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机关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机关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及时、规范开展相关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损失,提升各单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响应、快速处置”原则制定此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XX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XX)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编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XX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发生在其他地区且有可能影响机关单位、安全生产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在区委领导下,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响应、密切协同的原则,开展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网络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对本地区本部门网络安全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负责人,主管网络安全的领导班子成员是直接负责人。

1.5 事件分级。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四、除上述情形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主管部门。

区机关单位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区机关单位办事机构,统筹协调全区涉机关单位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2.2 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包括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应急救援科、危化科、执法科、综合协调科、应急指挥科、基础科等部门。

各监管部门在局网信办的统筹指导下,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

2.3 网络运营者。

网络运营者(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本单位网络安全工作主体责任负责本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

包括制定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4 支撑机构。

区机关单位网信办联合区公安分局负责我区机关单位、安全生产领域内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工作,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预警通报,以及网络安全保卫和专项通报工作。

2.5 应急联动机构。

其他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在区网信办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应急联动,做好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

3.预防预警。

3.1 预警分级。

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分别对应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3.2 预警监测。

6.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和区网络安全重点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人员、物资和经费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6.1 机构和人员各部门、各单位、各镇街要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

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要将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知识列为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内容,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及技能,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并在年度网络安全工作总结中将演练情况报区机关单位。

6.2 物资保障。

各相关部门、各镇街、危化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网络与信息系统设备储备工作,并在年度网络安全工作总结中将储备物资清单报区机关单位。

6.3 经费保障。

依照区政府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保障规定执行。

6.4 责任与奖罚。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区委网信办对网络安全事件机关单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区委网信办对不按照规定制定预案和组织演练,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网络安全事件重要情况或者机关单位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出处分建议;构成犯罪的,由区公安分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附则。

7.1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区机关单位负责解释。

7.2 预案管理。

区机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评估修订本预案。

各网络运营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本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机关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中心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减少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坚持定期演练与常备不懈相结合;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做好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工作。

(四)事件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中心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应急小组应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中心领导,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小组应立即组织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介入,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六、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应急小组成员应时刻保持手机畅通,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应急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应建立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

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

(四)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中心年度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教育和培训

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入相关处室年度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

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准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

(二)预案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

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责任与奖惩

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建立分级布置、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中心按预案的规定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物资等进行验证,并以演习的评定结果作为是否有效落实预案的依据。

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机关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安全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1.负责人:xx

2.信息安全技术人员:xx、xx

三、应急措施及要求

1.各院系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全面地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网站配备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计算机机房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上网电脑专人专用和日志留存。

3.信息中心要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4.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