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员密集场所防踩踏应急预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人员密集场所防踩踏应急预案1
一、危险性分析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停电、火灾等事故,可能对顾客恐慌,现场混乱,超市促销活动,可能造成人员拥挤,这些都可能造成踩踏事件,导致人员伤忘。
二、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事故应急照明
在疏散通道必要位置,疏散楼梯、配电室、水泵房、人员密集场所等处都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灯,并保持使用有效。
事故疏散指示标志
(1)疏散指示标志:应用箭头或文字表示,并在黑暗中发出醒目光亮,便于公众识别。
(2)各大厅应张贴应急疏散图,标明所在位置及疏散的方向。
应急疏散出口的要求
(1)严禁在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保证其畅通无阻,在应急情况下,应随时启用应急疏散出口,及时疏导人员。
(2)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出口。
(3)安全出口门应向外开户。
三、事故现场人员疏散方案
一般场所疏散方案
(1)值班人员或其他人员确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警,通知主任或安全主任。
接到警报后,应按负责部位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疏散。
(2)疏导人员用最快的速度通知现场无关人员按疏散的方向和通道进行疏散。
(3)当有关部门(如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事故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指挥权上移后,积极协助做好疏散抢救工作。
(4)事故现场有受到威胁被困人员时,疏散人员应劝导受到威胁被困人员服从领导听众指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正确通报、防止混乱
单位领导疏散组在接报后,应首先通知事故区域及附近的人员,将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部位(区域)人员进行有序疏散。
疏散处置程序(1)口头引导疏散
疏导人员到指定地点后,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批定路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
(2)广播引导疏散
在接到安全事故报警后,指挥人员要立即开启应急事故广播系统,将指挥员的命、事故情况、疏散情况进行广播。
广播内容应包括:发生的部位及情况,需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对已被困人员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3)强行疏导、疏散
如果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
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应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4)制止脱险者重返事故现场
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需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被困人员的疏散
有关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疏导人员若知晓内部有人员未疏散出来,要迅速报告。
介绍被困人员的方位、数量以及救人的路线。
四、疏散人员,应注意事项
保持安全疏导秩序,防止出现拥挤、踩踏、摔倒的事故发生。
应遵循的疏导顺序
(1)疏散先事故点(层),后以上各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以安全疏散到地面为主要目标。
(13)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14)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15)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补人流推倒。
(16)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17)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喊,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8)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
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19)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0)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的原则。
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21)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3、进一步加强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隐患常识。
4、设立人员疏散标示:
①利用电视宣传;
②黑板宣传;
③利用学校宣传教育。
一旦发生踩踏事故,要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群众造成的伤害。
踩踏事故发生后,镇政府要立即启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迅速拨打120、110电话呼救,抢救受伤人员。
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伤亡者家人的工作。
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快速疏导现场人员,让群众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禁止无关人员滞留现场,防止有人故意制造恐慌气氛,避免再次发生事故。
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救和互救。
当群众受伤后,在事发现场应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
大量出血不止的处置
受伤者被伤及较大的动、静脉血管,流血不止时,必须立刻采取止血措施。
常见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指压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用干净、消过毒的厚纱布覆盖在伤口,用手直接在敷料上施压,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缠绕住纱布,以便持续止血。
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近心端),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发生骨折的处置
发生骨折后,应设法固定骨折部位,防止发生位移。
固定时,应针对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方式,可用木板、木棍加捆绑的方式固定骨折部位。
受伤者发生骨折无大量出血,且事故发生地离医院较近时,可让受伤者原地不动,等待医生救助。
呼吸与心跳停止的处置
对呼吸与心跳停止的伤者,应采取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办法进行抢救。
人工心肺复苏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才能在现场救助他人时使用。
受伤者呼吸与心跳停止时,正确及时的现场救护可挽救其生命。
事故的善后处理
踩踏事故发生后镇政府要做好各项善后处理工作。
(1)及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事故的最新情况,特别是群众伤亡的情况。
(2)组织人员到医院看望受伤群众,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治疗、康复和医疗费等敏感问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员密集场所防踩踏应急预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人员密集场所防踩踏应急预案1
一、危险性分析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停电、火灾等事故,可能对顾客恐慌,现场混乱,超市促销活动,可能造成人员拥挤,这些都可能造成踩踏事件,导致人员伤忘。
二、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事故应急照明
在疏散通道必要位置,疏散楼梯、配电室、水泵房、人员密集场所等处都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灯,并保持使用有效。
事故疏散指示标志
(1)疏散指示标志:应用箭头或文字表示,并在黑暗中发出醒目光亮,便于公众识别。
(2)各大厅应张贴应急疏散图,标明所在位置及疏散的方向。
应急疏散出口的要求
(1)严禁在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保证其畅通无阻,在应急情况下,应随时启用应急疏散出口,及时疏导人员。
(2)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出口。
(3)安全出口门应向外开户。
三、事故现场人员疏散方案
一般场所疏散方案
(1)值班人员或其他人员确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警,通知主任或安全主任。
接到警报后,应按负责部位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疏散。
(2)疏导人员用最快的速度通知现场无关人员按疏散的方向和通道进行疏散。
(3)当有关部门(如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事故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指挥权上移后,积极协助做好疏散抢救工作。
(4)事故现场有受到威胁被困人员时,疏散人员应劝导受到威胁被困人员服从领导听众指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正确通报、防止混乱
单位领导疏散组在接报后,应首先通知事故区域及附近的人员,将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部位(区域)人员进行有序疏散。
疏散处置程序(1)口头引导疏散
疏导人员到指定地点后,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批定路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
(2)广播引导疏散
在接到安全事故报警后,指挥人员要立即开启应急事故广播系统,将指挥员的命、事故情况、疏散情况进行广播。
广播内容应包括:发生的部位及情况,需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对已被困人员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3)强行疏导、疏散
如果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
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应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4)制止脱险者重返事故现场
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需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被困人员的疏散
有关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疏导人员若知晓内部有人员未疏散出来,要迅速报告。
介绍被困人员的方位、数量以及救人的路线。
四、疏散人员,应注意事项
保持安全疏导秩序,防止出现拥挤、踩踏、摔倒的事故发生。
应遵循的疏导顺序
(1)疏散先事故点(层),后以上各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以安全疏散到地面为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