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范文

  打破日常各种圈,我命由我不由天

  回溯历史长河,古人想要觅得一花一世界易,想要求得一生一知己难。正因如此,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才显得分外珍贵。

  伯牙琴声婉转,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却唯钟子期一人能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一旦少了这份知遇的默契,没了同声相应的感动,伯牙有了破琴绝弦的决绝,终身不复鼓琴。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拥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我们,与古人相比,是知音更易得?还是知己更难求?

  智能互联网时代,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我们的思想可以搭上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乘风破浪抵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在网络空间里,任何细小的表达,都能得到呼应。任何微弱的声音,都可能引起回声。

  或许,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不必像困在谷底的蝴蝶,一旦大山里找不到同类,就终其一生,无谓盘旋。

  可换个角度看,过分追求同气相求,容不下不同的声音,画地为牢、划圈为界也给我们这代人打上了不该有的思想钢印。

  我们胆怯于和别人不一样,沉溺于同质信息饲养,满足于时时刻刻有人点赞的廉价认同感……活成别人眼中该有的样子,比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似乎更为重要。

  00后,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z世代”。这代人习惯于社交工具带来的交往便利,在日常交往中,更愿意借助网络寻找知己,更喜欢与被视为圈内的小群体沟通交流。

  饭圈、二次元圈、游戏圈……只有大人想不到的圈,没有孩子们围不出的圈。走不出的圈,更像是长不大的童年。如果只在圈里存知己,就会错过天涯比邻的视野和眼界。

  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不拘泥于信息茧房里的作茧自缚,才能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当然,挣脱同质信息,逃离舒适圈的过程,注定会有阵痛,但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唯此,才能不断超越圈文化的桎梏,拓展人生的外延。

  打破日常各种圈,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给人生画圈,不给命运设限,是比找“知己”、求认同更难的人生选择题。

  202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范文

  未来已来

  我们总是靠相信未来去生活,但一切已经注定在已来。

  作为一个村庄里走出来的孩子,我大概并没有过太多关于未来的奢望,特别是关于那个总是觉得沮丧的自己。也许更多的,我是想和原来的自己告别。可是事实似乎像雨后裤脚上的泥水一样顽固,你越是想搓揉干净,那些不堪的情绪却越是纠缠——逃离眼下的土地和过去的时间,大概是很多农村孩子的愿望。未来的希望就在那绝尘而去的中巴车上,它们在村庄的最前沿,是空间和时间的出口,操纵着许多人的未来。

  十九年前的今天,我在高考卷上写下关于诚信的文字之后,尽管我列举的是村庄里父母们关于诚信的事实,但我并没有因此守护纸上的诺言,再去做一个归来仍是少年的孩子,而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毅然地离开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村庄。后来,我用许多的文字书写过这里的一切:那个卑微的自己,那些朴素的草木,那些粗鄙的故事——这些都被我用文字包装成唯美而独一无二的样子,只是我再也没有回到村庄的任何一个夜晚。

  事实上,我再也没有愿意回到过去的样子。

  当裤脚上的泥水干涸之后,我轻而易举地掸去了它们的存在,用自以为体面的方式走进了自以为是繁花似锦的岁月。我也知道同样与我一样衣冠楚楚的人们,很多都有自己不再提起的村庄,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得,但即便是伟大如陶渊明这么去写,也只不过是被看作文字里的乌托之邦。我们依旧在马不停蹄地奔向未来,并且努力地不再真正地回到甚至提到过去。

  等到未来有了点我们想要的自鸣得意样子,我们才偶尔会在水泥森林的楼顶种下些散落的花木,借以纪念过去的样子。作为农村的孩子,之所以那么努力地去逼近未来,实际上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害怕失去可怜而稀少的过去。这一点说不出口的自卑,是我一生最为羞于启齿的弱点。有一次偶然不经意回到村庄,看见年迈的父亲在村庄里一如既往地周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突然听老人们说:你现在的样子活像过去你的老子。我突然明白,我是他的未来,他正是我的过去。

  我们的未来就是过去的样子,每一个未来早就来过——我早就是那个卑微的孩子,一切都是“从小定八十”的证据。

  202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范文三

  远离“三友”建好“朋友圈”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其中江苏卷更是被调侃为“最有意思”的一套题,其中所述引起大家的共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聚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朋友圈”,“朋友圈”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价值取向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圈”中人。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时刻代表着党的形象,尤需注重“朋友圈”环境的塑造,要时常给“朋友圈”“看看相”“把把脉”,注重远离三种“朋友”,营造健康的“朋友圈”氛围。

  远离“阿谀奉承”的“朋友”,多听“大实话”。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听阿谀奉承的“漂亮话”,容易使人变得“飘飘然”,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迷失自我,长此以往,思想的“开关”就容易松了“闸”,进而做出一些违反党纪国法之事。况且,现实中许多阿谀奉承之词都是沾了蜜的“毒”,是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腐蚀党员干部思想健康的第一步。党员干部应当远离这样的“朋友”,要多去听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听听身边中肯的建言,听听“逆耳”的批评之词,用这些大实话、真心话扫开眼前的“雾霭”,清除内心的“阴翳”,让心如明镜指引行稳致远。

  远离“消极颓丧”的“朋友”,拥抱“正能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类是一种很容易产生“共情”的生物,彼此情绪易于互相感染。如果身边有一群消极颓丧、不思进取的“朋友”,党员干部也有可能在这种“丧气”的长久影响之下被“同质化”,慢慢磨去干事创业的激情。党员干部是党的“形象代言人”,特殊时期是挺身而出的“急先锋”,平时工作中是创先争优的“领头雁”,日常生活中也是积极向上的“标杆”,决不能被“丧气”所侵扰。因此,党员干部应当主动远离消极颓丧的“朋友”,拥抱“正能量”、给思想注满“正能量”,以十足的冲劲儿、干劲儿干好手中的事,走好脚下的路。

  远离“私欲膨胀”的“朋友”,追求“静如水”。权势、地位、金钱……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深渊多数是“私欲膨胀”惹的祸。现实中,一些落马的官员常常是因为参加“同学会”“校友会”,看到自己与昔日同窗生活品质等有了较大差距,内心产生“落差感”,进而走向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不归路。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身为党员干部,应当有更高层面的理想和追求,要将党规党纪悬在头顶,将人民至上置于心中,不能被个人私欲带“岔了道”。因此,党员干部尤需注重远离“私欲膨胀”的“朋友”,追求心静如水的生活状态,做到不为外物所扰、不为私欲所惑。

  远离三种“朋友”,就是要注重远离“狐朋狗友”,亲近良师益友,为自己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清新怡人、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在这种环境下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品行高洁、矢志进取、正直端方的好干部。

  202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范文四

  求同证明生命本能,存异才显人类珍贵

  但凡是人,总要“求同”的。

  你大可以把上面这句话当做是人世间的定理,因为“求同”来自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地球上生命诞生的标志,就是一个分子结构对同类结构做出寻求、接受,有能力复制一个新的同类。

  这种原初本能,驱动人类完成各种创造。大至国族命运共同体的黏合,小到曲觞流水的雅集。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原是人之常情。

  你喜欢NBA,同样的球迷多半愿意与你亲近,你习惯吃火锅,自然别人愿意跟你聊麻辣话题。一个人的影响力很大,他(她)的偏好对外界的影响就更明显,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古代的君王早就知道自己的人性经不起过分试探,稍微明智些的,都会留两位魏征这种“直臣”。其用意,无非避免大家都揣摩自己的心思说话,让自己陷入“世界让我随心所欲”的假象。

  古人为此造了一个成语,叫“求同存异”。听起来,既不违背本性,又很宽容,够得体。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