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的疫情有所反复,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做好开园前的准备工作以保障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为营造一个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开园环境,我院从管理制度、防控举措、卫生保健、家园共育等方面,共同打好这场防疫攻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1、成立防控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幼儿园防控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保教主任和后勤主任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园所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明确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2、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方案
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九制”:《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后工作开展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幼儿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
3、建立四级防控联系网
建立幼儿园、班级、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
4、加强与医疗疾控部门的紧密联系
明确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的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加强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
二、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做好对应的医学隔离准备工作
1、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
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并建档。了解患病人员发病情况,摸清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幼儿数量及其在各年级和班级的分布、返园前14天的健康状况。
2、收集所有返校幼儿的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师幼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
3、安排好重点疑似人员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后方可返园
决不允许带病返园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上班/入园。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幼儿的网络教学工作。
4、设置相对独立的隔离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幼
优化工作流程、开展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各班、门卫、幼儿园保健室、隔离室配备红外线额温枪、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
6、制定网络教学方案,开发网络教学课程7、做好厨房、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8、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
9、开展全校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蚊虫滋生地
10、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新媒体、微信、短信、网络课程等形式,对师幼和家长进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的培训。动员师幼积极配合园所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师幼自觉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后勤保障
1、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坚持做好各部门工作人员防控知识学习测试、日报告、零报告、外出人员健康排查等工作。
2、全力做好园区的消杀用品和日常物品供应工作。根据报备的物品数量,多个渠道积极采购,保证顺利开学。
3、制定疫情防控园所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家长不入园接送制度、门岗防控措施、户外环境卫生整治及消杀措施等各项制度,并通过视频会议对保安、保洁及消杀人员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4、做好园区预防性消毒。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课室、食堂、活动室、洗手间等重点区域和室内外场所提前杀菌消毒和通风换气,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等工作,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开学前一天,全体人员应全面检查防疫工作部署的到位情况,再次进行园区环境消毒,做好开学准备。
5、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
6、集中对水、电、气、暖、园舍建筑、消毒灯管、消防设施设备、室外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和大型玩具、音响广播、园所宣传栏、户外大型玩具等进行排查,确保安全运转。
7、全体后勤人员保持手机畅通,随时待命,听从领导安排。
四、加强卫生保健
1、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宣传片等形式,对师幼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和家长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影院、商场等。
2、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假期行踪健康监测机制。对本园教职员工和幼儿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每个教职员工、幼儿返园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异常情况均按照预案要求居家隔离。
3、开学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幼儿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并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制度和知识技能培训。
4、保健室需加强与本地卫生机构的联系,配置防控疫情所需设备设施,如医用口罩、医用酒精、84消毒液、体温测量仪、消毒液喷壶等,准备好各种检查记录表格,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将隔离室做为独立的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并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五)做好物资储备和环境整治
幼儿园需要按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隔离区,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洗手液、体温检测设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尤其要高度重视洗手设施的修缮和完备,达到每40-45人配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洗手槽的要求。开学前要对教室、课桌椅、公共教学用具、门把手、食堂、住宿区域、厕所、垃圾厢房、电梯、隔离区域等重点场所(区域)的环境卫生开展全覆盖消毒和整治。
(六)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守住幼儿园这片净土,维护幼儿园稳定。开学前要严格落实幼儿园封闭管理“2个一律”:
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幼儿园;
确因防控工作需要进入幼儿园的,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履行报批手续,控制时间、范围、地点等。
加强对消毒物品的管理,加大校车安全检查和重要设施、重要场所监管力度,做到安全管控不留死角;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食堂从业人员出入健康信息登记制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堂,做好库存的主副食品、调料品保质期检查。
二、统筹安排错峰开学
(一)统筹安排返校时间
具体开学时间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审核和规定的报批程序确定。结合实际制定《幼儿园开园途中安全防护要点》,通过多种途径告知每位老师和家长,落实好返校途中防护措施。实行错时分批次上下学(一般可按半小时/批),避免家长在同一时段接送孩子上下学造成人群集聚。
(二)加强返校师幼健康管控
返校前,所有师幼须提前如实填写健康卡、假期行程等需要关注的事项,幼儿园应多措并举逐一进行信息核实,发出正式开园时间通知后,对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按照以下要求分类实施:
1、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教职工或幼儿暂不返园、仍身处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工或幼儿暂不返园(卫生健康部门出具健康证明的除外)。幼儿园要为孩子制定个别化的培养方案。
2、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旅行经历或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重点关注地区的人员有密切接触的教职工或幼儿,向幼儿园先提供由卫生健康或疾控部门开具已进行过隔离观察14天的证明,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返园。
3、任何时段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且为非新冠病毒感染的教职工或幼儿暂缓返园,经治疗无症状后,经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返园。
(三)上好返园开学第一课
认真上好以“认识疫情、敬畏生命、做好防护”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疫情,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和防护,并组织幼儿开展各类应急情况处置演练。
三、抓实抓细开学后防控措施
(一)落实晨午检制度
幼儿园每日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午检,检查幼儿出勤及健康情况;每天入园、离园前,教师分工定人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汇总后向属地教育部门报告。
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
1、第一时间送医。
幼儿园应及时让幼儿到园内临时医学观察场所留观,或就近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2、第一时间报告。
幼儿园应立即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并及时告知幼儿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属地做好疫情处置。
3、第一时间隔离。
幼儿园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隔离,加强与管理人员、亲属的沟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随时掌握幼儿健康情况。
(二)加强门卫管制
师幼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并佩戴口罩,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因公务、疾病等特殊情况确需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园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园内一律不会客,外来人员确需入园的,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由接待人员陪同到指定场所。有条件的园校可在门前划定家长等待区域,实行错时上下学,家长接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即接(送)即走,避免聚集。
(三)关注重点人群
严格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严格复课审查制度,教职工或幼儿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需持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到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校医(保健老师)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复课。严格家庭健康报告制度,密切关注教职工或幼儿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按有关防疫要求处置。
(四)科学组织教学
疫情结束前,不得组织各种大型师幼活动。教学过程中注意幼儿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以及在物理空间中的分布密度。
(五)实施定期消毒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间、车辆、幼儿园玩具器械、教育辅助设备、电梯、桌椅、地面等应由专人每日2次进行消毒。
食堂、卫生间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教室、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区域要加强通风清洁,每日早、中、晚非上课时间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口罩等医疗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垃圾箱,定时有效消毒处理。
(六)加强就餐管理。
加强对幼儿园食堂及有关人员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应立即停止工作。督促幼儿餐前餐后洗手,每批用餐结束后食堂场所均应进行消毒。严格幼儿园膳食管理,一餐两点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等方式进行。
(七)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和校园安全。
全面落实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主任班级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各项措施,杜绝安全责任事故。
篇三: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结合应急方案做好抗原试剂盒、防护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防护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防护服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储备数量为不少于一个月使用量,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与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根据使用情况,适时补充,保持动态平衡。
表:学校基本防护防疫用品清单
体温监测用品
名称
红外体温探测器、额温枪、水银温度计
应急用品
名称
N95口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丁睛手套、护目镜/面屏、鞋套等
抗原试剂盒
个人卫生用品
名称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干手纸巾
表面消毒剂及其用品
名称
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粉、含氯泡腾片)、75%乙醇消毒液等
常量喷雾器、消毒用塑料桶、抹布、拖把、一次性乳胶手套
垃圾处置用品
名称
医用垃圾桶、医用垃圾袋、垃圾塑料袋
[8]配备设施,保障防疫场所设施齐全。
(1)设置一定数量测温设施。
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置红外体温探测器,做好设备维护和温度校验。
(2)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按照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米长盥洗池标准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足洗手液;做好排水设施检修和维护,排水设施下水管应设置回水弯,并确保下水管与地漏连接处密封完好、不用的排水地漏封堵好。
(3)规范设置临时观察室和隔离室,寄宿制学校还需要设置隔离寝室。
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观察场所。同时,至少设置2个隔离室,分别用于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师生员工,以及出现其他症状师生员工的临时安置,避免交叉感染。临时观察室和隔离室的设置要经卫健部门专业指导评估。寄宿制学校要提前与属地储备的隔离场所建立对接。
隔离室基本要求:
①应远离教学和生活区,相对独立,采光和通风良好,有独立卫生间和流水洗手设施;设置醒目的“隔离室”标识;面积应大于15。设置在卫生室/保健室内的隔离室需具备独立转运通道。
受条件限制,中小学校隔离室可选在楼房首层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楼房靠边靠外的房间,带有(靠近)厕所及盥洗室,采光和通风良好,进出过程中路程最短及接触人员最少等,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堆放。
另外,室外温度适宜时,也可通过搭建帐篷的方式建立临时隔离室,位置应相对独立、远离教学和生活区,帐篷内光线充足及空气流通,帐篷出入口应避开人群必经之路,并在帐篷周围设立警戒区域,帐篷内放置必要的物品,进出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②隔离室原则上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设备和物品:
防护用品: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外科口罩、N95医用口罩、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等。
洗消物品:洗手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紫外线灯(移动、悬挂式)或空气消毒机、含氯消毒剂、75%乙醇消毒液等。
其他物品:体温计、观察床、处置台、血压计、一次性压舌板、登记本、呕吐包、污物桶、医疗废物袋(密封性较好的塑料袋)等。
(4)设置提示标识。
学校按照“不交叉、不聚集”要求,合理设计和施划师生员工出入校、进楼、进班、回寝等行走路线,在校门、楼门等容易发生人员聚集区域地面处粘贴一米间隔提示。在餐厅、卫生间、洗漱间等场所粘贴”七步洗手法”等标识。
可应接尽接,做好疫苗接种。
[9]学校积极配合当地卫生健康、疾控机构,做好符合接种条件适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服务保障工作。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10]整治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
(1)做好清洁消毒。
开学前学校要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设置适量的废弃口罩回收处、生活垃圾回收箱;按照《学校环境清洁消毒指引》(详见附件),提前做好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隔离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对学生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学生教辅资料等进行消毒;涉疫学校或曾被防疫征用的学校环境由专业机构进行终末消毒,开展消毒效果评价,并经专业机构评估符合校园环境安全标准。
[5]巡检重点区域。
学校每日开展门卫室、教室、实验室、办公室、食堂、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6]加强活动管理。
(1)学校合理管控师生员工活动范围及规模,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减少人员交叉流动。
(2)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有必要举办的活动,经属地教育部门批准,压缩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O
(3)提倡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控制参会人数,遵循相关防控要求,保持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桌椅等进行消毒。
[7]保持手卫生。
学校在体育运动场所、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配备洗手液或免洗消毒液。引导师生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卫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用肘部遮挡。
[8]保障食品安全。
(1)食堂、超市员工严格落实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要求,开展每日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员工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时,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加强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工作,健全台账、做好记录。严禁采购野生动物、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肉;不采购、不加工进口冷链肉品。
(3)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严格按规范洗手消毒,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同时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
(4)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刀具、砧板、盛放容器等应生熟分开,菜品加工必须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不得售卖冷荤熟食、生食凉菜、裱花蛋糕及高风险食品等。
(5)有食堂的学校采取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等方式;开餐前半小时要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就餐人员应加大间隔、单面用餐、避免交谈。
(6)由校外供餐单位送餐的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督促供餐单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送餐人员健康监测;学校查验送餐人员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无异常方可入校;送餐人员须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将餐箱送至学校指定位置,实行“无接触”配送。禁止外卖进入校园。
(7)中小学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9]加强寄宿管理。
正常教学期间,住宿学生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加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进行体温检测,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加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加大卫生间、洗漱间清洁清毒频次,垃圾时清运。
[10]加强健康教育。
(1)学校要把疫情防控、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
(2)开设战“疫”思政微课堂,开展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疫苗接种和科学防护知识,引导师生员工积极接种疫苗,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
[11]家校往返交通。
(1)师生员工家校往返提倡步行;对于超过入学半径的师生员工,提倡骑行,鼓励学校定制专用公共交通。师生员工出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防护手套等物品。站台等候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有序上下车,主动配合测温扫码。
(2)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注意开窗通风,尽量选择后排落座,与驾驶员保持一定距离。乘车过程中规范佩戴口罩,口罩弄湿、弄脏后及时更换。全程尽量不喝水、不进食,咳嗽打喷嚏注意遮挡。尽量使用公交卡或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乘车。
(3)回家后或到达学校后,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清洁双手。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
[12]心理健康教育。
(1)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以活动课程、体验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专门课程,做到课程设置科学、活动开展生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2)要强化过程管理,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为学生建立“一生一册”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实现不同学段档案信息的有效衔接。
(3)强化医校合作,建立精神专科医院、专业机构与学校危机干预合作机制。在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如发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医院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13]加强近视防控。
学校要加强近视防控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视屏时间,合理安排作息,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确保睡眠充足。教师授课应当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不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学校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要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
[14]环境通风管理。
(1)学校各类学习、生活、工作场所(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餐厅、食堂、办公室、卫生间、宿舍等)要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每2小时通风一次,每次2030分钟。
(2)寒冷季节,教室要充分利用课前和课间休息时段开窗换气;天气暖和且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建议一直保持通风状态。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到年级、班级评比。
(3)学校各公共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工作,并做好记录。通
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场所,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设备,要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15]快递收发管理。
(1)学校要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学校相关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手套,做好防护后,配合快递人员做好快递物品表面消毒后再放置指定位置。同时,加强快递收发点的通风,每2小时通风一次,每次2030分钟。天气适宜时,要保持全天开窗通风。教职工发件时,要做到与快递人员无接触。
(2)学校要引导教职工在疫情期间减少收寄快递数量,尽量在快递物品放置2个小时后取件。非寄宿制学校不为学生提供快递收发服务。教职工收发快递时,须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戴一次性防护手套,收取快递时要就地拆除外包装,放入指定回收箱,“立取立走”,严禁聚集。
[16]加强人员防护。
最近各地的疫情有所反复,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做好开园前的准备工作以保障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为营造一个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开园环境,我院从管理制度、防控举措、卫生保健、家园共育等方面,共同打好这场防疫攻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1、成立防控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幼儿园防控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保教主任和后勤主任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园所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明确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2、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方案
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九制”:《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后工作开展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幼儿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
3、建立四级防控联系网
建立幼儿园、班级、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
4、加强与医疗疾控部门的紧密联系
明确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的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加强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
二、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做好对应的医学隔离准备工作
1、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
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并建档。了解患病人员发病情况,摸清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幼儿数量及其在各年级和班级的分布、返园前14天的健康状况。
2、收集所有返校幼儿的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师幼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
3、安排好重点疑似人员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后方可返园
决不允许带病返园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上班/入园。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幼儿的网络教学工作。
4、设置相对独立的隔离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幼
优化工作流程、开展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各班、门卫、幼儿园保健室、隔离室配备红外线额温枪、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
6、制定网络教学方案,开发网络教学课程7、做好厨房、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8、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
9、开展全校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蚊虫滋生地
10、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新媒体、微信、短信、网络课程等形式,对师幼和家长进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的培训。动员师幼积极配合园所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师幼自觉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后勤保障
1、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坚持做好各部门工作人员防控知识学习测试、日报告、零报告、外出人员健康排查等工作。
2、全力做好园区的消杀用品和日常物品供应工作。根据报备的物品数量,多个渠道积极采购,保证顺利开学。
3、制定疫情防控园所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家长不入园接送制度、门岗防控措施、户外环境卫生整治及消杀措施等各项制度,并通过视频会议对保安、保洁及消杀人员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4、做好园区预防性消毒。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课室、食堂、活动室、洗手间等重点区域和室内外场所提前杀菌消毒和通风换气,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等工作,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开学前一天,全体人员应全面检查防疫工作部署的到位情况,再次进行园区环境消毒,做好开学准备。
5、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
6、集中对水、电、气、暖、园舍建筑、消毒灯管、消防设施设备、室外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和大型玩具、音响广播、园所宣传栏、户外大型玩具等进行排查,确保安全运转。
7、全体后勤人员保持手机畅通,随时待命,听从领导安排。
四、加强卫生保健
1、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宣传片等形式,对师幼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和家长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影院、商场等。
2、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假期行踪健康监测机制。对本园教职员工和幼儿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每个教职员工、幼儿返园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异常情况均按照预案要求居家隔离。
3、开学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幼儿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并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制度和知识技能培训。
4、保健室需加强与本地卫生机构的联系,配置防控疫情所需设备设施,如医用口罩、医用酒精、84消毒液、体温测量仪、消毒液喷壶等,准备好各种检查记录表格,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将隔离室做为独立的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并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