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1

一、预案目的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建立泳池的应急机制,提高处理泳池突发事件的能力,迅速有序的地组织施救行动,控制突发事件的扩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泳客的安全,为泳客提供安全、文明、舒适、卫生的运动场所,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部门负责人领导,预防为主,防应结合,统一指挥,救生员参与,医院救治的原则。

三、急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有应急同步拨打110;120;119等急救电话

急救小组成员根据救生员职责,发挥相应作用,由本岗救生员担任,承担泳池在突发事件时的执勤汇报、协助、抢救、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处理程序:

1、天气变化的应急措施:

(1)及时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天气可能会发生变化时(如:暴雨,闪电,打雷及能见度过低等不利于泳池开放的天气),游泳池领班或救生员应第一时间上报副组长,由副组长请示组长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开放。

(2)在泳池开放时间内天气突变时,如上述天气情况,游泳池领班或救生员可立即要求正在游泳的泳客上岸,并安排泳客到安全的位置,同时,通知副组长,听从副组长的安排。

2、水质变化的应急措施:

(1)发现现泳客患有游泳池规定严禁游泳的病情患者时,游泳池领班或救生员应立即要求病患者和所有泳客上岸,并立即报告给副组长,由副组长请示组长后并联系疾病防控中心检测水质,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暂停开放。

(2)检查到有儿童在儿童池小便、排粪便的,应立即阻止其行为,如水中已有粪便,领班或救生员应立即将儿童池的水排干,经过消毒后方能重新注水开放,并确认其家长及住址、联系电话等情况,立即上报副组长,由副组长与该儿童的家长做思想工作,对游泳池池水、清洁人工或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须由其支付。

3、泳客超过游泳池容量的应急措施:

游泳池必须严格控制每场人员容量,不得超员售票。按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2.5平方米,根据各游泳池测算,达到人员容量时领班或救生员立即停止售票入场,并将情况上报副组长。

4、溺水事故的应急措施:

(1)当救生员、管理员所负责区域内发现溺水险情,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并实施救援。

(2)另一侧救生员立即通知会所前台拨打120报警,同时协助实救或补位。

(3)当事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并实施现场急救(CPR),待救护车到后送往医院。

(4)现场管理员应监控现场,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会所前台或其它岗位人员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并向领导报告

(5)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组长、副组长必须亲临现场,亲自组织指挥抢救,把伤害程度控制至最低,至少安排两位主力救生员,必须做好保证自身安全的措施,进而抢救溺水者。情况严重者,由组长或副组长联系社区医生或拨打120求救,并布置好现场的工作秩序,避免因混乱而再次出现溺水事件,在抢救过程中,救生员必须一直进行施救,直至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做好交接工作,并协助做好救护工作;

(6)在医务人员来到之前,救生员无资格判断溺者是否死亡,即使不再有任何生命征兆,但仍然有抢救希望,不能停止对溺者的救护;救生员在现场,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直到溺水者苏醒或者医生到达现场。

(7)溺水者为儿童的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其家长。

(8)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副组长及组长报告,组长向公司总经理报告死亡情况,请示公司有关部门做好后期事故处理。

(9)发生溺水事件后,当值人员第一时间要报告直接上司,由直接上司再逐级上报公司领导,形成应急汇报制度。重大情况须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或项目最高领导小组对社会(如体育局、媒体、社区业主等)进行事情公布与解释。

(10)泳池管理人员做好突发事件记录。部门负责人填写《特殊事件报告》,逐级上报。

5、泳客受伤应急措施

(1)每个游泳池内应备有急救箱,箱内应装备有急救时所必需的医药用品与器材。每月定期及时检查及补充医药用品及器材。

(2)任何员工在任何场合发现有受伤的泳客应立即报告,尤其是游泳池的救生员、服务员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随时注意是否有受伤泳客,接到有受伤泳客的报告,,游泳池管理人员应立即与受过专业训练的员工赶到现场,实施急救处理。如伤病情况不严重,经急救处理后,或安排医生来出诊或送泳客去医院,作仔细检查及治疗。如受伤情况严重的话,边进行急救处理,边安排急救车将受伤泳客送到医院去治疗,绝不可延误时间。

(3)事后应由部门负责人填《特别事件报告》写出泳客受伤事故的报告,该报告除呈报上级领导外还应存档备查。

6、停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每个泳池须配置2-3个手电筒。走廊及更衣室内应配置应急照明灯,并定期检查。

(2)向泳客及员工说明这是停电事故,保证所有员工平静地留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更衣室内的泳客平静迅速地疏散。

(3)用手电照明公共场所,帮助滞留在游泳池内、游泳池边等的泳客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4)在停电期间,注意安全保卫,加强泳池更衣室走道的巡视,防止有人趁机行窃。

(5)游泳池如配备有紧急供电设备,停电后立即自行起动供电。每月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测、试运行。

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2

一、目的

为了加强游泳馆安全管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泳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游泳馆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协调防溺水工作。负责制定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督促检查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当溺水事故发生时,负责下达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令。全力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游泳馆的安全和稳定。

三、游泳馆应急救援程序

1.当溺水者所在区域内救生员发现有人溺水情况,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

2.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根据溺水者溺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另一侧救生员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立即向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并根据溺水者状况,及时拨打120急救。

4.现场负责人接警后,立即监控全场,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其它岗位人员到公路口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救护地点。

5.其他岗位人员,立即同在馆人员赶赴现场。

6.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7.管理人员作为临时记录。

四、现场急救程序

溺水是由于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为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急救处理预案。

1.发现有人溺水时,救生员必须尽快将溺水者救护上岸,若溺水者仍有意识,首先采用救生工具救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设法使其头部外露在水面上;若溺水者已失去意识,施救者要从背后靠近溺水者,使其仰卧,并将头部举出水面,以保持呼吸畅通。同时,救生员应让其他人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通知医院,并现场急救。

2.救生负责人立即到出事地点了解情况,维护好秩序,保证救生员实施正常的急救。其他人员坚守岗位,做好准备工作,如需要配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3.急救操作程序

(1)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杂物、假牙,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进行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患者腹部横置于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即使排出的水不多,也应抓紧时间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千万不可因控水延误了抢救时间。

(2)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打开溺水者呼吸道,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瓣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每分钟16—20次。

(3)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的操作程序主要是以吹气式人工呼吸配合胸外按压,对溺水者实施有规律的急救。急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按压不许间断,按压和放松时间要相同,各占50%。按压频率:每分钟80—100次,不能少于80次;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1—8岁幼儿3厘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单人操作,也可双人操作。具体操作程序是:

单人操作时:先吹两口气,立即按压15次,紧接着再吹两口气,按压15次,如此15:2反复操作,每分钟至少4个循环。进行一分钟后检查一次脉搏和呼吸、瞳孔,检查时间不超过5秒,以后每5分钟检查一次,如果已有脉搏而无呼吸,就只进行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时:一人位于溺水者头旁一侧,职责是开放呼吸道、人工呼吸、检查脉搏、判断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另一人在患者胸旁外侧,职责是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者吹气一次,胸外按压者按压5次,如此以5:1反复进行,每分钟至少12个循环。

五、应急结束

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施救情况,决定应急是否结束。

六、后期处理

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办理后续有关事宜。

七、预案演练

溺水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其演练程序为:

1.当学员或泳客发生溺水,救生员、教练员、训练池管理员发现后,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

2.三位救生员其中一个即向120报警,并通知其他岗位人员后,立即协助救生员施救,馆长作为临场指挥,另一人替补救生员岗位。

3.救生员需立刻将溺水者救助上岸,并做肩背至救护地点急救,待救护车到时立即送往医院。

4.其他岗位接警后,立刻通知在岗人员赶赴现场并向领导报告,同时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救护地点。

5.临场指挥负责疏导游客、指挥抢救。

6.泳池管理员做临场记录。

另:静水救生演习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观察台与观察区、池岸赴救、水中赴救、现场急救,救生员应详细的讲述了各部分应掌握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3

为了做好游泳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确保一旦发生游泳场所危害人员安全健康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游泳场所安全事故,减轻游泳场所危害人员生命健康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订本预案。

一、预案实用范围

游泳场所发生的游泳场所危害人身安全健康事故

二、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一)游泳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1、应急处理组长:

2、应急处理副组长:

3、现场值班应急处理负责人:

4、现场应急处理的卫生管理员:人

5、现场应急处理的救生员:人

(二)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当发生游泳场所危害健康突发事故后,现场值班应急处理负责人必须上报应急处理组长,正副组长及相关责任人立即到达现场进行紧急处理,相关应急处理的负责人必须服从组长指挥和安排,协助突发事故的简单应急救助,保护事故现场,作出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保证游泳人员安全等工作,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突发事件及现场情况。

(三)应急电话

紧急救助电话:(医院)120协会安保紧急电话:

(四)事故处理

发生游泳池危害建康事故时,管理人员及员工应镇静,不慌乱,及时了解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协助卫生监督员和医疗抢救人员做好事故处理和伤员抢救工作,根据情况主要完成下列任务:

1、暂停导致游泳场所危害健康事故作业区域,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尽量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2、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危害人员。

3、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录像、照相、勘验、提取与事故有关证据,并陈述当时现场情况,协助卫生监督员尽快查明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受伤情况和程度。

4、讨论分析事故责任,根据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

监督意见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对事故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5、以书面形式向上级领导报告,再由公司向地方卫生

监督机构汇报该次公共场所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内部处理情况和更改措施等。

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4

1、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游泳馆突发溺水事故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故。

3、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4、危险源辨识

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区域场所、行为、人员、物质、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并有针对性的制订预防措施,责任落实到人。

5、预警处置

游泳池管理人员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6、组织机构及职责

6.1溺水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教练员、服务员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游泳池应急预案和措施1

一、预案目的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建立泳池的应急机制,提高处理泳池突发事件的能力,迅速有序的地组织施救行动,控制突发事件的扩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泳客的安全,为泳客提供安全、文明、舒适、卫生的运动场所,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部门负责人领导,预防为主,防应结合,统一指挥,救生员参与,医院救治的原则。

三、急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有应急同步拨打110;120;119等急救电话

急救小组成员根据救生员职责,发挥相应作用,由本岗救生员担任,承担泳池在突发事件时的执勤汇报、协助、抢救、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处理程序:

1、天气变化的应急措施:

(1)及时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天气可能会发生变化时(如:暴雨,闪电,打雷及能见度过低等不利于泳池开放的天气),游泳池领班或救生员应第一时间上报副组长,由副组长请示组长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开放。

(2)在泳池开放时间内天气突变时,如上述天气情况,游泳池领班或救生员可立即要求正在游泳的泳客上岸,并安排泳客到安全的位置,同时,通知副组长,听从副组长的安排。

2、水质变化的应急措施:

(1)发现现泳客患有游泳池规定严禁游泳的病情患者时,游泳池领班或救生员应立即要求病患者和所有泳客上岸,并立即报告给副组长,由副组长请示组长后并联系疾病防控中心检测水质,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暂停开放。

(2)检查到有儿童在儿童池小便、排粪便的,应立即阻止其行为,如水中已有粪便,领班或救生员应立即将儿童池的水排干,经过消毒后方能重新注水开放,并确认其家长及住址、联系电话等情况,立即上报副组长,由副组长与该儿童的家长做思想工作,对游泳池池水、清洁人工或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须由其支付。

3、泳客超过游泳池容量的应急措施:

游泳池必须严格控制每场人员容量,不得超员售票。按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2.5平方米,根据各游泳池测算,达到人员容量时领班或救生员立即停止售票入场,并将情况上报副组长。

4、溺水事故的应急措施:

(1)当救生员、管理员所负责区域内发现溺水险情,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并实施救援。

(2)另一侧救生员立即通知会所前台拨打120报警,同时协助实救或补位。

(3)当事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并实施现场急救(CPR),待救护车到后送往医院。

(4)现场管理员应监控现场,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会所前台或其它岗位人员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并向领导报告。

(5)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组长、副组长必须亲临现场,亲自组织指挥抢救,把伤害程度控制至最低,至少安排两位主力救生员,必须做好保证自身安全的措施,进而抢救溺水者。情况严重者,由组长或副组长联系社区医生或拨打120求救,并布置好现场的工作秩序,避免因混乱而再次出现溺水事件,在抢救过程中,救生员必须一直进行施救,直至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做好交接工作,并协助做好救护工作;

(6)在医务人员来到之前,救生员无资格判断溺者是否死亡,即使不再有任何生命征兆,但仍然有抢救希望,不能停止对溺者的救护;救生员在现场,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直到溺水者苏醒或者医生到达现场。

(7)溺水者为儿童的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其家长。

(8)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副组长及组长报告,组长向公司总经理报告死亡情况,请示公司有关部门做好后期事故处理。

(9)发生溺水事件后,当值人员第一时间要报告直接上司,由直接上司再逐级上报公司领导,形成应急汇报制度。重大情况须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或项目最高领导小组对社会(如体育局、媒体、社区业主等)进行事情公布与解释。

(10)泳池管理人员做好突发事件记录。部门负责人填写《特殊事件报告》,逐级上报。

5、泳客受伤应急措施

(1)每个游泳池内应备有急救箱,箱内应装备有急救时所必需的医药用品与器材。每月定期及时检查及补充医药用品及器材。

(2)任何员工在任何场合发现有受伤的泳客应立即报告,尤其是游泳池的救生员、服务员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随时注意是否有受伤泳客,接到有受伤泳客的报告,,游泳池管理人员应立即与受过专业训练的员工赶到现场,实施急救处理。如伤病情况不严重,经急救处理后,或安排医生来出诊或送泳客去医院,作仔细检查及治疗。如受伤情况严重的话,边进行急救处理,边安排急救车将受伤泳客送到医院去治疗,绝不可延误时间。

(3)事后应由部门负责人填《特别事件报告》写出泳客受伤事故的报告,该报告除呈报上级领导外还应存档备查。

6、停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每个泳池须配置2-3个手电筒。走廊及更衣室内应配置应急照明灯,并定期检查。

(2)向泳客及员工说明这是停电事故,保证所有员工平静地留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更衣室内的泳客平静迅速地疏散。

(3)用手电照明公共场所,帮助滞留在游泳池内、游泳池边等的泳客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