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场疫情防控制度范文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商场疫情防控制度范文1

一、检查。

在商场、超市出入口设岗检查,营业期间专人值守,出入人员须佩戴口罩,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加强停车场及车辆进出管理,在车辆进入时对车内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二、劝阻。

凡发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人员,要对其进行询问并劝其返回就医。

若在询问中发现到京前14日内离开重点地区或有过重点地区人员接触史,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就近的定点医院就诊,并将相关情况向属地街镇报告

对商场、超市内的人员聚集的各类活动进行劝阻。

三、管控。

各商场、超市经营主体要掌握员工人数、外地返京人员等具体情况。

每日采集员工(含商户员工)疫情控制期间的动态信息并登记汇总。

鼓励外地返京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如促销活动、店庆等。

四、消毒。

加强公共区域清洁消毒工作,每日须对人员集中的用餐、购物、娱乐和电梯厅、轿厢、卫生间、楼道、垃圾桶站、门岗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

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按钮、存包箱柜按钮、扶手、门把手、餐台、餐椅、水龙头等,每天消毒不少于2次,食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卫生间提供洗手液。

定时开启门厅、楼道及地下车库排风系统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五、封闭。

有条件的商场、超市进行封闭管理,制定合理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出入口及车辆出入口数量,并对出入口进行有效管控。

六、宣教。

在显著区域采用视频滚动播放或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开展防控健康宣教,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使顾客对疫情有正确认识和有效的预防,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七、隔离。

设立应急隔离区域,当发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人员时,及时引导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建议母婴室、儿童游乐活动设备设施应停止使用。

八、防护。

加强防护,关心员工健康,宿舍、食堂、办公场所、厕所等保持清洁,加强卫生管理,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九、安全。

及时清运垃圾,并对清运车和垃圾桶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商场、超市的安全生产等日常工作。

十、记录。

做好工作记录、照片和档案资料留存。

商场疫情防控制度范文2

1.营业前做好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在商场入口处,减少体温测量设备,所有人员体温检测正常方可步入。

4.加强通风换气。

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对经常碰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例如存储柜、电梯间按钮、扶梯楼梯、卫生间门把手、公共垃圾桶等)必须搞好洁净消毒。

6.保持电梯、咨询台和售货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7.公用洗手间必须搭载足够多的洗手液(或肥皂),确保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8.应设置“一米线”,提醒顾客排队付款结账时保持安全距离。

9.通过管控分流,增加商场内顾客人数。

10.推荐顾客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11.工作人员应当强化个人防水,配戴口罩;搞好手卫生,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或使用肘臂遮盖等。

12.顾客佩戴口罩,乘电梯时注意人员之间保持距离。

13.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方式强化身心健康科学知识宣传。

14.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15.中、高风险地区,建议商场应当延长营业时间,并掌控顾客数量。

商场疫情防控制度范文3

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科学、精准、从严做好商场、超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指引。

一、完善疫情防控制度

1.落实主体责任。

商场、超市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做好口罩、手套、消毒剂、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储备,设置应急区域,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

2.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员工熟悉责任分工、环境卫生、个人防护、异常情况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要求,做到有条不紊。

3.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

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规定组织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报告并就医。

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变化,及时排查来自有本土确诊病例地区或旅居史,或者与目前国内已报告病例公布行程有时空重合的员工及共同居住者,一旦发现,应迅速果断按相关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二、环境卫生要求

4.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

在商场、超市入口处,要张贴“北京健康宝”二维码,配备体温测量设备,设专人核验,所有人员健康宝和体温检测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

5.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其健康宝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登记、亲友代办、出示“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6.加强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人流密集时要增加消毒频次,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7.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如存储柜、电梯间按钮、扶梯扶手、公共垃圾桶桌(台)面、购物车(筐)把手、门把手、水龙头、扶手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消毒。

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

重点部位要做好消毒记录。

按规定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8.保持电梯、咨询台、售货区、洗手间、生鲜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洗手间、生鲜区要做到无积污、无异味。

9.公用洗手间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的消毒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10.应保证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地下车库的地面、墙壁应保持清洁,受到污染时进行消毒。

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

三、个人卫生防护

11.工作员工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手套和着工作服上岗,做好手卫生。

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消毒。

禽畜肉类和熟食区从业人员还应当佩戴工作帽。

生鲜宰杀等特殊摊位的经营者除工作服外,按防护要求需穿戴防水围裙、橡胶手套等。

12.工作员工在物品交接传递时应当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