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5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1
1-5课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
《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
《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
6-10课
6、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30
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_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
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
2、自然科学农业、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3、文学:《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作者清朝曹雪芹,是古典小说的高峰,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4、戏剧:明代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通过神奇爱情故事,有力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5、书画:书法:明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董其昌。
绘画:明代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
清朝的画家代表有“扬州八怪”(郑燮)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3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开展的历史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雍正帝时设立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开展。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场面。家天下的场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
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稳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开展时期)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开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展经济交流
(3)为抵抗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开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4
说明:本次历史基础知识点归纳,主要针对七年级下册中所考到的选择题。归纳按照本册书中的王朝顺序排列为线索。时间范围从隋朝到清朝鸦片战争前。
七年级历史下册王朝口诀: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朝
1、公元581年,北周后戚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统一。
2、隋朝隋炀帝时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因此,唐朝人要运送货物到洛阳,最为便捷的就是走大运河,人们也可以乘船由杭州直达北京。
3、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残暴。跟秦朝极为相似。
4、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唐朝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为唐高祖。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纳谏就是采纳意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3、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的“君”是指帝王。
5、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中央机构中,“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6、《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7、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8、在唐太宗年间(唐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9、唐太宗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