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现阳性后的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发现阳性后的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省、市、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最新要求,现制定xx镇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市域范围内发生不明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病例使,按照上级指挥部工作安排,需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情形。
二、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平战结合、有备无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由xx镇疫情指挥部牵头,统筹全镇全员核酸检测。
xx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全员核酸检测。
三、前期准备
(一)信息准备
各社区(管区)以村为单位,提前开展摸底工作,统计本村采样对象数量和基本信息,建立台账,明确采样工作量。
以社区(管区)为依托,分片责任到人。
(二)采样点准备
以村为单位,依托现有社区(管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党政群团组织,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综合辖区内人口数量、交通等,按照每3500-5000人1个的比例设置采样点。
采样点应为独立空间或空旷广场,具备通风条件和设施搭建场地,充分考虑雨雪、低温、高热天气等特殊情况,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按相关要求处置。
明确每一个采样点的组长、成员和采样对象范围。
(三)人员准备
每个采样点根据采样人员数量设置若干采样小组(每组2名采样人员、1名信息录入人员),每日3-4班轮换。
采样人员提前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注重个人防护。
配备不少于采样人员数量的管区(村居)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基层干警等人员。
负责事前、事中采样对象摸底登记、采样工作的组织、协调、宣传告知和采样现场相关工作。
(四)物资准备
镇办公室提前准备好个人防护装备、标本转运车辆。
各社区(管区)提前准备好采样点所需帐篷、桌椅、隔离警示线等物资。
每个采样点组长负责本采样点工作协调、工作人员安排、调度、物资准备,以及信息上报、共享。
成员根据组长安排,负责本采样点的组织、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理,信息录入、环境定期消杀及卫生清理。
四、工作流程
(一)标本采样
1、通知发动:由上级指挥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统一发布启动应急全员检测的通知。
镇疫情指挥部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立即根据预案启动采样工作,协调、组织采样人员和物资进驻采样点,由各村负责人组织本村采样对象到指定采样点,要按照分批、错时的原则进行采样,避免大量人群聚集,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2、采样点设置:应急检测预案启动后要在4-6小时内完成集中采样点的搭建和启用,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采样点应设置独立的等候区域,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明确采样步骤和注意事项,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和体温检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采样工作期间应配备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负责维护秩序。
采样点完成采样任务后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对老弱病残孕、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设立单独采样区域,减少等候时间,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
3、人员物资到岗:采样、消毒、登记、转运等人员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尽快(4-6小时内)携带个人防护用品、采样耗材、消毒装备、登记设备、转运箱和转运车辆等到岗。
镇办公室协调耗材、防护用品等的补充。
轮值人员提前做好休整和接班准备。
4、标本信息登记:采集标本时要及时、准确、规范做好信息登记工作,省级核酸检测信息快速填报系统运行后,按系统规定格式和操作规范做好登记,系统运行前,各采样点按照全市统一的信息统计表(见附件2)进行登记。
采用混采技术的,应确保混采记录准确完整,便于查询,并与实验室检测系统相匹配,信息共享互通,避免漏登或重复登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及各工作组各司其职,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原则,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确认阳性人员。
检验科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发现应检尽检人员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情况时,立即联系核酸采集处值班人员,追溯混检人员信息,通过单采单检进一步确定阳性人员。
同时电话通知指挥部、检验科主任、阳性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
若阳性人员为住院患者或陪人,需联系病房主任、护士长。
周围环境检测阳性立即通知院感科。
(责任科室:检验科、核酸采集处)
2.区域封控。
指挥部接到电话,上报院领导,经院领导同意,按照“接报即查、先管后筛”的原则,保卫科安排安保人员对阳性人员所在楼层(楼宇)实行暂时封控管理,要求“只进不出”。
严格限制风险人群和风险区域人员流动。
医院其他人员暂时原地隔离。
若阳性人员为病区患者或陪人,需将阳性人员转移到缓冲病房;若阳性人员为发热门诊患者,发热门诊即刻停诊并封控管理,将患者安置在单间隔离。
病区或发热门诊护理人员对其他患者陪人做好解释、安抚工作,限制其活动范围。
(责任科室:医务部、护理部、保卫科)
3.信息报告。
按照“逢阳必报、逢阳即报”的原则,医院公共卫生科2小时内完成疫情信息网络直报。
医院指挥部立即向院领导、东昌府区卫健局、东昌府区疾控中心报告,指挥长向聊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医务部)
4.人员转运。
指挥部通知确诊隔离病房工作人员到岗,按防护要求着装,按照指定路线,将阳性人员转运至隔离病房进行隔离(单人单间隔离)。
(责任科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
5.医疗救治。
患者转移到确诊隔离病房后再次采集鼻咽拭子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复检阳性后按相关规定送省疾控中心开展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同时完善血常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胸部CT等相关检查。
医疗救治专家组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明确诊断,制定诊疗方案,公共卫生科2小时内完成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疑似、确诊、无症状感染者)。
(责任科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公共卫生科)
6.流调追踪。
主管护理人员、隔离病房接诊医护人员或(和)流行病学调查组(公卫人员)进行初步流调,评估疫情传播风险,经院领导及专家组商议后初步确定封控区域。
东昌府区疾控中心人员2小时内到达现场,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判感染来源、传播链条及污染范围,同时判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明确需实施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的范围。
指挥部启动全院人员核酸检测方案。
(责任科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
7.集中隔离。
8小时内,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按相关规定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一般接触者按市疫情防控最新相关政策执行。
新冠患者所在楼层按照隔离病房标准封闭管理14天。
(责任科室:医务部)
8.消杀。
疫情发生2小时内指挥部安排消杀组成员对全院环境进行消毒,对发生疫情的科室的环境以及患者活动区域进行重点消毒,阻断传播。
(责任科室:消杀组)
9.后勤保障组负责封控过程中餐饮、生活物品、车辆等服务,安排保卫科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责任科室:后勤保障部、院务部)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现阳性后的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发现阳性后的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省、市、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最新要求,现制定xx镇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市域范围内发生不明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病例使,按照上级指挥部工作安排,需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情形。
二、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平战结合、有备无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由xx镇疫情指挥部牵头,统筹全镇全员核酸检测。
xx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全员核酸检测。
三、前期准备
(一)信息准备
各社区(管区)以村为单位,提前开展摸底工作,统计本村采样对象数量和基本信息,建立台账,明确采样工作量。
以社区(管区)为依托,分片责任到人。
(二)采样点准备
以村为单位,依托现有社区(管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党政群团组织,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综合辖区内人口数量、交通等,按照每3500-5000人1个的比例设置采样点。
采样点应为独立空间或空旷广场,具备通风条件和设施搭建场地,充分考虑雨雪、低温、高热天气等特殊情况,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按相关要求处置。
明确每一个采样点的组长、成员和采样对象范围。
(三)人员准备
每个采样点根据采样人员数量设置若干采样小组(每组2名采样人员、1名信息录入人员),每日3-4班轮换。
采样人员提前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注重个人防护。
配备不少于采样人员数量的管区(村居)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基层干警等人员。
负责事前、事中采样对象摸底登记、采样工作的组织、协调、宣传告知和采样现场相关工作。
(四)物资准备
镇办公室提前准备好个人防护装备、标本转运车辆。
各社区(管区)提前准备好采样点所需帐篷、桌椅、隔离警示线等物资。
每个采样点组长负责本采样点工作协调、工作人员安排、调度、物资准备,以及信息上报、共享。
成员根据组长安排,负责本采样点的组织、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理,信息录入、环境定期消杀及卫生清理。
四、工作流程
(一)标本采样
1、通知发动:由上级指挥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统一发布启动应急全员检测的通知。
镇疫情指挥部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立即根据预案启动采样工作,协调、组织采样人员和物资进驻采样点,由各村负责人组织本村采样对象到指定采样点,要按照分批、错时的原则进行采样,避免大量人群聚集,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2、采样点设置:应急检测预案启动后要在4-6小时内完成集中采样点的搭建和启用,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采样点应设置独立的等候区域,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明确采样步骤和注意事项,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和体温检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采样工作期间应配备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负责维护秩序。
采样点完成采样任务后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对老弱病残孕、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设立单独采样区域,减少等候时间,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
3、人员物资到岗:采样、消毒、登记、转运等人员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尽快(4-6小时内)携带个人防护用品、采样耗材、消毒装备、登记设备、转运箱和转运车辆等到岗。
镇办公室协调耗材、防护用品等的补充。
轮值人员提前做好休整和接班准备。
4、标本信息登记:采集标本时要及时、准确、规范做好信息登记工作,省级核酸检测信息快速填报系统运行后,按系统规定格式和操作规范做好登记,系统运行前,各采样点按照全市统一的信息统计表(见附件2)进行登记。
采用混采技术的,应确保混采记录准确完整,便于查询,并与实验室检测系统相匹配,信息共享互通,避免漏登或重复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