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一章

一、各种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水母,水螅(淡水)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

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丝虫,秀丽阴杆线虫(自由生活)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蚯蚓,蛭)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无壳)、扇贝、蛾螺等)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二级保护动物)

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二、常考的典型动物:

1.蚯蚓

(1)前后、背腹面的区分:前端有环带,而后端没有;背面颜色较深,腹面的颜色较浅。

(2)用手抚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因为腹部有刚毛,可以与肌肉配合运动。

(3)用手抚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实验后蚯蚓要放回到阴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2.蝗虫

(1)全身结构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1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口器),胸部为运动中心(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容纳内脏器官(气管为呼吸器官)。

(2)身体和附肢分节,好处:运动更加的灵活、精巧,从而增强生存能力。

(3)体表有外骨骼,好处:①保护体内柔嫩的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具有三对足,两对翅,好处:扩大了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对于昆虫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十分有利。

3.鱼

(1)鱼的结构:鳃盖、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1个)、臀鳍(1个)、尾鳍(1个)

(2)鱼的体型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覆盖,可以减小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3)鱼呼吸的器官是鳃,最外面是鳃盖,内部是许多鳃丝组成,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鱼的运动: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完成。

4、鸟

(1)鸟足图

A:趾端有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老鹰)

B:前后各有两趾,善于抓握树枝(啄木鸟)

C:趾间有蹼,适于游泳(野鸭)

D:三趾在前一趾在后,适于在潮湿的沼泽行走(丹顶鹤)E:腿粗,趾大,适于奔跑(鸵鸟)

(2)鸟适于飞行的特征

①外部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翼

②内部结构:胸肌发达,附着胸骨上,胸骨有突起;骨轻、薄、坚固,有些内部中空

③其他特征:视觉发达→消化能力强→双重呼吸(见课本33页图5-28,有气囊辅助肺)→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5、哺乳类

外部形态:是单细胞生物,外形可分菌体有许多细胞相互连接而成菌丝构成

球菌、杆菌、螺旋菌

营养方式:异养,大多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繁殖,也可进行出芽繁殖

生存条件必备有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的还需氧气培养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二、细菌、真菌的其他要点:

1.腐生、寄生、共生的区别:

腐生:细菌真菌生活在动植物尸体上,获取有机物的生活方式;

寄生:细菌真菌生活在活的动植物身上,获取有机物的生活方式;

共生: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之间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2.芽孢和孢子的区别: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适应不良的恶劣环境。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细胞,一般在菌丝的顶端。

3.常见食品与细菌、真菌: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真菌);酸奶、泡菜------乳酸菌(细菌);

制醋------醋酸菌(细菌);制酱-------霉菌(真菌)

4.“鹅颈瓶”实验:

(1)实验前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杀灭肉汤中细菌、真菌;

(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为:细菌的有无;

(3)乙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到肉汤中。

(4)这个实验证明: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细胞的结构图: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加快物质交换;

DNA:内含遗传物质;鞭毛:运动;荚膜:保护;

6.青霉和曲霉图:

(1)A:青霉B:曲霉1.孢子2.直立菌丝3.营养菌丝

(2)青霉孢子:呈扫帚状,颜色为青绿色

曲霉孢子:呈放射状,颜色为黑色

三、病毒的基本特征:

大小:比细菌还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用纳米来表示

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

生活方式: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细胞体内

繁殖方式:自我复制利用细胞内物质合成蛋白质外壳,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形成新的病毒

种类: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可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与人类的关系:有害:引起流感等疾病;有利:制造疫苗(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

第六单元

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07中考)

3、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亲缘关系最亲密。

4、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