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时,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下面小编整理了检验科化学危险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为了有效预防试验室污染,有效应对试验室突发污染事务,保证明验结果的科学精确,保障试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平安,防止试验室污染对四周环境造成严峻污染,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限制和试验室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试验室污染事务及平安事故时,能刚好、规范、科学、快速有效地限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发生的、和试验室平安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全部事务。主要包括:
1.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试验室污染事务;
2.工作人员受到试验室内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侵害;
3.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试验室事务。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行预料因素所引起的试验室其他污染事务。
当出现以上适用范围中的随意状况,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管理小组
有化学危急品平安事务应急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制定试验室平安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试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试验室化学危急品平安事务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发生突发事务后应急处理小组全体成员,应马上按试验室污染突发事务处理的技术规范,实行有效措施限制事务、调查缘由,削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
1.加强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对试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试验室平安行为应按《试验室生物平安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加平安意识,合理完善试验室平安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退平安隐患。试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平安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峻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运用纪录,填写精确。每次运用后刚好登记,发觉遗失或被盗,马上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觉和试验室平安事故有关的人员损害应马上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刚好发觉平安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限制措施
1.对试验室平安事务综合评估
1.1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事务发生的缘由、接触人员的发病状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1.2对污染的物品、区域、侵害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确定事务的性质和危害。
1.3对污染区及其四周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务,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峻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实行相宜的防护措施。
2.现场限制措施
2.1依据试验室平安事务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试验室或试验区。
2.2对于受到试验室平安事务影响的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试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点。对于事务中的高暴露人群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视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寻,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
3.对于查明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4.对受到污染试验室等全部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详细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5.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峻危害公众健康事务时,应马上上报有关部门,必要进行人员疏散。
3.追踪监测
追踪事务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上报和部门协调
刚好上报,报告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的事务,马上上报公安部门,并和相关部门亲密协作,尽快查明下落。对于受到侵害事务的试验室人员,主动和医疗部门协调,供应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应急处理程序
1.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1假如试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再依据毒物的性质实行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1.2假如试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1.3假如试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簇新空气进行试验室。假如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马上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簇新空气。
1.4经口中毒者,要马上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留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爱护胃黏膜的原则。
2、严峻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依据《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务调查处理》其次章第四节急性化学性损害调查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置。
六、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加强科学探讨,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试验室规范化建设。
2.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试验室平安的监测和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试验室工作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试验室要定期自查,建立试验室检查制度。
4.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医院安全稳定,预防和遏制化学品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突发事件,检验科为重点监管部门。在检验过程中,所用到的化学品具有用量大、腐蚀性强、挥发性强、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这些药品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因操作不当或存放不合理,将会造成大量危险化学品的外漏,有可能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和人员中毒、死亡等严重后果,其破坏性相当严重,会直接影响整个医院及周边环境。
第三条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原则:强化管理,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条块结合、依法处置的原则。
第四条
医院成立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对医院依法处理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监督和管理。
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
(一)修订医院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研究制定医院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措施和程序;
(三)负责指挥医院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控制危害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及时向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四)负责医院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五)负责医院化学危险品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不断改进医院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预防与控制
(一)严格遵照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的管理,责任到人,预防和应急火灾、爆炸的发生。
(二)严格执行医院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控制危害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三)化学危险品必须存放于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箱内,进行分类存放,文字标识清楚。应有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账目和管理制度。
(四)在化学品的运输和使用时,应注意不要洒落、碰撞并戴好防护用品。如有洒落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处理好现场,在化学品使用完毕后应密封放于指定位置。化学危险品使用现场应有化学品性能资料,便于查阅。
(五)在岗操作人员应认真进行岗位检查,发现事故险情,应立即上报化验室主任,并及时通知与本岗有关联的岗位,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损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
(六)强化医院化学危险品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不断改进医院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应急响应
(一)化学危险品接触处置方案
(1)工作人员发生标本污染、针刺伤等时的应急预案
1.1化学危险品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1.2化学危险品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1.3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2)工作人员发生化学污染时的应急预案
2.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化学危险品灼伤的应急预案
3.1碱类灼伤
3.1.1皮肤应立即用洗眼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3.1.2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洗眼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3.2酸类灼伤
3.2.1一般酸灼伤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3.2.2浓硫酸灼伤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强酸溅入眼内,用洗眼器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4)标本污染的应急预案
4.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4.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时,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二)化学危险品引发火灾处置预案
灭火的原则是: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2.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因为这些物质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作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不宜扑救电器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事故处理及善后
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2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1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2.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划分事故责任,确定是突发的责任,人为责任,还是仪器设备、材料、结构和试剂等自身缺陷引起的责任,等待处理意见。
3.发生事故的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单位、部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恢复日常医疗工作。
为保障科室各实验室正常和安全运行,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迅速、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根据《XXX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本应急预案为检验科各实验室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生物污染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基础参考应急预案,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更加专业化、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应急预案。
(二)检验科安全领导小组为科室各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机构,负责督促各实验室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场处置指挥和后续处理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为本实验室安全应急工作管理人和责任人,须做好本实验室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
(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验室人员应增强安全意识,充分认识事故危害,掌握防护和应变措施,注重预防,尽最大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救治、后处理;先处理、后报告的应急处理原则。
二、事故处理程序
(一)现场人员根据相关应急处置办法,安全、妥善开展紧急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临时负责人可根据情况第一时间向消控中心紧急求助,同时报告科主任,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拨打110或119电话求助。
(二)科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挥现场处置工作;视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院安全领导小组及分管院长。
(三)在医院安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开展抢救、抢险,把损失、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常见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发生火情时,现场人员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1.首先确定火灾发生位置,并判明起火原因,何种物品着火。
2.迅速查看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是否会诱发次生灾难。
3.果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正确选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1)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着火,可采用水冷却法灭火;但对珍贵图书或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器灭火。
(2)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着火,应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器灭火。
下面小编整理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时,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下面小编整理了检验科化学危险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为了有效预防试验室污染,有效应对试验室突发污染事务,保证明验结果的科学精确,保障试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平安,防止试验室污染对四周环境造成严峻污染,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限制和试验室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试验室污染事务及平安事故时,能刚好、规范、科学、快速有效地限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发生的、和试验室平安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全部事务。主要包括:
1.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试验室污染事务;
2.工作人员受到试验室内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侵害;
3.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试验室事务。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行预料因素所引起的试验室其他污染事务。
当出现以上适用范围中的随意状况,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管理小组
有化学危急品平安事务应急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制定试验室平安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试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试验室化学危急品平安事务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发生突发事务后应急处理小组全体成员,应马上按试验室污染突发事务处理的技术规范,实行有效措施限制事务、调查缘由,削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
1.加强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对试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试验室平安行为应按《试验室生物平安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加平安意识,合理完善试验室平安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退平安隐患。试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平安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峻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运用纪录,填写精确。每次运用后刚好登记,发觉遗失或被盗,马上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觉和试验室平安事故有关的人员损害应马上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刚好发觉平安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限制措施
1.对试验室平安事务综合评估
1.1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事务发生的缘由、接触人员的发病状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1.2对污染的物品、区域、侵害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确定事务的性质和危害。
1.3对污染区及其四周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务,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峻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实行相宜的防护措施。
2.现场限制措施
2.1依据试验室平安事务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试验室或试验区。
2.2对于受到试验室平安事务影响的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试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点。对于事务中的高暴露人群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视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寻,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
3.对于查明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4.对受到污染试验室等全部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详细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5.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峻危害公众健康事务时,应马上上报有关部门,必要进行人员疏散。
3.追踪监测
追踪事务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上报和部门协调
刚好上报,报告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的事务,马上上报公安部门,并和相关部门亲密协作,尽快查明下落。对于受到侵害事务的试验室人员,主动和医疗部门协调,供应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应急处理程序
1.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1假如试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再依据毒物的性质实行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1.2假如试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1.3假如试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簇新空气进行试验室。假如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马上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簇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