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学完后,通常会需要进行知识点总结,下面小编整理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分别为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 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拇指堵住装有H2的试管口,移到火焰附近,爆鸣声较小,说明叫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