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家庭农场现状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农场现状分析报告1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最近,**县农经局重点围绕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
**县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截至年,已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101家,其中:水果类53家、林业类(包括:核桃、油茶、毛竹、板栗)35家、其他种植类4家,家禽类4家、养羊2家、渔业3家。
2014年底,我县积极组织**县**乡**家庭农场、**县**家庭农场等7家家庭农场申报**示范家庭农场。
1.产业结构情况。
一是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到水果、油茶、板栗、核桃、玉米、毛竹、黄豆、三叶青、蔬菜等产业。
二是养殖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家禽、山羊、、渔业等产业。
三是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主要生产形式为林下+家禽等,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既降低能耗,又减少排放。
2.生产经营情况。
家庭农场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将成为当前或今后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要组织形态,我县家庭农场中种植业主大多参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型企业联合经营,多以合作社+家庭农场,挂强靠大,经济效益普遍较好。
二、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导,激发发展活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培育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在2014年2月23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陆祥红县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2014年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引导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开展**核桃、百香果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抓好无公害粮食、无公害蔬菜产品的产地认证及**珍珠李地方标准登记申报工作,启动竹笋、灵芝等农产品有机食品申报工作”。
县农经局制订并出台了《**县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指导意见(试行)》,让家庭农场能够得以更好更快健康发展。
(二)规范管理,挖掘发展潜力。
**县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乡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把依法注册登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业务指导范畴,建立管理档案备案。
**县根据规模、类型,有目的、分步骤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在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品牌认证等方面给予引导指导,该县三原家庭农场就是在**县农经局的指导下于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资金200万元,现已实现年产值805万元,经营面积达2300亩,并已注册商标产品名称为“孝敬心”。
(三)资金扶持,增强发展实力。
为支持我区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自治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调动和鼓励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县**家庭农场、**县**家庭农场、**县**乡**家庭农场和**县**家庭农场获得自治区扶持发展资金共66万元。
三、培育家庭农场的成效
(1)农民收入普遍增加。
一方面,从事家庭农场的农民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
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补贴力度,种水果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据调查,家庭农场规模在100-150亩的,-2014年户均收入分别达到10.8万元和12.4万元。
(2)劳动效率明显提高。
组建家庭农场后,实现了劳动力与耕种面积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县水果生产实现了“三增”:即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
同时,家庭农场的发展,推进了**水果生产专业化进程。
全县水果种植户户均经营面积由12亩提高到52亩。
(3)推动了土地流转。
**从20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家庭农场”模式。
2014年,**县新认定、注册的家庭农场25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01家,经营土地面积1多亩。
在**的家庭农场中,95%以上为家庭经营,可见在农业领域家庭经营的生命力。
全县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0多亩。
(4)有效解决农产品营销。
与其它兄弟县(市)相比,认为好的占46﹪;略好的占33.33﹪;不知道的占20.67﹪。
认为近三年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占81.25﹪;有改善的占18.75﹪。
认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很强的占40﹪;较强的占60﹪。
认为行政部门执法检查时的工作态度很好的占40﹪;较好的占46.67﹪;一般的占13.33﹪。
认为行政部门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的占6.67﹪;简单的占13.33﹪;一般的占80﹪。
认为行政部门在行政审批中存在乱收费或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占6.67﹪;没有的占73.33﹪;不知道的占20﹪。
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存在多头检查、频繁检查和只有收费、检查、处罚时才见到人占6.67﹪。
总体说,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情况良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多次召开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
调整充实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
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38件,处分46人。
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
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工商、税务、交通、城建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企业、群众好评。
3、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全县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及评议机关股室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
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
全县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
县委还下派了一批年轻的后备干部到企业进行跟踪服务。
县人大、政协、纪检委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
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
全县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清理废止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制定了《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若干规定》、《上饶县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十不准》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
制定了《上饶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变化,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健全。
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部门总是找种种理由不愿进驻中心。
有些部门即使进了人,但审批许可事项又未进,有的部门即使进了项目,也是大头在单位,小头在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只起到咨询作用。
多数审批办证服务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对设置在中心的窗口没有做到完全授权审批,致使办事效率低。
有客商和群众说,行政服务中心不仅没有成为一个服务平台,反而成了一道办事的门槛。
二是少数部门作风不够扎实,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