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发生聚集性疫情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院发生聚集性疫情应急预案1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二)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疫情报告管理组: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医技组: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二、报告

(一)及时报告,根据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住处报告(试行)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及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将突发事件情况的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二)感控科、医务科协同科室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传染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

三、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协调工作,防止相互推委。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四、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根据专家对聚集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初步诊断、发病原因,隔离病人,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做好医务人员防护。

1、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2、确诊病人,严禁离开隔离区。

3、保护易感人员,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

4、对高危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应配备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二)严格处理医疗废物及感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双层垃圾袋、密闭防渗漏运送至暂存处。

(三)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控科负责督查。

(四)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五、常见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1.疫情报告。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不明原因疾病时,应立即报告感控科,由感控科逐级向分管院长、院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3.实施空气、飞沫传播隔离。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原则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现就地隔离治疗,及时采样检测,必要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4.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7.交通卫生检疫:根据疫情形势,采取严格交通检疫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人或疑似病人,防止疫情借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传播。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报告感控科→感控科逐级上报疫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处理→交通卫生检疫

(二)鼠疫应急处理流程

1.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了解疫情的发生经过和发展情况,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

2.核实诊断(确诊时限要求2天内)。个案调查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结合病人淋巴液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3..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4.隔离治疗病人与疑似病人。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4、消毒隔离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5、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五、应急准备

(一)做好物资储备。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市(区)卫生健康局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种物资(包括抢救治疗必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救治设施、设备做好登记备案。各科室对缺少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要尽快填平补齐,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并处于可用状态。

(二)做好应急值班。根据医院应急值班安排,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切不可擅离职守。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应急机制和流程,保障应急工作通畅开展。

(三)做好各领域的具体应急流程和应对措施。包括医院出入口预检分诊、医院病房封闭管理、所有出入人员管理、住院患者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各细分领域的具体防控应对措施和发生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后的应急流程等。

六、防控措施

(一)实施分层、分级处理原则,逐级处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在门诊通风良好的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点,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和登记报告工作,填写《发热门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初步筛查登记表》,同时对接触过患者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

(二)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无关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建立与患者、患者家属的线上沟通渠道,争取其亲属的理解支持;及时对外公布院内的防控形态,以免造成患者及亲属的`恐慌。疫情期间禁止探视,禁止探视人员

进入住院部,以免交叉感染。疫情防控期间不接受任何家属外带食品或用具进入医院。

(三)病例发现与报告。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开展新冠肺炎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在新冠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四)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以及有无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五)医院各病区备好隔离房间。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住院病例应立即单人单间隔离治疗。同时同一房间的其他患者相对集中隔离观察,开展进一步排查。

(六)原则上对于病情不紧急、不严重的患者不安排入院。发热病人在入院前均应采集咽拭子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并经过详细的“新冠肺炎”排查后收治入院。

(七)指定一个病区作为新入院发热患者的集中收治病区,并实行单人单房隔离治疗。

(八)发现疑似及确诊病例应按政府规定程序收入相应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转运疑似和确诊病例前,须报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后,经拟收治的定点医院专家会诊评估,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同意后再转诊。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九)封闭医院侧门,留医院正门作为进出口,入口处设立临时预检分诊和体温监测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须经过体温筛查、流行病学疫情接触史评估分诊以及登记相关信息后方可进入诊区就诊。限制就诊陪同人员数量,所有进入院内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十)所有诊断尚未明确的发热病人不得进入本院病房区域,如确实因病情需要进入本院就诊,需提供发热门诊重点医院排除新冠肺炎的诊断证明书和病历。对于分检排查出的可疑病例,将其安置在我院的临时隔离观察室,并通知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安排专家在2小时内来院进行排查。

(十一)做好所有人员健康监测筛查和流动管理。建立早晚检测制度,每日安排专人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和其他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者按规定报告,进行单人隔离并开展进一步排查。

(十二)对临床科室的陪护人员要求不得外出;对医院的安保人员要求不得与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做好自我防护。

(十三)为减少人员流动,暂停住院病人的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外出病房的机会;进入门诊的就诊患者和亲属要求就诊后尽快离开,不得逗留以及走动到除门诊外的其他院区。

(十四)医院膳食组要求每位员工原则上不得在饭堂集中用餐,个人自带饭盒打饭回科室进食,减少员工聚集。

(十五)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就地隔离,并报告领导小组和启动科室应急预案,逐级上报。由医院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和区(市)有关专家会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原则上转诊至定点收治机构隔离观察或诊治。

(十六)做好院区环境清洁消毒。认真执行通风、消毒制度,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医院每天安排专门人员对全院所有工作区域、居住区域每日定时通风、定时消毒,特别是加强对病房、门诊等重点活动场所的消毒,做好医院垃圾、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加强医院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管理。

七、预检分诊点设置

1、单独设立预检分诊点,不适用导医台代替预检分诊点。

2、对发热患者及陪同人员给予并教会佩带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有市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详细登记。

3、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且有症状者应及时告知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同时电话报告医务部、院感科。

4、预检分诊人员应按一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同时做好手卫生。

5、经预检分诊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预检人员发生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6、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设在急诊科,标识醒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发生聚集性疫情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院发生聚集性疫情应急预案1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二)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疫情报告管理组: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医技组:成员与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争预案同。

二、报告

(一)及时报告,根据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住处报告(试行)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及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将突发事件情况的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二)感控科、医务科协同科室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传染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

三、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协调工作,防止相互推委。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四、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根据专家对聚集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初步诊断、发病原因,隔离病人,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做好医务人员防护。

1、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2、确诊病人,严禁离开隔离区。

3、保护易感人员,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

4、对高危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应配备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二)严格处理医疗废物及感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双层垃圾袋、密闭防渗漏运送至暂存处。

(三)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控科负责督查。

(四)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五、常见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1.疫情报告。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不明原因疾病时,应立即报告感控科,由感控科逐级向分管院长、院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3.实施空气、飞沫传播隔离。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原则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现就地隔离治疗,及时采样检测,必要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4.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7.交通卫生检疫:根据疫情形势,采取严格交通检疫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人或疑似病人,防止疫情借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传播。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报告感控科→感控科逐级上报疫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处理→交通卫生检疫

(二)鼠疫应急处理流程

1.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了解疫情的发生经过和发展情况,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

2.核实诊断(确诊时限要求2天内)。个案调查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结合病人淋巴液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3..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4.隔离治疗病人与疑似病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