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计划及目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计划及目标1
工作安排
2023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发展特色产业、做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对照《某县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要求,全力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现将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任务全力落实。
出台《某县2023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某县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
2023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31.3万亩,总产量13.6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6.1万亩(含优质稻种植面积18.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3万亩),再生稻1000亩,旱杂粮5.2万亩,种植晚稻900余亩。
二是大力开展耕地抛荒整治。
出台《某县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某县耕地抛荒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围绕“宜水稻则水稻、宜旱粮则旱粮、宜经作则经作”的思路,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复耕复种,2023年计划完成复耕面积9000亩,实际完成复耕面积9598.416亩,占全县抛荒总面积的56.12%。
三是杂交水稻制种稳步推进。
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万亩,平均产量233公斤/亩,比去年增产25公斤/亩以上。
四是烟草生产扎实开展。
全县烟叶种植面积6000亩,完成收购1.52万担,收购均价16.5元/斤。
六是积极推广稻油水旱轮作。
全县油菜播种面积10.3万亩以上,其中稻油轮作试点面积1.5万亩。
(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品”,全县杨梅面积达到10万亩,茯苓2320万窖(含县外)。
新增颗颗甜杨梅、红春园杨梅、红心猕猴桃、某硒米、富硒一号营养香米、苗香耕米等6个绿色食品;推进农产品“两证一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全县12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27家企业、36个产品纳入“身份证”管理平台,并实施了产品赋码。
举办以杨梅促销为主题的第九届杨梅节,在xx展某杨梅销售对接会,全年杨梅产量6.12万吨,产值达13.7亿元。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3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28万亩,总投资4582.83万元,项目涉及渠阳镇、藕团乡、平茶镇3个乡镇11个村。
已于10月21日陆续进场施工,当前完成建设内容的70%(预计到12月底),春节前主体建设内容全部完工。
二是农村厕所革命。
全面落实“首厕过关制”,全县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2417户(截至11月30日),完成2023-2022年两年目标任务的53.7%。
三是现代种业提升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农办种〔2023〕2号)文件精神,经答辩、评审,某县从2023年起每年获国家级制种大县奖补资金3000万元,5年共1.5亿元。
2023年完成编制《xx省某苗族侗族自治县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3-2025年)》《xx省某苗族侗族自治县水稻制种大县2023年度实施方案》并备案,目前正依照方案稳步推进,完成种子产业园提质升级。
四是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
通过网上公开遴选确定4家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已与全县规模养殖场签订粪污收集协议,与种植主体(5万亩)签订粪肥消纳协议,项目实施完成还田面积2万亩。
五是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
2023年建设资金332万元,完成新建冷库25座。
(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
一是做好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工作。
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建设,注册国家追溯平台18家、省“身份证”平台27家36个产品,将“两品一标”、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全部纳入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平台;新增绿色食品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1个;补天药业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开展重点水域禁捕工作。
(二)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全面协调和组织好农业产业化工作。
积极做好新一轮杨梅、茯苓、山核桃、杂交水稻制种、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稳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运营,继续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四)拓宽增收渠道,保障农民增收。
深入开展农民致富增收行动,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稳定提高农民从事种养业收入,推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深化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为主体的各项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全面落实惠农强农及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
积极对接国家政策,谋划项目,办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全面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整治“空心房”,拆除残垣断壁,确保乡村振兴按步骤、按计划有序推进。
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计划及目标2
为了进一步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贯彻中、省、__、__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配置,继续保持__消除贫困在全市的基准作用,现在根据__市乡村振兴3年行动方案(20__-20__)的精神和__乡村振兴配置会议的要求,根据我村的实际特别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整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__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配置,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__村扶贫成效,统一推进村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重点搞好特色产业发展、村落宜居建设、村风文明建设、村级综合管理、村民生活提升等工作。
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原则,全面推进__垭村乡村振兴建设。
二、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__村位于__市东北部,距城市60.2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属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区,是__14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二)人口状况:全村管辖8个村民组共356户944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2户225人,低保户4户7人,五保户7户8人,残疾人38人,劳动力501人,多年外出劳动者389人,党员30人。
目前常住户180户,550户,学龄97户,60岁以上老人267户。
(3)基础设施条件:现有沥青路面村道2公里,宽3.5米水泥社道5.7公里,环形水泥产业道2.7公里,堰塘11口,蓄水池15口,提水站1处,渠道2公里全村耕地1564亩,林地2600亩,林果面积582.49亩(其中柠檬214.2亩,猕猴桃222.29亩,雅柑100亩,红李46亩),水域面积65亩,设施农业面积47.5亩
(4)产业发展现状:全村现有柠檬214.2亩,猕猴桃22.29亩,大雅柑100亩,红李46亩,构树20亩,青椒24.5亩养殖肉牛30头,林下养鸡5000只,1千瓦联村光伏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达70万度。
成立4家专业合作社,成立1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五)农民生活水平:全村72户225户贫困家庭消除贫困,20__年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6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
三、工作目标。
以摆脱贫困为线索,继续巩固__现有摆脱贫困的成果,确保20__年顺利通过国家摆脱贫困,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现有产业等级,适时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建设,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继续保持现有基础设施,提高,根据产业发展适度配置部分基础设施,以村容村六化实施水平和六网建设水平为基础
四、工作的重点。
(1)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设施,推动产业升级。
1.扩大产业规模:在持续发展现有582.49亩林果产业的基础上,3社、5社、6社累计扩大柠檬153亩(153亩土地于20__年流转,但未实施土地整理的土地涉及120亩)7社、8社累计新栽培红梨70亩(70亩土地流转,整理)。
2社林下养鸡场周边与5社、6社相邻的100亩荒废耕地进行土地整理,发展果树种植,与现有林下养鸡场46亩红李果树相连发展。
加大与现有养殖业主的沟通,通过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充实现有4处肉牛养殖圈舍,努力使肉牛养殖达到200多头。
加大对外业主的吸引力,吸引业主在光伏隧道中发展菌类种植13亩,实现资源整合和利用,最终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设施,进行产业升级,使本村农民长期稳定获得土地流工人、园区红利等收入,年底农村居民
2.完善产业设施:增加现有3亩智能温室的电力设备和控制设备,使其能够正常使用,维护和修理44.5亩普通温室。
整备柠檬园区160米崩溃的产业道路,新建柠檬园区产业道路2.92公里。
加快__小学冻库建设进度,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同步推进柠檬初加工产业链建设。
若整改期满仍然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通报批评后还是无法完成的,依据相关组织程序及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追责、处理,处理结果将运用至年总考核、评优之中。
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计划及目标3
__村位于洪濑镇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东距泉州市区35公里,西离南安市区23公里,省道307贯穿全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全村总人口9051人,2551户。
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泉州妆阁—洪濑蜈蚣阁(溪霞村龙阁)20__年登上央视春晚,现省级申遗中。
20__年被南安市确定为美丽乡村整治村,20__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村”荣誉称号,20__年人居可支配收入23000元,村集体上年经营收入525800元。
为全面贯彻好党的__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村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为顺应我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工作,形成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示范村,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市场化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整合集体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盘活村集体现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二)村庄规划编制。
溪霞村位于镇区周边,按照科学发展、先引先试的总方针,抢抓村庄规划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溪霞村建设,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宜居、宜乐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
(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围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理垃圾杂物、清理乱堆乱放、填埋旱厕、裸房整治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广泛动员,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工作。
利用集体空地进行微景观项目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
使群众交通更便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优美,让乡村越来越美丽。
(五)加大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投入。
全力配合辖区内新侨中学做好学校操场征地及洪三小学扩建征迁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村集体经济不断的壮大,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对民生项目等项目的投入。
20__年拟建设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下墩公厕建设项目:在下墩片区建设公厕一座,面积35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个、男2个、残疾人1个),对周边场地进行绿化、硬化。
计划投资30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__年10月,负责人:
(2)全面拆除全村露天旱厕30个及主干道废弃禽畜舍和简易搭盖、违章搭盖等无利用价值建筑物、构筑物。
计划投资3.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完成年限:20__年10月,负责人:
(3)裸房整治工程
1、全村裸房存量约42座,今年计划完成裸房整治23座,重点整治村主干道两侧及村部周边的裸房。
计划投资110万,其中群众自筹110万元。
20__年12月,负责人:
2、村庄规划编制:通过《南安市洪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村庄空间开发管制范围,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措施,为各类开发建设行为规定必须遵守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对村庄发展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制定村庄规划。
3、下新厝片区危房改造项目:在下新厝片区进行危房改造,总建筑面积33742m2,计3幢高层住宅楼及绿化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由承包方垫资;完成年限:20__年底前向南安市人民政府报送方案,完成审批手续。
20__年12月全部完工,负责人:
4、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1)推进新侨中学运动场征地工作。
新侨中学征地35亩,征地户101户,已签协议88户,尚有13户未签订。
该项目投资资金224多万元。
(政府行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计划及目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计划及目标1
工作安排
2023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发展特色产业、做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对照《某县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要求,全力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现将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任务全力落实。
出台《某县2023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某县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
2023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31.3万亩,总产量13.6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6.1万亩(含优质稻种植面积18.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3万亩),再生稻1000亩,旱杂粮5.2万亩,种植晚稻900余亩。
二是大力开展耕地抛荒整治。
出台《某县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某县耕地抛荒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围绕“宜水稻则水稻、宜旱粮则旱粮、宜经作则经作”的思路,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复耕复种,2023年计划完成复耕面积9000亩,实际完成复耕面积9598.416亩,占全县抛荒总面积的56.12%。
三是杂交水稻制种稳步推进。
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万亩,平均产量233公斤/亩,比去年增产25公斤/亩以上。
四是烟草生产扎实开展。
全县烟叶种植面积6000亩,完成收购1.52万担,收购均价16.5元/斤。
六是积极推广稻油水旱轮作。
全县油菜播种面积10.3万亩以上,其中稻油轮作试点面积1.5万亩。
(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品”,全县杨梅面积达到10万亩,茯苓2320万窖(含县外)。
新增颗颗甜杨梅、红春园杨梅、红心猕猴桃、某硒米、富硒一号营养香米、苗香耕米等6个绿色食品;推进农产品“两证一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全县12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27家企业、36个产品纳入“身份证”管理平台,并实施了产品赋码。
举办以杨梅促销为主题的第九届杨梅节,在xx展某杨梅销售对接会,全年杨梅产量6.12万吨,产值达13.7亿元。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3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28万亩,总投资4582.83万元,项目涉及渠阳镇、藕团乡、平茶镇3个乡镇11个村。
已于10月21日陆续进场施工,当前完成建设内容的70%(预计到12月底),春节前主体建设内容全部完工。
二是农村厕所革命。
全面落实“首厕过关制”,全县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2417户(截至11月30日),完成2023-2022年两年目标任务的53.7%。
三是现代种业提升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农办种〔2023〕2号)文件精神,经答辩、评审,某县从2023年起每年获国家级制种大县奖补资金3000万元,5年共1.5亿元。
2023年完成编制《xx省某苗族侗族自治县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3-2025年)》《xx省某苗族侗族自治县水稻制种大县2023年度实施方案》并备案,目前正依照方案稳步推进,完成种子产业园提质升级。
四是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
通过网上公开遴选确定4家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已与全县规模养殖场签订粪污收集协议,与种植主体(5万亩)签订粪肥消纳协议,项目实施完成还田面积2万亩。
五是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
2023年建设资金332万元,完成新建冷库25座。
(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
一是做好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工作。
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建设,注册国家追溯平台18家、省“身份证”平台27家36个产品,将“两品一标”、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全部纳入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平台;新增绿色食品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1个;补天药业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开展重点水域禁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