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10篇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创编节奏,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猜猜看是谁?(出示课件)你们了解圣诞老人的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歌曲

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圣诞老人,今天我带来了一首与圣诞老人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课件)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二拍子,欢快)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内容(课件出示歌谱)

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铃铛声)

这些铃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雪橇、马车)

老师:是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彼尔·彭特创作的。

3、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老师范唱后学生跟唱

老师:来,我们一起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更快一些吧!大家一起喊:“嗨!”

4、学唱歌曲的第三部分,加入刚才的练习,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最后以“嗨!”结束。

5、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跟唱。

(3)解决较难的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每句的弱起部分,力求唱得准确。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

(4)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跟着琴声一句一句跟唱。

(5)全体跟着电子琴伴奏唱一遍。

6、跟着电子琴伴奏唱整首歌曲一遍。

7、跟课件上的歌曲音乐唱一遍。

8、跟课件上的歌曲伴奏唱一遍。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并演示如何演奏。

2、分小组合作创编节奏作为歌曲的伴奏。

3、小组展示表演:一组唱歌,一组演奏乐器。结束后,两组交换角色。

四、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动听快乐的歌曲,并用乐器为它伴奏,大家觉得开心吗?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像今天一样快乐地生活。我们在这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2. 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3.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4. 在铃儿响叮当活动中听、说英语。

活动准备:

1. 铃儿响叮当音乐

2. 1、2、3标志

3. 铃铛和5片雪花

4. 幼儿已熟悉该音乐

5. 幼儿已会跳基本舞步,包括三步一踏和跑跳步。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1. 进行雪花加法游戏。

2. 讨论雪花的颜色。

3. 引导幼儿想象雪花和大家一起跳舞。

二、分步初步学习集体舞:

1.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先听一遍音乐。

2. 让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3. 观看大屏幕上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并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4. 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5. 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的跳法:

- 第1至4小节: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 第5小节:拉着的手高举,第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 第6小节:第2号幼儿随着第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 第7小节:第1号幼儿仍然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 第8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 第9至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 第11至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 第13至16小节:动作同第9至10小节,方向相反。

三、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部分:

1. 学习“钻门洞”的动作。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幼儿掌握钻门洞和自转的技巧。

3.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钻门洞,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 选择跳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并强调钻门洞和自转的要点。

5. 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学会的幼儿,在幼儿集体跳一次后,再次练习钻门洞。

四、跟着较慢的音乐完整地跳舞:

1. 幼儿集体跟着老师完整地跳舞,配合较慢的音乐。

2. 幼儿交换舞伴,再次跳舞。

五、合着正常速度的音乐跳舞。

活动结束:

进行游戏"铃儿在那里":

幼儿闭上眼睛,听铃声在哪里(前、后、左、右)。

结束后,与铃儿一起玩。

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听懂英语指令,跟随音乐做舞蹈动作。通过学习集体舞,体会舞蹈的快乐,并感受到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够听、说英语,提升语言能力。

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3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通过合唱训练,让我们体验和声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三、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影响。

四、通过创造和实践,深入理解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意境,并用不同情绪生动地演唱。

教学难点:结合赏析和演唱表现艺术处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达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同学们,冬天来了,下雪了,你们最想做什么呢?看看这些滑雪的照片,他们玩得很开心吧!圣诞老人也来了,大家想到了什么吗?

2、老师:今天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呢?

3、老师:是一首歌,听一下(播放《铃儿响叮当》)

4、老师:听完了有什么感受吗?我们一起学学这首歌吧,打开音乐书到第48页,歌名是《铃儿响叮当》。

二、初步欣赏,了解歌曲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2、介绍歌曲

老师:这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儿童歌曲,节拍是1=2/4,速度要稍快。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描绘了孩子们坐在雪橇上欢笑玩耍的情景,伴随着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间。第二段旋律宽阔,表达了孩子们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快乐心情。

三、学唱歌曲

1、教授节奏

老师:歌曲中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准确,请看一下谱子。

出示节奏类型,让学生练习朗读。

①出示节奏类型,学生练习朗读。

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4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活泼欢快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像;准备了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先听一下《摇篮曲》。大家觉得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10篇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创编节奏,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猜猜看是谁?(出示课件)你们了解圣诞老人的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歌曲

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圣诞老人,今天我带来了一首与圣诞老人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课件)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二拍子,欢快)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内容(课件出示歌谱)

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铃铛声)

这些铃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雪橇、马车)

老师:是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彼尔·彭特创作的。

3、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老师范唱后学生跟唱

老师:来,我们一起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更快一些吧!大家一起喊:“嗨!”

4、学唱歌曲的第三部分,加入刚才的练习,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最后以“嗨!”结束。

5、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跟唱。

(3)解决较难的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每句的弱起部分,力求唱得准确。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

(4)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跟着琴声一句一句跟唱。

(5)全体跟着电子琴伴奏唱一遍。

6、跟着电子琴伴奏唱整首歌曲一遍。

7、跟课件上的歌曲音乐唱一遍。

8、跟课件上的歌曲伴奏唱一遍。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并演示如何演奏。

2、分小组合作创编节奏作为歌曲的伴奏。

3、小组展示表演:一组唱歌,一组演奏乐器。结束后,两组交换角色。

四、小结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