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德医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德医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
为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医院实际,我院出台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主要内容,以遏制医疗活动中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为重点,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加大监督,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重点内容
1、强化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严格制度落实,规范诊疗行为。
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4、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
5、严格价格规定,合理准确收费。
6、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行业纪律。
三、实施步骤
1、学习动员阶段(x月下旬):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站职工要明确实施方案、指导思想、重点内容、方法部署、标准要求,做到人人参与,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2、创建活动阶段(x月—x月):根据创建重点内容,结合服务站管理年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和责任分工,逐一抓落实。
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3、考核评比阶段(x月下旬—x月):结合服务站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和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接受卫生局组织的考核、检查、验收。
四、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召开全站动员大会,科室要利用早会、交班会组织学习《实施方案》。
充分运用宣传资料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落实责任分工。
按服务站管理年活动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内容,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要按职责分工,分解细化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逐条逐项抓落实。
3、规范诊疗行为。
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执行《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
4、严格医疗质量管理。
以“质量、安全、服务、费用”为主题,以“科学管理,持续改进”为核心,认真落实服务站管理年活动内容,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保证和巩固基础治疗和护理质量,尽量避免或减少重大医疗差错,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5、改善服务态度。
强化在窗口服务单位使用文明服务用语,并制订相应的工作处罚措施。
实行病人回访制度,融洽医患关系。
6、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门诊平均费用和药品比例不得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要严格控制,保持零增长。
对措施不力,管理不力的,要与医务人员绩效分配,评先评优挂勾,视情追究部门负责人责任。
要增加医疗收费透明度,完善价格公示、查询制,拓宽社会和患者监督的渠道。
7、严肃行业纪律。
严格执行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在医药购销、医疗服务活动中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领域的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行为和接受或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红包”及其他财物行为。
8、建立满意度测评制度。
服务站组织人员每季度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低于90%的科室除扣除质管分外,还要给予全站通报。
五、具体要求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医患关系不断改善。
虽然医德医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有的医务人员为民意识淡化,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收受红包,接受病人宴请和物品。
有的甚至索要或暗示患者送红包,只有送了红包才能得到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这样患者之间产生了不平等,一时间“红包”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有的医务人员我行我素,对本职工作不尽职尽责,却私自外出会诊或手术,暗中从事第二职业,为自己搞创收。
更有的私自将病人介绍到其他医院.收取其他医疗单位的回扣或提成。
(3)有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及其恶劣,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时常引发医患冲突。
许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情况,医患环境现状令人堪忧。
(4)有的医务人员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就诊病人不分情况就开出一大堆检查,做了检查才能开药,完全是“滥检查”。
此外还有大处方、乱用药等过度医疗现象。
(5)个别医疗单位对国家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不力,打“擦边球”,分解项目,自立收费,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医疗机构或少数医务人员身上,但影响较大,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患问的和谐发展,损害了医疗卫生队伍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这些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医德医风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医务人员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政治素质。
而培养政治素质的任务当然是落在医院身上,可如今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弱化。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导致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方面面临着多种选择,不再像过去人们的价值取向那样统一化,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二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观念陈旧,思路、方式、方法单一落后,多半是简单的说教和书面理论的宣讲,没有与时俱进。
三是缺少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缺少专业的政工师,从而削弱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2.2管理失衡,监督不力
当前部分医院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经济指标过硬,医德医风建设过软的不良现象。
医院的主管领导也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尤其体现在对医务人员的考核是重技术、轻医德。
另外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制度如同摆设。
违纪行为查处不力,对投诉或举报的问题停留在口头上,不作进一步调查处理,从而让少数医务人员有可乘之机。
弱化了医德医风建设。
2.3职业道德意识“淡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部分医务人员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神圣的使命感发生了动摇,人生的价值天平向物质利益倾斜,扭曲了正常的医患关系。
少数医务人员错误地把医疗服务视为简单的商业活动,用等价交换的原则来处理医患关系,收受“红包”、接受请吃送礼等。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但这个原则如果渗透到医务领域,就会出现权利金钱化,人格商品化。
淡化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观念。
2.4医务人员的“利”与“义”关系失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医务人员攀比心增强,对医学的宗旨、目的认识不清,将一些商业原则过度的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导致了过度医疗等现象。
个别医院或医务人员偏重追求经济利益,以致出现各种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逐渐淡漠,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有所蔓延。
2.5社会环境影响
医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因而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渗入。
其中不乏社会上一些具有消极因素的价值观念,它们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