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1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叫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论文是在孙彩平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缘起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缘由。

在选题时,我曾经与导师讨论过两个话题,一是班级规则,另一是学生的尊严。

从7岁进入小学直至如今在大学里学习,学校一直是我生活的主要场所。长时段的在校使得我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节奏,习得了学校的生活规律,形成了学校所赞赏的生活习惯,甚至已然成为具有某一学校特征的“人”.但在这一生活过程中,作为个体的我与学校生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被动的、跟随的?还是主动的、反思的?又或者是互动的、建构的?这促使我开始对自己的学校生活进行思考。可能正是由于这样的促动,讨论的两个话题也不合而谋地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的学生是怎样生活的?”因此,在本研究中,我试图在做的,就是通过“班级规则”这一现实而具体的班级事务来映射出学校中的人之境况。

学校是个规则的复合体,它集聚着国家教育部门所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提出的规范要求,以及学校自己制定的校规和班规。从功用的角度看,规则保证了学校功能的实现和职责的履行,使得学校生活更加秩序化和制度化;从教育的角度看,规则是儿童在校道德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对个体的后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我们去审视这些规则内容以及规则支配下的人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规则绝不仅仅是“不准……”“不可以……”这样干湿的文字条目,而是参与生活空间生产的一个重要力量。从制定、呈现方式、内容、语言、控制范围,到实施、完善、再运行等,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班级规则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班级生活空间的生产过程。它的制定包含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它的成形预制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存在样态,也构想了班级生活的整体风貌。而对学生个体来说,班级规则直接地决定了自己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空间,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呢?杜威认为,“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这里的“环境”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生活。但何种生活才是学校(班级)所应该建构的?公共生活走进了笔者的视野。这不仅是因为,当下,培养公民的教育目标导向己经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班级生活公共性的思考和开发(可参见文献综述中所叙述的“班级规则”研宄趋势);也因为,具有德性与教化意义的教育生活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公一约性的。

然而,对于班级公约的现有理解②和研究多是在规则的层面上,真正从公共生活的角度来进行的思考并不多,实证研宄更加缺少。因此,站在已有研宄的基础上,笔者带着内心的关切走进学生和教师们的生活中,期望通过倾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情感心理,来为读者展现丰满而真实的学校生活图景,以此探析班级公约构建(影响)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品质状况。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全文首先叙述了研宄者在Y校的研宄历程,以研宄者的研宄经历与感受向读者揭示了学校准公共生活自然带有的一些非公共性表现,如封闭性、私人性和排他性,这有助于形成初步的学校公共生活印象。其次,研究者从规则和生活两个维度描绘了一幅规则中的Y校生活图景,以此来揭示出个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客观限度,包括学生自主时间的缺少、公共参与的精英化、公共参与渠道的缺乏与闭塞、公共活动的形式化倾向、学校价值导向的固化与缺乏社会维度;第三、四、五章是主体的主体部分,是围绕着班级公约这一主题展开的分论题的思考,尝试借助班级公约这一公共事务来剖析学生公共参与行为的内在限度。在“公约产生中的‘主体’之困”中,研宄者探讨了班级公共生活中的主体参与问题,看似自主的个体实际上却处于主体性受困的状态;在“公约内容中的‘他者’游离”中,笔者借用规则内容与生活事件呈现出学校生活中的“他者”境遇,缺少了与他者的伦理联系,个体的行动将会失去公共意义;在“公约执行中的‘理性’排斥”中,通过对公约执行中的数量化思维、学生公共行动的理性状况进行分析,笔者试图唤起教育对人的公共理性进行培育的责任意识,并将“对他者负责”这一“我”与“他者”的伦理联系看作是公共理性的结果,三个论题在此达至聚合。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关于“公共参与的限度”,限度只是中性之词,我既承认有限性的必然存在,又试图去思考何种限度是可以理解的,何种限度是可以突破的。在总结阿伦特、哈贝马斯、桑内特三位哲人关于公共生活的思考的基础上,我试图对行文中所贯之以行的“公共生活”概念进行界定,并描述了其公共性的表征:承认共在,自主平等,有公共目标,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允许自由运用理性。考虑到本研究是质化研究,我没有作长篇幅的理论解释,而是将公约的制定、内容、执行,结合主体、他者、公共理性三个主题,在生活事件的呈现与思考的陈述中作了相应的阐释。这三个主题不能涵盖公共生活的全部主题,但我认为,它们是我关于公共生活思考所不能逾越的最基本的论题,这可能也是研究者的限度所在。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2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班的学生。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我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凌叔华的女性意识是因为: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凌叔华是给了我别样感受的一个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很少有惊心动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气势,但她小说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过这力量是深蕴于内的,而且叙述的调子是平静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们幽深、姻静、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她的世界。

而且,作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华笔下那种时而讽刺鞭挞,时而同情无奈的女性心理,这也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意识,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点。凌叔华写作的小说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我在大学期间还选修了女性文学相关课程,对女性意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入手,解读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但本论文的写作是以孩子为视角,将笔触集中在凌叔华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华的小说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华在其小说中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笔下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从而促进现今女性意识的更好发展。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及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指出凌叔华成为女性意识由向外索取客体转向自觉地对女性意识本体进行精心注目和审视的最早的女作家。这种内审为女性意识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

第二部分,论述凌叔华是怎样通过孩子这一视角来展现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的。主要结合其小说集(小哥俩)中的具体的作品从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以实证来论证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凌叔华小说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孩子视角的运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画面感的表现形式,这些都突出了凌叔华女性意识的表达力度,更能表现出凌叔华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凌叔华在写作中关于孩子的作品与冰心作比较,从她们写作孩子的目的、立尝角度的不同来突现凌叔华隐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识。突出凌叔华在五四时期所展现的独特女性意识。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但长期以来,众学者对于凌叔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写作独特性以及她与契诃夫、曼叔菲尔德的比较上。但是较少有学者关注凌叔华作品中在儿童视角下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这是关于凌叔华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毕业论文结束语。例如: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何清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3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专升本xx班的xxx,我的论文题目是《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保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第三部分,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现状,并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影响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和现存企业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不断创新,回避恶性竞争;

2、加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

4、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态;

5、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6、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发展意识。同时,也将论文的结构作了最后的收尾和完善,使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4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答辩的论文题目是《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以法国沙龙为例》。论文开题时,各位老师就对我的论文选题偏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我一方面要有独特视角,另一方面要重点突出。因此我在作论文时,认真考虑了这两点建议,以社会文化史角度为切入点,并重点突出论文第二部分“沙龙:推动西方文明的进步力量”的写作。

我的论文具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导言”、“第一章:沙龙--西方近代史上的文化现象”、“第二章:沙龙--推动西方文明的进步力量”以及“结语”四部分。“导言”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沙龙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作这一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所在。对于国外沙龙研究学者研究资料的掌握使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了可行性,这些资料的收集几乎动用了我所有同学的力量,所用资料来自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图书馆等,这些资料十分珍贵。而国内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薄弱使得这篇论文的写作具有了一定的意义,目前国内对沙龙问题的研究比较零星,专著性质的研究还没有,所能见到的一些学术论文则是从艺术史、经济史的角度进行的,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的领域,因此这篇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出发研究沙龙的论文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正文部分。第一章介绍沙龙的历史、特点和形式,其中对沙龙最先在法国出现的原因和沙龙逐渐衰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举办沙龙的特点和形式进行归纳分析;第二章主要分节研究沙龙同文学发展、启蒙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关系,第一节研究了沙龙同法语、近代文学的关系,第二节研究沙龙对启蒙运动产生推动作用的体现以及推动方式和推动原因,第三节研究沙龙同女权主义的关系,从沙龙女主人对话语权的要求、对自身幸福的追求、对启蒙运动的参与和对政治生活的干涉方面,提出沙龙女主人是女权主义者先驱的观点。论文的第二章是着笔墨最多的部分,其中对沙龙女主人同女权主义的关系研究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结语”部分,评价了沙龙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它不仅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东欧国家如俄罗斯和亚洲国家如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并提出论文的研究对认识文化传播的多元性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交流的意义。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才识疏浅,因此尽管我已经尽到最大努力,论文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是第一手材料的问题,由于世界史研究国界的限制,第一手材料的搜集非常困难,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时,虽然搜集到了一个沙龙女主人所写的小说(拉法耶特夫人《克莱芙王妃》),还有当时受沙龙影响产生的文体(拉罗什夫科《箴言录》),但是第一手资料仍是非常有限。另一个问题是格式的问题,虽然格式方面我非常注意,仍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注释里人名后的冒号、有两段开头的空格等等。当然,论文中肯定还存在许多问题,诚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5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级1班的学生余宏超。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胡适学术情结》,我的指导老师是宋聚轩教授。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胡适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初始原因是胡适先生是我大学四年一直喜欢并深深羡慕的,每当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尽力淘本有关胡适的书籍,以慰藉我与世格格不入的灵魂。胡适,作为一个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在资产阶级唯心派的行列中,其实我们从小就接受过他的思想教育,如以前的小学课本、现在的初一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便是他最早的思想拙作,这种“亡了国做了奴隶的人们,只要不忘记自己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体现了在战乱年代学生学习的目的重要性,学生不是为国捐躯的尸体,更多的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胡适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在我的脑海中酝酿了很久,大约在大三暑假我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资料收集,但一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以说那个时候,我是一名胡适的狂热追求者,他一生获得美国35个荣誉博士称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一辈子徘徊在政治与学术的夹缝中,为民主为科学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在情感的痛苦煎熬中,又深刻展现了一个俗人的中庸心态,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恢复胡适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文写作第一目的。

我的论文《胡适学术情结》写作分为三个部分:留学时期,思想和立业的定型,这是胡适传奇一生的基础,我主要写他从一名留学者到热衷政治关心国内时事的爱国者,这里面包括他对自由主义与实验主义接受和改造,这两种思想是胡适一生思想的定型;变态社会中,大力奉行镇静主义,这部分也是论文最有趣的部分,我参考了很多史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把胡适的政治与学术的脸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种脸谱的交叉又构成了典型的20世纪学人内心苦苦挣扎的心态。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过程中,几次让我潸然泪下,胡适的那种在逼与被逼的崩溃边缘让我触目惊心,让我感到要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活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地艰难!第三部分是平和时期,崇尚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这是胡适一生的理想,也是当代中国学术追求的最佳状态,是我写本论文的第二个目的。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胡适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学术期刊数据库的专业论文。本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宋聚轩教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

谢谢!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6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叫XX,是xx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是在方军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较快,而体制改革进程却相对缓慢,在此期间由于受到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使得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对于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显得颇为重要。

选题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价值取向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在国家一直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必然会对广大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提出新的要求,而广大农民群众也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且值得信赖的乡镇公务员队伍。所以,对广大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广大乡镇公务员的一种历史使命。

选题对现阶段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的现实案例,运用社会学、公共管理伦理学、行政学等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较为全面的分析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失范问题的相关对策,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统一。

选题将进一步对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加快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健全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监督机制,让乡镇公务员在行政道德考察上有切实可行的依据,以此把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加快基层社会“以德治国”与“基层民主”的进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这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荀子在其名作《荀子·王制》中的名句,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也常用此至理名言来警示后代,意思可以理解为君主或执政者就好似一条小舟,老百姓则比作河水,舟只能行于水中,河水可以推着这条舟使其前进也可以随时将其淹没,此话说明老百姓对国家的治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懂得“以人民为本”的国家政权方能走的久远,反之则步履维艰。

广大乡镇公务员正是“舟”最底层的一部分,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乡镇公务员是执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桥梁,他们一方面直接接触广大农民群众,另一方面需要传达各项政策、措施、精神,是起到“上传下达”重要作用的基层行政主体,他们行政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对于执政满意度,作用不容小觑。但是,现阶段部分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屡禁不止,可以说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道德层面的风貌而且更关乎到国家局势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这就迫切需要对广大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状况进行密切地关注。在当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此选题显得颇为有意义:

(一)对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能丰富现有行政道德的理论体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1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叫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论文是在孙彩平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缘起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缘由。

在选题时,我曾经与导师讨论过两个话题,一是班级规则,另一是学生的尊严。

从7岁进入小学直至如今在大学里学习,学校一直是我生活的主要场所。长时段的在校使得我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节奏,习得了学校的生活规律,形成了学校所赞赏的生活习惯,甚至已然成为具有某一学校特征的“人”.但在这一生活过程中,作为个体的我与学校生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被动的、跟随的?还是主动的、反思的?又或者是互动的、建构的?这促使我开始对自己的学校生活进行思考。可能正是由于这样的促动,讨论的两个话题也不合而谋地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的学生是怎样生活的?”因此,在本研究中,我试图在做的,就是通过“班级规则”这一现实而具体的班级事务来映射出学校中的人之境况。

学校是个规则的复合体,它集聚着国家教育部门所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提出的规范要求,以及学校自己制定的校规和班规。从功用的角度看,规则保证了学校功能的实现和职责的履行,使得学校生活更加秩序化和制度化;从教育的角度看,规则是儿童在校道德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对个体的后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我们去审视这些规则内容以及规则支配下的人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规则绝不仅仅是“不准……”“不可以……”这样干湿的文字条目,而是参与生活空间生产的一个重要力量。从制定、呈现方式、内容、语言、控制范围,到实施、完善、再运行等,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班级规则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班级生活空间的生产过程。它的制定包含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它的成形预制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存在样态,也构想了班级生活的整体风貌。而对学生个体来说,班级规则直接地决定了自己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空间,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呢?杜威认为,“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这里的“环境”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生活。但何种生活才是学校(班级)所应该建构的?公共生活走进了笔者的视野。这不仅是因为,当下,培养公民的教育目标导向己经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班级生活公共性的思考和开发(可参见文献综述中所叙述的“班级规则”研宄趋势);也因为,具有德性与教化意义的教育生活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公一约性的。

然而,对于班级公约的现有理解②和研究多是在规则的层面上,真正从公共生活的角度来进行的思考并不多,实证研宄更加缺少。因此,站在已有研宄的基础上,笔者带着内心的关切走进学生和教师们的生活中,期望通过倾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情感心理,来为读者展现丰满而真实的学校生活图景,以此探析班级公约构建(影响)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品质状况。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全文首先叙述了研宄者在Y校的研宄历程,以研宄者的研宄经历与感受向读者揭示了学校准公共生活自然带有的一些非公共性表现,如封闭性、私人性和排他性,这有助于形成初步的学校公共生活印象。其次,研究者从规则和生活两个维度描绘了一幅规则中的Y校生活图景,以此来揭示出个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客观限度,包括学生自主时间的缺少、公共参与的精英化、公共参与渠道的缺乏与闭塞、公共活动的形式化倾向、学校价值导向的固化与缺乏社会维度;第三、四、五章是主体的主体部分,是围绕着班级公约这一主题展开的分论题的思考,尝试借助班级公约这一公共事务来剖析学生公共参与行为的内在限度。在“公约产生中的‘主体’之困”中,研宄者探讨了班级公共生活中的主体参与问题,看似自主的个体实际上却处于主体性受困的状态;在“公约内容中的‘他者’游离”中,笔者借用规则内容与生活事件呈现出学校生活中的“他者”境遇,缺少了与他者的伦理联系,个体的行动将会失去公共意义;在“公约执行中的‘理性’排斥”中,通过对公约执行中的数量化思维、学生公共行动的理性状况进行分析,笔者试图唤起教育对人的公共理性进行培育的责任意识,并将“对他者负责”这一“我”与“他者”的伦理联系看作是公共理性的结果,三个论题在此达至聚合。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关于“公共参与的限度”,限度只是中性之词,我既承认有限性的必然存在,又试图去思考何种限度是可以理解的,何种限度是可以突破的。在总结阿伦特、哈贝马斯、桑内特三位哲人关于公共生活的思考的基础上,我试图对行文中所贯之以行的“公共生活”概念进行界定,并描述了其公共性的表征:承认共在,自主平等,有公共目标,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允许自由运用理性。考虑到本研究是质化研究,我没有作长篇幅的理论解释,而是将公约的制定、内容、执行,结合主体、他者、公共理性三个主题,在生活事件的呈现与思考的陈述中作了相应的阐释。这三个主题不能涵盖公共生活的全部主题,但我认为,它们是我关于公共生活思考所不能逾越的最基本的论题,这可能也是研究者的限度所在。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2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班的学生。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我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凌叔华的女性意识是因为: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凌叔华是给了我别样感受的一个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很少有惊心动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气势,但她小说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过这力量是深蕴于内的,而且叙述的调子是平静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们幽深、姻静、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她的世界。

而且,作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华笔下那种时而讽刺鞭挞,时而同情无奈的女性心理,这也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意识,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点。凌叔华写作的小说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我在大学期间还选修了女性文学相关课程,对女性意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入手,解读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但本论文的写作是以孩子为视角,将笔触集中在凌叔华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华的小说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华在其小说中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笔下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从而促进现今女性意识的更好发展。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及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指出凌叔华成为女性意识由向外索取客体转向自觉地对女性意识本体进行精心注目和审视的最早的女作家。这种内审为女性意识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

第二部分,论述凌叔华是怎样通过孩子这一视角来展现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的。主要结合其小说集(小哥俩)中的具体的作品从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以实证来论证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凌叔华小说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孩子视角的运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画面感的表现形式,这些都突出了凌叔华女性意识的表达力度,更能表现出凌叔华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凌叔华在写作中关于孩子的作品与冰心作比较,从她们写作孩子的目的、立尝角度的不同来突现凌叔华隐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识。突出凌叔华在五四时期所展现的独特女性意识。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但长期以来,众学者对于凌叔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写作独特性以及她与契诃夫、曼叔菲尔德的比较上。但是较少有学者关注凌叔华作品中在儿童视角下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这是关于凌叔华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毕业论文结束语。例如: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何清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合集3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专升本xx班的xxx,我的论文题目是《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保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