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段时间的⼯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作,是时候写⼀份⼯作总结了,以下是⼩编整理的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1
4⽉6⽇下午,我县启动了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可爱的“⼤⽩”们“全副武装”,忙碌的⾝影穿插在各核酸采集点,有条不紊地进⾏着核酸采集⼯作,他们是来全县各医院、乡镇卫⽣院等医疗机构的医务⼯作者,他们早早的就已整装完毕。
⾃4⽉1⽇,我县正式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作,全县医院医护⼯作者闻令⽽动、冲锋在前,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安排部署,前往县域内各个社区、居民区、单位、村庄、寄宿学校进⾏核酸标本采集,⽤实际⾏动彰显了医护⼯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披星⾠,戎装以待。核酸检测的医护⼈员,在检测点⽤忙碌的⾝影,迎接太阳的升起,他们⼀遍遍检查⽤品是否数量齐全,⼀次次确认⼈员是否准备就绪,与太阳⼀同升起的,还有她们战胜疫情的信⼼。
为了保证“全员检测,⼀⼈不落”,针对⾏动不便的群众,各医疗机构的医务⼯作者还专门成⽴了⼩分队,⼊户为⾏动不便的⽼⼈和⼩孩进⾏核酸检测,⼀个个“⼤⽩”的⾝影出现在⼤街⼩巷。采集过程中,他们⼏乎对每个受采者都要讲到核酸采集的流程,指导他们做好核酸采集的规范动作。⼀个采集动作被重复⽆数次,护⽬镜后,⼀双双坚定的眼睛透着疲倦却不肯休息……
⼀声令下、戎装出发,在全县连续四轮的全员核酸检测⼯作中,来⾃全县各医院、乡镇卫⽣院等医疗机构的医务⼈员废寝忘⾷,奋战在城乡各个核酸采集点。他们克服采集量⼤、不能按时吃饭等诸多困难,⽤实际⾏动履⾏了职责与使命。
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2
隔离点、封控区......每天在周⼝太康抗疫⼀线开展核酸采集⼯作,有时与病⼈密切接触,这就是“⼤⽩”郭淑艳的⼯作⽇常。她是⼥⼉,是母亲,但在疫情⾯前,她穿上⽩⾐,化⾝战⼠,奔赴⽀援抗疫⼀线。
郭淑艳是周⼝市传染病医院党⽀部委员、护⼠长。3⽉21⽇,周⼝市太康县发⽣疫情,郭淑艳第⼀时间报名参加驰援太康,离开家中不到4岁的孩⼦,带领⼥⼦党员突击队,投⾝⼀线核酸采集⼯作,⾄今⼰奋战16个⽇夜了。
疫情就是命令。来到太康以后,郭淑艳带领着队员们不分时间,不分⽩天⿊夜,认真完成指挥部分给的每⼀项任务。隔离点、封控区,郭淑艳带领着队员们下乡镇,挨家挨户的进⾏核酸采集。在⼀线,医护⼯作不仅繁重,⽽且需要与病⼈密切接触,操作稍有不慎便有感染的风险。
做为队长,郭淑芬每天都是早上五六点起床,有的时候还得熬通宵配备核酸采样物资,因为她们是应急⼩队,每天⼯作时间不确定,随时都会接到核酸采集任务。同事沈会娟说:“队长每次都让我们休息,她⾃⼰等候命令,休息时间很不稳定,真的很⾟苦,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动实践⼀名共产党员和医护⼯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郭淑芬表⽰,虽然很⾟苦,但我是党员,我要⾛在前⾯!作为⼀名医务⼈员,⼜是党员,危急时刻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在现在疫情期间贡献⼀份⼒量。
在太康抗“疫”近半个⽉,郭淑艳也⾮常牵挂家⼈,牵挂孩⼦。“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我好想你呀。“在休息之余,郭淑艳都会给不到4岁的⼉⼦打视频电话,她的⼉⼦每次都会这样问她。
“每当听到孩⼦这样说,⼼⾥总是很难受。但我是党员,是⼀名医务⼯作者,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努⼒奉献⾃⼰微薄的⼒量,在这个疫情困难时刻,出⼀份⼒。我想,等他长⼤后,⼀定会为他的妈妈感到骄傲。”郭淑艳说。
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3
⾃7⽉22⽇⿇栗坡县启动边境地区全员核酸检测⼯作以来,全县共设置116个采样点,526名医务⼈员奋战在核酸采集⼀线。
在天保镇南温河社区的采样点,记者看到医务⼯作者⾝穿防护服、戴上防护镜和防护⼿套,耐⼼询问前来采样的⼈,是否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并细致准确核对被采样⼈员信息,如果未录⼊信息,及时录⼊。采样点的医务⼈员耐⼼细致进⾏采样。她们满⾝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过,脸上被护⽬镜勒出的⼀道道深痕,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同⼀组动作,积极投⾝到核酸采样⼯作中,以实际⾏动践⾏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核酸采样医务⼈员骆丹表⽰,作为⼀名医务⼈员,同时也是⼀名党员,在接到疫情指挥部的核酸采样⼯作的命令之后,同事们都积极的投⾝到这个⼯作当中,认真完成任务,努⼒为辖区群众做好服务⼯作。
⿇栗坡县边境地区全员核酸检测⼯作,分四个⽚区4天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提前谋划部署,明确分⼯,有序开展核酸采样⼯作,确保有序推进,按时完成核酸采集任务。
⿇栗坡县天保镇卫⽣院医⽣杨贞永介绍,在保证正常的医疗情况下,其余⼈员全部参与到采样⼯作中来。在信息系统上优化程序、优化流程,⼤⼤提⾼了采样效率,让被采样⼈员少排队、少等候。医务⼈员提前准备,在前⼀天备好物资,早上6点半到位,7点钟就完成信息化的部署⼯作。
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4
五⼀假期前⼣,北京⼜⼀轮疫情的爆发,牵动着市民的⼼。有⼈挺⾝⽽出,有⼈逆⾏⽽上,在全民抗疫之中,贡献着⾃⼰的⼒量。
凌晨时分,当不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有这样⼀群⼈已经在采样点待命,等待着前来进⾏核酸检测的⼈。
2022年4⽉26⽇-30⽇,在朝阳区已经开展核酸检测基础上,北京进⼀步扩⼤区域筛查范围,对东城、西城、海淀、丰台、⽯景⼭、房⼭、通州、顺义、昌平、⼤兴、经开区11个区进⾏三轮核酸检测。
随着北京市疫情形势发展,全市核酸采样⼯作的开展,检测需求量激增,标本采集⼯作⾯临着巨⼤的压⼒。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组建了由医护⼈员组成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样⽀援队,随时待命,随时出发。虽然,⾃本轮疫情发⽣以来,随着⼀个个封控区、管控区的划定,我院已有越来越多的⼯作⼈员于家中隔离。疫情之下,为保证院内医疗⼯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为提供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服务,部分岗位的医护⼈员已是“连轴转”。
2022年4⽉28⽇,接到北京市卫健委紧急通知,抽调10名医护⼈员于4⽉29⽇⽀援东城区2个核酸采样点完成核酸采样⼯作,我院积极响应。
抵达⽀援点后,⾯对采样任务,队员们迅速按部署分组,以昂扬⽃志投⼊战“疫”⼯作中,并不轻松的⼯作任务,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渐渐⼲渴的嘴唇,慢慢湿透的⾐服……防护⾯罩也渐渐起了雾⽓,他们的⾝体逐渐感到疲惫,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也变淡了,前⽅依旧是望不到头的.待检群众,他们依旧眼神坚定,全神贯注。
从黎明破晓、晨光熹微、烈⽇当空再到暮⾊四合。
没有神的光环,⽣⽽平凡,⽩⾐执甲,疫路相伴。
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县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作以来,医务⼯作者冲锋在前,夜以继⽇奋战在核酸检测采集⼯作第⼀线。
⽇前,⽟⽥县医院刘⽴志医⽣屈膝为居民采集核酸的视频⼴为流传,“当时社区等候的居民很多,为了加快速度,也为了能够规范采集到咽喉部位,谁还会想到腿疼。”当被问时,刘⽴志这样说。刘医⽣腿腕处曾有9块⾻头碎裂,平时⾛路都很难,重复屈膝的动作在超过8⼩时的⼯作强度下,疼痛可想⽽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核酸检测现场的医护⼈员⾯向群众,那么检验科的每位“战⼠”则是捕获病毒的幕后英雄。⽟⽥县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魏星是⼤家眼中没有轮休、⼀直在岗的“铁⼈”。⾃全县核酸检测⼯作开展以来,他带领团队,每天轮流进⾏2-3个批次的新冠核酸检测,保证收到标本后6⼩时左右准时发出报告,每⽇2.5万⼈次的核酸检测任务,是平时⼯作量的近10倍。
⽟⽥县医院的医护⼈员李晶、薛桂敏曾在2003年战⽃在抗击⾮典⼀线。⾯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们再次请战,毅然投⾝于核酸检测队伍中。曾经的经历没有让她们畏惧,反⽽愈发坚毅。薛桂敏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防护很到位,⽽且还可以做⼀轮⼜⼀轮的全民核酸检测,真的要感谢强⼤的祖国!”截⾄3⽉26⽇,⽟⽥县1600余名医务⼯作者持续奋战在核酸检测⼀线,开展了8次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核酸采样460余万⼈次,为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尽早实现社会⾯清零持续贡献⼒量。
医务采核酸⼯作个⼈总结6
海州社区7⽉25⽇半夜⼗⼆点,海州社区群⾥书记喊话“26⽇⼀早全员到岗,协助医疗团队为居民进⾏核酸检测”26⽇早七点,海州社区⼯作者集体在社区门前各尽其责,开始拉上警戒线,搬好桌椅,穿好防护设施,尽量安排好每⼀个细节,保证检测有序开展,并定要做到⼈员安全。
星海湾街道⼯作⼈员、辖区的⽚警、志愿者、沙区总⼯会⼯作⼈员,同时下到辖区,积极配合并协助⼯作⼈员进⾏核酸检测,社区书记邓凯娜也⼀直奋战在检测⼀线,为居民做好⼯作,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辖区物业⼤⼒配合协调现场秩序,⼀切⼯作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为了提⾼检测效率,不造成拥挤的情况,⼯作⼈员全靠“喊”告诉居民拉开⼀定距离,按照出⼊⼝的顺序有序检测。
正直夏季酷暑,但是现场所有的⼯作⼈员⽆⼀喊苦喊累,只有相互⿎励“先不要喝⽔”因为穿了防护服就要站⼀天,没办法去厕所。⼤家全副武装,⼀次性⼿套⾥也全都是汗⽔,但是没⼈吭⼀声,⾯对疫情,只要我们快⼀分,居民就安全⼀分。我们⼀定会坚持到底,奋战在疫情第⼀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