教师工作要求》等相关文件要求,不断反思线上教学的开展情况,及时对课程内容及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行政坚持每天走进课堂,认真听课反馈;组织班主任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家长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及建议……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xx小学的线上教学百花齐放。
1、丰富互动方式,关注知识的迁移
语文科组积极打造互动活泼的云课堂。老师们各出奇招,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砸彩蛋”和“点歌”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疫情、文化传统相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活”起来。
英语科组紧抓“冬奥”热度,组织学生开展与冬奥会主题相关的英语学习活动。英文手抄报让学生边动手边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冬奥主题演讲让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上一个台阶。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情况,英语老师们还贴心地为孩子们设计了给动画配音、读绘本和唱英文歌等活动。
2、把课堂搬进家,让学习走进生活
数学科组的乐思、乐学型线上课堂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在屏幕前与老师互动,积极思考,认真投入到三十分钟的线上学习中,努力做到把“课堂”搬到学生的家里。
科学科组更是把科学实验搬进学生家里。为了打破线上教学的空间距离问题,让孩子们在线上课堂感受科学魅力,科学科组的老师们提倡学生利用家庭实验室,在家玩转科学。一年级的观察实验,二年级的磁铁实验,三年级的醋里的鸡蛋实验,四年级的种植凤仙花和茎吸水实验,五年级的观察种子发芽和生长实验;六年级的模拟月相变化实验。有趣小实验让孩子们在家中体验到实践的快乐。
科学
3、坚持“五育并举”,用活动滋养心灵
线上教学期间,xx小学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音乐、体育、美术、劳动、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各类课程全面铺开。各科组老师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通过各具特色的宅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乐学、乐思。
美术科组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家中物品进行美术创作。从简单的水果拼盘创作,到借形添画的创作,到有趣的立体纸雕作品的诞生,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美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性。老师还组织学生参加了xx市《手绘鹏城,同心抗疫》绘画作品比赛,力图用自己的创意和画笔记录下城市抗疫的美好瞬间。科组长姚春梅老师开发的《生动的纸造型》《制作滑动卡》《名画鉴赏|虾》登上了“学习强国”的平台。
美术
音乐科组老师在充分利用xx教育云台资源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配合自己擅长的乐器演奏或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将居家音乐课变成华丽的艺术表演大舞台。
音乐
体育科组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们动起来,大家亲自上阵,亲身示范,设计一系列有趣且易上手的室内小运动。低年级老师更是借助天天跳绳app,让体育锻炼和有趣的切西瓜游戏结合起来,生动的音效更是激起了学生运动的兴趣。xx小学足球队还开启了线上足球课堂。
体育
道法和劳动科组更是将育人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温馨暖人的“伸出双手,拥抱您”活动,将劳动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一体,为疫情宅家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并且推出了数字化思乐课堂劳动教研活动,由刘朝晖老师执教《清洁风扇我能行》,李灵老师执教《编织绳结,交织爱》,学校特别邀请罗湖区小学劳动教研员肖骥辉老师在线指导,朱先云校长、罗敏副书记、廖军辉主任、科组长杨明月全程参与研讨活动。
劳动
xx小学心理咨询室继续推行线上融合教育,从奥尔夫音乐律动、精细动作的练习,到与美术科组强强联合,推出以画笔抒发情绪,创作自己的情绪管理绘画故事活动。
心理
日渐长,绿正好,花愈茂,恰是学习奋进时!线上教学虽不易,隔屏授课仍传情。但xx师生将继续发扬“xx精神”,团结凝聚,共克时艰。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春鸟唤来平安,期待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我们相聚在美丽的xx校园。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总结2
年后本开学在即,奈何疫情再度席卷,于是线上教学再次成为工作常态。根据部内工作要求,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由王军霞、黄小玲、郭蓉三位老师分别承担三个年级的备课任务。在接到此任务后,三位老师进行了沟通,结合部门工作要求与指导、课程特点和现有条件,立足学生的学习效果,商讨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现将综合实践课的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01
广集多方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在探讨如何在线上开展综合实践时,三位小组成员大致交换了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情况,虽然各班学生程度都偏于重度,而且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十分突出,加上每个年级大主题的差异,小组拟定采用集体讨论选题、个人备课、出现疑问再互相请教的团队作战形式。
面对学生程度比较重且目前需要长期居家的情况,小组成员在课型和内容上做了一些适切选择:首先在课型上选择了知识普及、家庭体验、社区实践这三种类型,一来可以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二来便于将上课内容有机融合到家庭互动和社区生活中,尽量让学生能听懂、能看到、能做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参考,而普校的综合实践教材难度过大,于是经过小组成员研究决定自选内容。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大家深知家庭中的环境和物件条件方便,可极好地为教学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更多地集中在自我照顾、健康饮食、居家安全方面。在作业设计上,主要以实操型的作业为主,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实践。
02
锤炼信息技术完善呈现方式
本次的线上课堂主要以推送资源的形式进行,经过搜寻和对比,小组成员发现综合实践课的资源相对比较少,适合特殊学生的资源更是缺乏,另外还要考虑综合实践课程需要跟社会适应、劳动技能等课程有一定的区分,要体现学科性特征,所以在寻找合适的资源上,小组成员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基于该情况,小组成员开始了自制资源的道路。
刚开始时,由于老师们信息技术技术能力点不甚相同,在制作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难,如何选择合适的APP录制视频、对于录制好的视频的如何剪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何体现视频的互动性等等问题。针对诸多困难,小组成员集中群策群力一一克服,特别是王老师和郭老师的微课制作能力进步迅速,从一开始地简单录屏,画面比较单调偶尔还会出现视频画幅过小的问题到画面丰富,能够增加吸引注意的动画和互动练习,制作出了质量不错的视频或者希沃胶囊,过程进展顺利,学生也能够点开视频查看资源,一切向好。
03
趣味互动增加教学有效性
学习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虽然前面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后续教学中,新的问题又出现。如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主动学习意识差,刚开始学生可能对这种形式有好奇感,慢慢地开始逐渐失去兴趣,这样对微课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制作更能激起学生点击兴趣的微课,要求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丰富、灵活、多样化。
面对这个问题,黄小玲老师作为综合实践课的组长首先想到的是提高课件质量,于是大家纷纷在各大网站平台自主学习,去看课件制作大神各种神奇操作,以便在课件制作上再次进阶,如每次制作课件的时候有意增加一个新技巧或一个趣味小游戏,循序渐进,提升水平。
课件毕竟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光是课件变得好看和有趣还不够,恰好教科院组织老师们进行了在线教学的专题培训,这干货讲座来得太是时候了,我们三位老师都积极地在这知识的甘霖里汲取能量,不仅了解到许多好用的工具,还get到许多新技能。如在后续的制作中,大家尝试了更多的工具,开始录制剪辑一些比较复杂的微课,比如加入画中画,让老师真人出镜,吸引学生注意;拍摄情景并做好配音字幕背景音乐;尝试使用vedioscribe等制作一些简单动画画面……争取做到画面有趣,不仅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增加了互动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