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1
一、演练目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提高学生在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方面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周六上午10:10-10:3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等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信号为连续长哨声,表示发生地震,学生应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主震结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为两个长哨声,表示学生应进行疏散(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定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信号为钟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10分钟)
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时,全体师生应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时,全体师生应立即有序快速地前往指定的疏散集合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时,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进行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通过这次地震应急避震和疏散演练,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的危险性,学会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行动,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演练也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演练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们在面对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2
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做到临震不乱、处危不慌、科学决策、行动迅速、处置有力。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现场总指挥
应急避震:当堂任课老师
应急疏散、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组老师
医疗救助、医务人员、体育老师
演练安排:
1.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2.演练地点:教学楼及广场
3.演练时间:
4.演练内容:
应急避震: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应急疏散: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老师应在每层楼梯把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4)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5)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级部主任报告,级部主任再向校长汇报。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3
一、紧急疏散原则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师生的安全和减少损失,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指挥得力,谨慎从事,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
二、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紧急避震
1、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采取卧倒或蹲下的姿势,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子下面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不被砸到,但不要靠近窗户。可以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者用书包顶住头部。
3、在躲避时,可以采取以下姿势:一只手用来保护眼睛,防止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桌子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将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用枕头或其他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面朝下,头靠近墙壁,两只胳膊在额头前交叉,右手握住左臂,左手握住右臂,额头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里的幼儿,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户边。
6、在教室外的幼儿,应在教师指挥下跑到空旷的地方,用双手保护头部,避免被砸到,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照预先分工,迅速检查每个教室的避震情况,发现有不合适的措施,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根据幼儿园各年级所处位置和幼儿年龄特点,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如下:
1、拉响警报:听到警报(铃声)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组织本班幼儿立即躲到桌子下面。如果2分钟后没有大家反应,幼儿可以再次拉响警报(铃声),各班级应立即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2、撤离路线:大一班幼儿从右边楼道下楼直接到操场,大二班幼儿从左边楼道撤离到操场,小班幼儿从右边楼道迅速撤离到操场西边的开阔地,中班幼儿从左边楼道撤离到操场。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教育幼儿,地震时第一不能跳窗户,第二不能争先恐后地往外挤,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小朋友一起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者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出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将小班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要有秩序地撤离。要求:①、上课时发生地震:1、保持镇定,采取就近避险措施。2、必须按照疏散路线疏散,各班级成两路纵队通过走廊,以免碰撞、拥挤、踩伤。疏散时要按指定路线行动,不要拥挤。3、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窗户。4、各班教师负责指挥幼儿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有秩序地将学生撤离到操场。5、各门口要有教师指挥。6、疏散过程中,让幼儿用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7、疏散过程中,要快速前进,排队有序,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8、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9、各班幼儿到达集中地后,幼儿要蹲下,保护头部。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园长汇报。②课间发生地震:1、值班教师、值周教师负责组织住校幼儿疏散。2、转向处有教师或管理员指挥幼儿通过,避免碰撞、踩伤。3、要求值班教师每人自备手电筒。4、教育幼儿如遇灾情,要听从指挥疏散。
(三)自救互救疏散后,各工作小组应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震后的自救工作。
三、灾情速报
(一)灾情速报对象:灾情内容应向上级地震部门、政府、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各专业防救组责任单位汇报。
(二)灾情速报的内容包括:震感、人口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情况。
(三)速报程序:
1.幼儿园应急疏散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在1小时内了解以下情况:
(1)影响范围:指地震造成的有感程度和破坏范围。
(2)人口影响:指人员伤亡情况。
(3)经济影响:指地震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与破坏情况,以及对当地生产的影响程度和家庭财产的损失等。
2.地震灾情的速报应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和按程序速报的原则进行。
3.灾情速报人员分工如下:
(1)指挥组:___、___(收集和了解地震及震后的全面情况,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疏散组:___、___、___(到达疏散地点进行报告)。
(3)医疗救护组:___、___、___(汇报人员伤亡情况)。
(4)消防治安组:___、___(报告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5)宣传报道组:___(总结汇报此次地震的总体情况)。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4
一、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我们的幼儿园在破坏性地震预报发布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发生人群挤压、踩踏的事故,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了本预案。
二、应急机构的组成
我们设立了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
组长负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实施本方案,对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迅速了解判断,协助组长确定应急方案,组织各组按预案进行疏散、救护、联络、保卫、宣传教育等工作。
成员包括各班老师、保育员、食堂人员和门卫。
三、组织落实,宣传到位
1、加强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前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例如,天旱井冒水、无雨水变浑、喷气又发响等水的变化,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等动物的变化。在上课期间,教学楼、办公楼内的通道和大门都不加锁,教室的两扇门也不加锁,楼道内不堆放杂物,保证所有通道畅通。
2、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地点。
3、幼儿园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的抢险队伍,由园长统一指挥。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地点。加强安全预防教育,使每一位师幼都熟悉紧急疏散的线路,学习自救自护知识,随堂教师都要熟悉组织工作。
4、各班要训练有素,能够随时以单、双列纵队有序快速地撤离教学区,到达操场指定的地点集中,并迅速清点人数报告到负责人。
5、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紧急情况,立即发出紧急情况信号,并向110报警。报警后,根据地震险情的情况和部位,向周围人员发出险情信号,并通知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接到险情的报警后,应迅速按照紧急情况安全疏散应急预案,进入各自的工作部位,疏散人员。
四、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1、幼儿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防震、防灾工作制度。
2、幼儿园制定了防震计划,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3、幼儿园及时检查并消除校内防震的隐患,加固需要加固的地方,拆除需要拆除的物品。
4、合理摆放物品,保持楼道通畅,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地方。
五、紧急疏散具体安排
(一)紧急避震
1、听到警报声时,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采取俯卧或蹲下的方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不被砸到,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时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用课本等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靠近墙,双手在额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旁边。
6、疏散后的集结点应选择空旷的地方,并用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照预案分工,迅速到教室检查避震情况,发现采取不正确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1、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各班也要指定专人学生指挥)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快步、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到达操场指定的集合地点。
2、班级撤离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快速自然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教室,不要惊慌失措、快速奔跑,以免造成秩序混乱。
3、撤离线路及集合地点:
小班和中班、大班及学前班的幼儿直接从教室的前后门口跑向活动区。楼上大班幼儿分成两路进行疏散。
集合地点及相关要求:
地点:幼儿园操场
要求:各班幼儿务必按照指定的楼梯和线路撤离;疏散时不能拥挤,不能等人排队,要自然形成单列纵队;不能大声喧哗,要保证有效指挥;幼儿进入操场后,按照广播操队形站立,双手抱头下蹲,并由指定学生清点人数后报告到指挥处。
六、纪律要求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幼儿园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头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全园职工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4、本预案从20__年__月__日起正式施行。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5
一、演习时间、参加人数、地点、内容
时间:20__年4月22日9:30——10:30
参加人数:全体幼儿和教职工
地点:幼儿园内
内容:地震、火灾报警及教室遇到地震、火灾时的安全疏散
二、演习领导小组及应急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配班教师
三、准备工作
1、准备警报声;
2、各班教师组成二组:负责幼儿安全疏散、幼儿安全教育;
3、师生事先熟悉园内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处,下楼梯方法、顺序、路线;
4、幼儿园楼道安全疏散示意图
5、每人准备灭火器和湿毛巾一份
四、疏散原则
1、一楼为先,二楼为后;靠近楼梯班级为先,远离楼梯班级为后;
2、听到演习警报后,带班教师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与配班教师以最快速度有序地组织和带领幼儿按逃生路线疏散、逃离。
五、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
1、幼儿在教室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听到警报时,不要慌张,要镇静,保持清醒的头脑,然后按照拟定的路线进行迅速疏散、逃离。
要求:
(1)听到火警后,各班老师迅速打开教室门,指挥幼儿用毛巾捂住口鼻,排成1-2排,低下身子,沿墙角边有秩序的撤离;
(2)教师引导幼儿逃生时,教育幼儿不要抢道、不要惊慌;
(3)教师要组织幼儿有序撤离,带班老师前、配班老师后。确保没有幼儿被漏下。
(4)地震警报后,老师有序带领幼儿拿起书包护头蹲下。
2、重点危险地带专人把守(楼梯口、楼道转弯处)班级人员分工明确(队伍前、中、后位置安排到位)
3、集中大操场
要求:各班清点并报告人数,组织幼儿有序排队
4、演习结束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6
一、演练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安全应对工作,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
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演练时间
每学期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演练指挥机构和组织系统
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组织和现场指挥。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紧急救援、后勤保障四个专门工作小组
(一)行政秘书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学校灾情险情汇总及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通讯联络,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教育局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并视情请求援助。
(二)避险撤离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确定临时避险场所,维持秩序,保护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当班科任教师承担所在班级学生紧急避险的指导任务。
教务处人员、当班课任教师、其他在校教师共同承担紧急撤离的指导任务。
当班科任教师应该随当班学生一起撤离,并注意保护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段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操场、田径场等临时避难场所或者校外避难场所。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三)紧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负责险情和灾情检查和本校救援。在外援部队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灾情险情,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五、应急演练科目与预期目标
(一)紧急避险
1、教室内人员(重点):
1)指挥部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笛笛笛”三响短促哨声)。
2)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脚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笛笛,笛——”两急一缓)。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2、教室外人员:
在教室外的同学,立即跑到操场,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站立在空旷地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3、教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4、学生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行动,把桌椅挪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5、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应切断电源。
(二)紧急撤离
1、撤离路线:
2、各楼层负责人:
一层__、二层__三楼__
3、教室内学生疏散安排如下:每班靠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1、2组从前门,3、4组从后门按座次撤出教室在走廊排队,以班为单位有序撤出。学生由正在上课的老师负责疏散,班主任如没课,应立即到班级所在楼层楼梯处疏导学生。在撤离途中,如出现拥挤摔倒,后面学生及楼梯口应立即大声喊“停”同时停止不动,各班老师招呼本班学生停下,等险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顺序撤出。
4、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按照出操的路线有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迅速到达站操的指定地点整队。如两班学生在楼梯口相遇,按先到先下的原则,后到的班级主动停让,不得强行抢先。
5、学生到达操场后以班级为单位集队,双手抱头继续保持下蹲姿势。各班主任应立即点清人数,向年级组长报告,年级组长向撤离组组长报告,撤离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6、各年级向行政秘书组组长报告各年级教师撤离情况,行政秘书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7、5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两声长哨“笛——,笛——”),结束演练,恢复出操队形。
8、指挥长总结和评讲演练情况。列队回教室。
组织演练循序渐进。以后逐步增加难度,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增设其他演练科目,如:
1)被困救援;
2)医疗救护;
3)火灾扑灭;
4)通讯联络
演练科目的用时长短和难易程度,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进行策划。
六、演练行动方案
(一)约定行动指令信号
1、信号使用工具:广播发令。
2、信号各类名称:
(1)“笛笛笛”急促的三连声,意为演练启动暨紧急避险;
(2)“笛笛,笛——”两急一缓,意为紧急撤离;
(3)“笛——笛——”舒缓的两连声,意为演练结束暨解除险情。以上演练行动指令也可以通过广播系统直接发送。
(二)演练预备
1、演练前一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集中宣传活动,并为全校参加演练的师生举办一场以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为主的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2、组织师生学习和研究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熟悉内容,掌握避险方法,明确避险场所和撤离路线以及避难场所。
3、演练科目、紧急避险方式、紧急撤离路线及学生分流、临时避难场所及其分配和自救互救方案的设计等事宜,可以让参加演练的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后加以修改完善。演练启动时刻的设定只由指挥长掌握,必须保密,以增强演练的实战性。
(三)演练要求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3、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4、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四)应急演练程序
1、假定地震发生,指挥部发出启动演练暨紧急避险指令。
2、师生就近紧急避险。
3、假定第一波地震平静,指挥部发出紧急撤离指令。
4、师生紧急撤离,疏散到操场。
5、指挥部定点召集各组负责人:
①避险撤离组报告安全撤离师生人数、受伤人数和受伤情况以及可能被困人数;
②紧急救援组报告校舍受损和人员被困情况;
很多人不知道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1
一、演练目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提高学生在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方面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周六上午10:10-10:3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等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信号为连续长哨声,表示发生地震,学生应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主震结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为两个长哨声,表示学生应进行疏散(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定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信号为钟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10分钟)
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时,全体师生应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时,全体师生应立即有序快速地前往指定的疏散集合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时,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进行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通过这次地震应急避震和疏散演练,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的危险性,学会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行动,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演练也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演练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们在面对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关于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演练方案精品2
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做到临震不乱、处危不慌、科学决策、行动迅速、处置有力。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现场总指挥
应急避震:当堂任课老师
应急疏散、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组老师
医疗救助、医务人员、体育老师
演练安排:
1.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2.演练地点:教学楼及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