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为教师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你知道优秀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吗?今天小编整理了7篇202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最热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种草莓》

⼀、教学⽬标

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字;掌握由⽣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清⽂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重点难点

1、掌握⽣字的⾳、形、义;朗读课⽂。

2、在⾃主阅读中理清⽂章的记叙顺序。

三、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揭⽰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果?

2、(出⽰图⽚)看,这是什么⽔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和味道?

3、这么好看⼜好吃的⽔果,要是能亲⾃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声地⾃由读课⽂,连读边标出⾃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轮流读课⽂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三)学习⽣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带⽣字的词语

(1)指名认读带点的⽣字,重点指导“铲(chǎn)、豌(wān)、酸(suān)”的读⾳。

(2)齐读⽣字。

(3)出⽰⽣词,认读⽣词。

草莓栽⾰淋⾬慢慢⼉⼩铲⼦

豌⾖趴蚕⾖酸味果汁

(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化⾳“慢慢⼉”,先⽼师范读,学⽣跟读,再从课⽂中找出这样的⼉化⾳来练读,如:“⼩苗⼉、花⼉、⼩果⼉、头⼉”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化⾳,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

2、⼩组讨论识记⽅法。

你认为哪⼏个⽣字难记、难写,你想⽤什么办法来记住它?(⾃由汇报⽣字的识记⽅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

(1)“栽”与“裁”⽐较,引导学⽣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和“⾐”分别代表什么,学⽣⽐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种在⼟壤⾥,“裁”是把⼀块⾐料按⼀定民就⼨展开。

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

栽裁

()⾐服()种()树苗()缝()剪

(2)“豌”:与“碗、宛”⽐较组词。

(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认识⼀位外国的⼩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课题:8⼩英雄于连

学⽣读课题。

⼆、初读课⽂,认识⽣字。

1、学⽣⾃由读⽂,注意不认识字的读⾳。

2、⼩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组最快。

3、教师抽读⽣字卡⽚,开⽕车认读,说⼀说识字⽅法。

4、学⽣读⼀读带有⽣字的句⼦。

5、指名分段读课⽂,⼤家评价。

6、想想课⽂讲了⼀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

1、创设情景,学习第⼀⾃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图⽚。

看到这个撒尿的⼩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主发⾔。

(3)请⼤家默读课⽂第⼀⾃然段,你知道这个孩⼦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

指名读句⼦。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2—4⾃然段

(1)⾃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段,联系全⽂,体会意思。

第⼆课时

⼀、复习。

1、抽读⽣字词语。

(3)联系上⽂和⽣活体验谈谈⾃⼰对第九⾃然段的理解。

(4)句⼦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彩也发⽣了变化,找⼀找,读⼀读,品⼀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近⽼舍

1、师⽣对话,交流各⾃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法。

2、找⼀篇⽼舍先⽣的其他⽂章,和好朋友⼀起读⼀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最热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孔⼦让路》

⼀、激趣导⼊,揭⽰课题

1、同学们,你让过路吗?你让过⼏次路呢?你是怎样让路的呢?(同学们畅所欲⾔,教师总结得出,导⼊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让路》⼀⽂,你和孔⼦⽐较⼀下,谁做得更好(板书课题)。

2、出⽰挂图,简介孔⼦。

孔⼦(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他的⼀⽣⾔⾏被他的学⽣编成《论语》⼀书,留传于世。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出⽰思考题和新字词,让学⽣⾃读课⽂。

①课⽂记叙了⼀件什么事情?(⽤⼀句话概括)。

②指名学⽣认读本课⽣字词。

2、课⽂记叙孔⼦给项橐让路。

3、开⽕车读⽣字词,纠正读⾳不正确的字,特别注意多⾳字:喝hē(喝⽔)hè(吆喝)

三、品读句段,朗读感悟

1、在课⽂中找出下⾯这两个句⼦,对照下⾯的思考题,⽐较朗读分析。

喂,⼩孩,快让开,我们的车要过去!

孩⼦,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

a、这两句话,分别谁对谁说的话?

b、句终号有什么不同?说话的语⽓有什么不同?

c、安排学⽣扮演⾓⾊朗读,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①⼩组讨论交流。

②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在课⽂中找出下⾯两个句⼦,体会朗读,分析孔⼦和项橐的特点。

孩⼦,你怎么不懂礼节?你挡住了车,误了我们赶路啊!

我不懂礼节?那么请问⽼⼈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教师点拨:这两个句⼦是孔⼦和项橐的对话。项橐抓住孔⼦讲“礼节”⼀句,连⽤了两个反问句,提出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答案是明⽩的,因为城是不能动的,车是可以绕道,且在城⾯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种礼节啊!由此可见,七岁的项橐是多么的机智、聪明。

3、指名学⽣朗读第11⾃然段,思考这⼀段写的是什么?分析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