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为了加强我院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师分级(限指临床)
(一)见习医师:医学院校毕业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
(二)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三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取得执业资格三年以上,尚未晋升为主治医师者。
(三)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者)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四)副主任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五)主任医师:(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
二、手术分类、分级
根据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Ⅰ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Ⅱ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Ⅲ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Ⅳ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各科手术分类、分级目录见附件,各科室只需掌握本科的手术级别。
三、参加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Ⅰ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Ⅰ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Ⅱ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Ⅱ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Ⅲ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Ⅲ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Ⅳ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Ⅳ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必须是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并按照我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准入管理)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Ⅳ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
(九)进修医师根据进修医师管理规定,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由科主任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科批准备案。
四、手术分级审批、授权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Ⅳ级手术: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须填写《手术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审核,分管副院长审批,医务科备案。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2、Ⅲ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3、Ⅱ级手术: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4、Ⅰ级手术:科主任审批,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各级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如遇到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特殊情况,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急诊手术规定处理,并于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二)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按照Ⅳ级手术审批、管理。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手术的;
4、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
5、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的;
6、高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经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7、外院专家来院手术的(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8、属于科室本年度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项目手术的;
9、年龄大于75岁的Ⅲ级及以上的手术。
以上9种手术,必须向医务科备案。
(三)急诊手术
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
(四)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在已填写的《新技术、新项目审批单》或《重大手术审批单》上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开展重大、高风险的新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上报医务科并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评审方能在医院实施。
五、外出会诊手术
本院执业医师受邀请到外单位或外地手术,必须按《执业医师法》和医院的管理规定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在本细则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
六、管理要求
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
2、手术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或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除正在进行的手术术者向上级医师请示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给病人会诊,未参加术前讨论,未办理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直系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
5、各级医师要严格执行“手术范围”,对经认定的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以上类似手术相关失误者,降一级参加手术,直至取消手术资格;重新申请手术级别,须经医院考核并裁定。
6、超范围医师手术的审批程序:开展规定范围外手术由所在科室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初定后报医院审核。对业务能力强,能开展高难度手术,因职称原因手术权限受限的医师,经过本人申请,科室同意,经医务科考核,报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并在医务科备案后准予超权限手术。
申请超范围的手术权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取得该级职称满三年。
(2)必须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主刀完成该类手术10例。
(3)普通医生申请由科室讨论通过,科主任签字,上报医务科。
(4)科主任申请由医务科审核,技术委员会讨论,院长办公会议通过。
(5)医务科保留《申请表》,申请医生保留复印件。
(6)医务科负责将每名医生的手术资格记入技术管理档案内。
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病人利益的有力措施,各手术科室及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手术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土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土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手术医师分级及准入
(一)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二)根据手术医师从事专业、手术资格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应明确手术医师可主持开展的手术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
1、资格准入:各级医师在规定的具有申报资格的相应手术分类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获得相应手术资格准入:做为一助完成例数>15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者;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经科室、医院两级评议通过者;每两年重新进行资格准入。
2、资格取消:对于同一项手术操作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严重并发症或医疗纠纷者,取消其该项手术资格。
3、对取消资格者,当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时,再次经评定获得资格准入。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和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正常手术
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组长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组长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部分报医政科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填写《手术备案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签署意见后报医政科备案,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5、开展重大探索性、科研性以及纳入军队医疗机构临床准入管理的手术项目,应按规定报上级卫生部门审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二)手术审批权限,原则上是逐级审批。
1、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审批。
3、重大、疑难、致残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由病房主治医师提出报告,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审定,报医政科请示分管院长审批。由经管医师填写手术备案表,科主任和业务院长签定后才能手术。
4、一般急诊手术由当班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批准,急重症需报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批准。
5、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审批,特殊情况经科主任批准,可将手术分级标准的档次提高或降低。
6、进修、实习医师无手术审批权。
7、未经批准而越级或未按上述规定履行手术审批程序而自行手术者,由手术者个人承担一切责任。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为了加强我院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师分级(限指临床)
(一)见习医师:医学院校毕业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
(二)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三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取得执业资格三年以上,尚未晋升为主治医师者。
(三)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者)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四)副主任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五)主任医师:(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
二、手术分类、分级
根据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Ⅰ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Ⅱ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Ⅲ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Ⅳ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各科手术分类、分级目录见附件,各科室只需掌握本科的手术级别。
三、参加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Ⅰ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Ⅰ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Ⅱ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Ⅱ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Ⅲ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Ⅲ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Ⅳ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Ⅳ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必须是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并按照我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准入管理)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Ⅳ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
(九)进修医师根据进修医师管理规定,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由科主任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科批准备案。
四、手术分级审批、授权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Ⅳ级手术: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须填写《手术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审核,分管副院长审批,医务科备案。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2、Ⅲ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3、Ⅱ级手术: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4、Ⅰ级手术:科主任审批,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各级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如遇到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特殊情况,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急诊手术规定处理,并于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