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第3课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2)主要内容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单元总结

名称

位置

统一

文明成果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

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2400年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4.查理曼帝国

(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3)统治: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第8课西欧庄园

【课程标准】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2.庄园法庭

(1)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2)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3)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4)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5)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程标准】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自治斗争

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

史实

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斗争,常用的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结果

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影响

国王给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2.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2)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3)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大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程标准】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帝国版图: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2)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编订法典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

承认奴隶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评价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外来侵略: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2)抗击侵略: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3)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4)帝国影响: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单元总结

1.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2.西欧社会概览

政治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进行改革,确立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查理继承法兰克王国王位,扩张版图,加冕称帝;843年分裂,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宗教

在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创立基督教;4世纪末被定为罗马国教

教权与王权的斗争,防止了神权政治或君主专制

经济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