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

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

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

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

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

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

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

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

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

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应该予以充分注意。

内陆地区的荒漠化、土壤侵蚀和沿海地区的盐渍化等环境过程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缓解或者恶化,西部高山冰川的萎缩将导致山麓地带河水流量和潜水位下降,所有这些又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生态碎片化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将加速生物物种的灭绝,这给未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

随着全球增暖进程的证实,科学界和公众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会有所增加,国际上对我国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排放,这和我国一贯倡导的开源节流与保护区域环境的方针并不矛盾。

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

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应该加强科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排放量。

森林是陆地上CO2的主要的汇,我国长期倡导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成就,为保护区域性和全球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进一步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搞好。

第二,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合作趋势已初露端倪。

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细节方面科学不确定性的减少,这种冲突和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

未来国际环境政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根据现在和历史排放量确立国家限排定额上,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确定中国在国际环境政治事务中应采取的立场和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又要维护国家的利益。

在确定谈判的立场和策略时认识到如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1.过去200年大气CO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2.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3.当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具备技术和资金去处理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

它们理应积极履行气候公约,限制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变化的区域细节上和综合的影响方面。

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仍不清楚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气候变化获利还是受害。

5.对于各个国家,气候变化区域性和利害兼备的特点进一步使问题趋向复杂。

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主要责任国和受害国共同承担更多义务的局面。

6.疆域和综合国力大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

小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7.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复杂。

不考虑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负面作用,气候变化本身对全国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增温阶段夏季风环流的加强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对北方半干燥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有利的。

此外,也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节能援助项目和技术转换。

目前,联合履约活动(JI)处于试验阶段,将来可能会得到发展。

应该对其利弊进行评估,并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履约活动。

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还可能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区域环境组织的产生,借以处理和协调区域内各国之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问题。

应该积极推动和参加这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科学研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所有其它问题的关键。

它不仅是采取预防和适应措施所必须的,而且也是确定国际环境政策和方针的基础。

不能指望别人提供完整的科学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国家政府提供气候变化信息。

IPCC报告现在也不能完全相信,因为它是政府间组织,免不了受到不同国家利益集团或地缘政治观念的影响。

作为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果承认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显而易见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

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

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

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

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

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

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

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

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

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