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趋势下,日常生活中时常会进行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以下小编收集整理了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1

为及时有效处置新冠病毒疫情,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案(第⼋版)》《贵州省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指导意见》《贵州省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作⽅案》《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XX〕97号)等要求,切实做到⼀旦发⽣疫情,全⾯落

实“应检尽检、不漏⼀户、不漏⼀⼈”,有序组织开展全员新冠肺炎核酸采样检测筛查,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作⽅案。

⼀、⼯作⽬标

在1天内完成辖区在家⼈⼝第⼀轮全员核酸检测。

⼆、⼯作⽅法

1.划定采样点。我镇设3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样对象原则上每天不超过2000⼈。每个采样点相关⼯作落实到具体⼈员,确保采样⼯作责任到⼈。

2.设⽴采样组。准备核酸采样⼈员,设⽴32个核酸采样组。每组核酸采样⼈员2⼈,⼀次1⼈采样,⼯作2⼩时轮换⼀次,每天每组采样1500⼈左右。每个采样点配置与采样组相匹配的组织发动、测温扫码、信息登记、场地布置及消杀、物资配备、秩序维护、样本转运等⼯作组。

3.设置采样点。地点固定、通风良好、空间较⼤的场所,需按照“三区两通道”(指传染科为隔离病⼈与易感者所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员通道和病⼈通道)进⾏设置,由采样点负责⼈负责落实选点任务。

4.采样点设施设备准备。采样点采样组提前⼀天领取并清点好相应物资(采样管及采样拭⼦、防护物资、消毒⽤品、采样登记表、医疗废物桶及垃圾袋、标本转换箱等,由县级统筹)。各采样点帐篷、地⾯标识线、⼈⾏通道防护栏、警戒线、桌椅、笔记本电脑及采样所需各类标识标牌的印制及帐篷、桌椅、⾳响等物品就地由村或镇级负责,场地布置及消杀组要提前布置好采样点。

5.采样点布局。分为等候区、测温区、登记区、采样区、缓冲区、物资暂存区、临时隔离区和样本收集点,有效分散待检⼈员密度。等候区:设置⼈⾏通道,同时设置⼀⽶线保证等候⼈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等设施。⽼年⼈、⼉童、孕妇和其他⾏动不便者优先采样。测温区:测温扫码组在采样现场⼊⼝设置测温⼈员或⾃动测温门,对每⼀位采样居民进⾏体温测量,同时观察居民的健康码和⾏程码。登记区:由信息登记组登记被采样⼈员信息,绑定“健康贵州”核酸信息采样平台。采样区:配备满⾜⼯作需要的帐篷、风扇、适量桌椅,并为受检⼈员准备纸⼱、呕吐袋和⼝罩备⽤。标本如⽆法及时运送⾄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采样后样本由专⼈负责看管。缓冲区:空间应当相对密闭,可供采样⼈员更换个⼈防护装备。物资暂存区: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

配的防护⽤品、采样⽤消毒⽤品、拭⼦和采样管,户外消杀设备。临时隔离区:⽤于暂时隔离在采样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危⼈群。样本收集点:样本收集交接。

6.组织发动。由组织发动组负责核酸筛查⼯作的⼈群动员、宣传,分批组织受检⼈有序进场、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程码,到采样点进⾏核酸采样,并保持1⽶以上距离排队等候。引导居民指导居民进⾏现场扫码及个⼈信息填写,帮助⽆法填写信息的⼈群扫码录⼊信息,在登记前将⼈员分为10⼈⼀组。

7.秩序维护。由秩序维护组⼯作⼈员和志愿者组成,负责现场突发情况处置,做好采样现场采样秩序维稳。⼯作⼈员要熟悉采样点分区以及采样流程。

8.信息登记。采样现场明确专⼈负责对核酸采样对象的信息登记录⼊“健康贵州”核酸信息采样平台,每10⼈1组进⼊采样区域,扫核酸检测码开始采样,并有专⼈在旁边对检测码是否采样成功进⾏确认,并在试管上签名确认,确保有问题可追溯问责。

9.样本收集转运。由样本收集转运组根据本辖区采样点个数及采样点分布情况,确定样本转运车辆和转运组数量,确定每个转运组负责区域。每个组配备3⼈,其中驾驶员1⼈,转运员2⼈。由采样⼈员具体负责样本收集和包装,并与样本转运员进⾏交接,做好交接登记。转运⼯作统⼀配备转运箱,分批进⾏样品转运。

10.现场消杀。每个采样点配备消杀组2⼈,由疾控机构指导消杀队伍对采样点进⾏物品环境消杀和转运医疗废物。

三、技术规范

按照《印江⾃治县新冠病毒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作⼿册》执⾏。

四、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成⽴板溪镇新冠病毒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作领导⼩组,统筹指挥调度核酸采样检测⼯作。各部门要⾼度重视,主要领导亲⾃抓落实,确保核酸采样⼈员或⼯作⼈员第⼀时间到达指定现场。

(⼆)明确职责分⼯。各部门要统⼀思想,明确专⼈负责核酸采样⼯作,责任到⼈,制定本部门全员核酸采样⼯作⽅案,确保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保质保量完成。

(三)提升技能⽔平。所有参与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作⼈员要强化⼯作意识,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服务技能,切实履⾏好各⾃⼯作职责。

(四)防感染防扩散。所有参与全员核酸采样流程的⼯作⼈员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切实认真查看每个采样对象的健康码和⾏程码,严格落实针对疑似患者或⾼危⼈群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现场⼈员数量管理和秩序管理,坚决防⽌⼈员过于集中或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和病毒扩散。

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2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挥核酸检测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与处置中的⽀撑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案(第⼋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案(试⾏第⼋版修订版)》《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版)》和《陕西省新冠病毒⼤规模核酸检测指导⽅案》等⽂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案。

⼀、⼯作⽬标

经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员核酸检测后,必须在2天时间内,完成划定区域内所有⼈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确保第⼀时间检测,第⼀时间发现、第⼀时间控制、第⼀时间流调,为果断处置疫情奠定基础。

⼆、⼯作原则

(⼀)分级负责。按照县级统筹、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精准快速、全员覆盖的原则,由镇办指挥、卫⽣院实施、村级执⾏,合理划⽚、科学布点、摸清底数、备⾜物资、配齐⼈员,充分运⽤⽹格化管理模式,贯通县、镇、村和⽹格各级,确保按照标准要求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分级分类,重点管控。按照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般接触者;涉疫地⼈员、14天内到过涉疫地⼈员⾼风险地区⼈员、中风险地区⼈员;重点⼈群、低风险地区⼈员等圈层,由内到外,全⾯开展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传播趋势,以风险为导向,第⼀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并动态调整,精准确定核酸检测重点⼈群。

(三)梯次推进,精准施策。根据疫情形势,确定核酸检测策略。疫情前期,在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应⾄少先开展3轮全员核酸检测。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社区封控范围、核酸检测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检测范围和频次。原则上,隔离点和近3轮核酸检测出现过病例的镇办或村每⽇⼀

检,14天内出现过病例但近3轮核酸检测没有出现病例的街道或社区隔⽇⼀检,14天内未出现病例的地区可每5天⼀检。根据⽬标⼈群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确定采样⽅式,⼈群初步筛查可采⽤10混1实施筛查,中风险地区采⽤5混1,⾼风险地区⼈群、隔离点及其他重点⼈群采⽤单采,⼀户⼀管;县防防控办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结合实际降低混采⽐例,提⾼检测灵敏度。分区管理。镇疫情防控办启动应急检测响应,确定采样对象范围,统筹安排核酸采样顺序、时间、和采样地点。⾼风险地区及重点⼈群按照1:1标准进⾏采样检测;中风险地区按照及⼈群按照5:1标准进⾏混采检测;低风险地区及⼈群按照10:1标准进⾏混采检测.

(四)统筹调配,分级⽀援。疫情发⽣后,各村按照“先属地、后⽀援”的原则,⽴即统筹动员本辖区核酸采样⼒量开展⼯作,必要时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援。镇疫情防控办依据核酸采样能⼒缺⼝,统筹调度全镇核酸采样⼒量。

三、⼯作内容

(⼀)启动准备

1.采样布局,⽹格管理。各村⼈员数量,观⾳寺镇分为三个采样区,炉⼦坝村、孟家河村设置⼀个采样点,位置设⽴在炉⼦坝村安置点;包家沟村、观⾳寺村、前后沟村设置⼀个采样点,位置设⽴在观⾳寺安置点;⽑垭⼦村、安华庄村设置⼀个采样点,位置在安华庄村委会。

(⼆)摸清底数

各村对辖区村民进⾏摸底登记,建⽴辖区村民花名册,⾄少包括村民姓名、⾝份证号、家庭住址(具体到门牌号)和联系电话,掌握辖区村民基本情况,并做好信息安全保护,为全员核酸检测做好充分准备。

医务⼈员:负责标本采集、转运标本、临时隔离区的医疗保障、场地常规消杀。注:标本采集⼈员由区疫情防控办统筹分配,主要从市、县区医疗机构中抽调。

⼯作⼈员:村⽹格员、志愿者负责⾝份信息采集、引导、维持现场秩序安保。(参考⼈数见附表1)

2.物资配置

每个医疗机构需⾃⾏配备标本运送车1辆,负责定时将已采样的核酸样本送往指定地点进⾏检测。帐篷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统⼀调配。

保暖、防寒设施、桌椅、纸⼱、呕吐袋和⼝罩等其他物资均由采集点负责⼈和村联系⼈配备。

⽤⽔、⽤电、⽹络由采集点⾃⾏就近协调、责任到⼈。

3.采集点与村配置

五马卫⽣服务中⼼(祁志红)负责采集点2个:

焦家庄村委⼤院:焦家庄、南⽯槽、喜峰、北⼭头、中⼭头、南⼭头、⼩⼭头

北董村委⼤院:北董、秦家庄、马坊头

(三)职责分⼯

1.街道包联职责

原则上根据疫情防控⼯作,街道包联村领导、⼯作⼈员的名单管理和配合样本采集⼯作。

2.各村职责

以“安全、就近、⾼效”为原则,根据街道的采集点设置情况(附表1),各村结合辖区⼈⼝、⼩区位置、⽹格等特点,合理分配⼈⼝数量并制定详细⼯作⽅案,包括通知、登记、宣传和现场保障等⼯作,分⼯明确、责任到⼈,做好被检测⼈员的组织⼯作。

3.医疗机构职责

各标本采集点的医疗机构要统筹本单位及所辖村卫⽣所,合理安排标本采集⼈员、贴标签及核对标本信息⼈员、转运标本⼈员、临时隔离区的医疗保障⼈员、场地常规消杀⼈员。

四、标本采集

(⼀)标识及信息登记

1.登记流程。⼯作⼈员在采集前收集并登记受检者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份证号、联系电话、采集地点、采集⽇期和时间)。

2.登记要求。持⾝份证实名登记,纸质登记表随标本送检前应当备份存档于采集点所在村,便于及时追溯受检者。

(⼆)采集⽅法

被采集⼈员头部微仰,嘴张⼤,发“啊”⾳,露出两侧咽扁桃体,采集⼈员将拭⼦越过被采集⼈员⾆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来回擦拭⾄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少3次。操作完毕后,将拭⼦头置⼊管中、拭⼦折断点置于管⼝处,稍⽤⼒折断使拭⼦头落⼊采集管的液体中,弃去折断后的拭⼦杆,旋紧管盖,将采集管置于稳定的置物架上。每例采集后采集⼈员均应进⾏⼿消毒。

五、医疗废物管理

各标本采集点要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以及省卫健委、省⽣态环境厅联合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技术指南(试⾏)》等⽂件要求,及时、有序、⾼效、⽆害化处置标本采集点相关医疗废物,有效防⽌疾病传播。各标本采集点要将相关医疗废物产⽣情况及时通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并做好相应记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要优先收集和处置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产⽣的相关医疗废物,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4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好⼤规模⼈群新冠病毒核酸采集、检测准备⼯作,切实保障⼈民群众的⽣命安全,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作预案,请各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

⼀、成⽴新冠病毒核酸采集、检测⼯作领导⼩组

组长:院长

成员:领导班⼦成员

职责:

1、统筹部署医院⼤规模核酸检测⼯作,组织制定⼯作预案,全⾯负责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集、检测⼯作。

2、根据市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部署,统筹调配相关医疗资源,组织协调全院各科室协同作战,确保完成采集及检测任务。

3、负责对外联络汇报、检测能⼒应急评估、检测信息收集整理上报等⼯作。

4、根据防控⼯作需要及时向卫健局提出援助需求。

⼆、⼯作原则

分⼯协作,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组织有序,确保安全。

三、适⽤范围

适⽤于xx市需要短时间内完成⼤规模⼈群核酸标本采集、检测时,指导和规范核酸标本采集、接收、转运和检测等⼯作。

四、成⽴⼋个专项⼯作组,明确责任分⼯

(1)⼊户采集,在每⼀户采集结束后,在被采集⼈员家门⼝脱掉隔离⾐、外层鞋套和外层⼿套后做好⼿卫⽣,将废弃的防护⽤品脱在医疗废物袋中进⾏按规范进⾏收集、包装、做好标识,并对其周围物表进⾏消毒(75%酒精)。然后到下⼀户采集⼈员家门⼝穿上新的隔离⾐、外层鞋套和外层⼿套,做好⼿卫⽣后对其进⾏采集。

(2)其他地点采集的,由各采集点为采样⼈员提供单独的穿脱防护⽤品场所。

4、接送采样⼈员车辆的消毒隔离:

负责接送⼊户采样⼈员的车辆要在每完成⼀个⼩区的采样⼯作后进⾏消毒。集中采集点的消毒,每次采集结束后,由采集点安排专⼈做好空⽓、物表消毒⼯作,做好消毒登记,留档备查。

六、核酸标本接收场所的设置及感控要求

1、根据要求,选择通风好、⾯积⼤、⼿机信号强、有⽹络wifi,与实验室近的场地作为⼤规模⼈群核酸筛查标本接收地点。医院⽰教室作为⾸选地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根据场地条件,划分和张贴等候区、消毒区、交接区等标识,并配备相关设备和消毒等设施和物品。

2、医院在核酸标本接收场所的室外指定地点,准备医疗废物桶和医疗废物袋等物品,⽤于社区送标本⼈员,送完标本后的防护⽤品脱卸。每位送检⼈员按照规范脱完防护⽤品,要⽴即进⾏双层包装、填写医疗废物标签后,⽅可离开。

七、⼈员队伍的准备

核酸采集队伍,由护理部牵头做好⼈员排班。

核酸检测队伍,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员排班。

其他临时岗位,院办牵头,相关科室配合抽调⼈员做好排班,加强⼈员队伍管理,动态增补调整,建⽴⼈员名册,

要求各队伍提前做好分组,分配班次,做好培训,随时做好参加应急采集、检测准备。⼀旦疫情需要,⽴即上岗⼯作。

附:各组第⼀梯队⼈员名单。

⼋、后勤保障

1、采集物资:由设备科,根据需要,做好采集所需耗材、防护物资等实物储备。护理部统⼀调拨和发放。

2、检测物资:药剂科、设备科,根据检测需要,开展核酸检测试剂、耗材、防护物资等实物储备,合理选择不受病毒变异影响、灵敏度⾼的检测试剂,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模核酸检测时我院需要承担的任务。

3、办公⽤品:总务科负责做好办公桌椅、等办公⽤品的保障⼯作,提前到位。包括4套桌椅、喷壶、笔,纸、医疗垃圾袋、各种标识等。

4、防护⽤品:核酸实验室负责第⼀批物质储备和各种交接表格的准备,后续由标本接收组组长负责。

4、实验仪器:设备科做好仪器的维护、检修⼯作。

5、外送标本所需车辆和⼈员:医务科及时安排救护车和驾驶⼈员,确保应急时刻拉得动、出的去。外送标本的⼈员由院办负责协调,做好标本在运输过程和交接过程的安全⼯作。

九、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

当核酸实验室检测设备出现故障时,为确保实验结果能够及时报告,要⽴即向设备科报备检修,对短时间内⽆法排除故障的,要及时上报给院长,由院长汇报给卫健局,及时将待检标本,委托给其他机构进⾏检测。由标本外送组按照要求及时进⾏转运。

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5

为有效应对处置可能发生的散发和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规范有序开展全员核酸采样工作,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施指南(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XX〕97号)、《湖北省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鄂防指发〔20XX〕211号)、《十堰市全员应急核酸检测组织工作方案》(十肺炎防指发〔20XX〕19号)等文件规定,为全面做好我乡全员应急核酸采样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明确职责分工,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要求,积极应对可能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在48小时内完成全乡全员应急核酸现场采样、标本采样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总体原则。全面动员,乡级统筹调度,属地管理实施,科学、规范、有序组织,实现辖区全部人群核酸采样应采尽采。

(二)采样原则。组织辖区居民在现住地就近采样,统筹考虑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确保各采样点满足需要、工作饱和。

三、组织领导

全乡全员应急核酸采样工作按照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架构组织实施,实行指挥长负责制。在乡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全员核酸采样指挥中心,对全员核酸采样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全乡全员应急核酸采样工作由乡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乡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实施。

四、应急响应

根据相应响应机制,乡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全员应急核酸采样通告,启动与结束全员应急核酸采样。乡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各工作组组长及属地组织、宣传部门、卫生院、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财政所、供电所主要领导在乡级全员核酸采样指挥中心集中调度。

五、采样工作安排

(一)采样方式。第一轮采样可以全部采用10合1混样采样,尽快筛查出感染人员。之后的全员核酸采样,按照高风险地区及高风险人群(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共同暴露人群、发热门诊患者等)按照1∶1单样采样,中风险地区可以按照1∶1单样或5合1混样采样,低风险地区可以按照10合1混样采样。

(二)宣传发动。制作、发布全员核酸采样通告(详见附件2),发送宣传提示短信(详见附件3),张贴核酸采样公告,广而告之。

(三)组织群众。各村、组向辖区居民采取登门入户、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居民参加核酸采样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提前组织群众扫码登记信息。

(四)采样点数量设置。以各村、组为单位,按照48小时内全部完成核酸采样的标准设置采样点数量,在全乡设置20个采样点,21个采样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采样台数量。

(五)采样点场地设置。采样点场地由各地村负责,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采样工作开始前,负责采样点设置的社区和采样工作队应就核酸采样人员分工、采样开始时间等进行提前沟通,确保采样工作安全、有序、高效,避免人群聚集。

1.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优先采集。

疫情常态化趋势下,日常生活中时常会进行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以下小编收集整理了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1

为及时有效处置新冠病毒疫情,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案(第⼋版)》《贵州省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指导意见》《贵州省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作⽅案》《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XX〕97号)等要求,切实做到⼀旦发⽣疫情,全⾯落

实“应检尽检、不漏⼀户、不漏⼀⼈”,有序组织开展全员新冠肺炎核酸采样检测筛查,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作⽅案。

⼀、⼯作⽬标

在1天内完成辖区在家⼈⼝第⼀轮全员核酸检测。

⼆、⼯作⽅法

1.划定采样点。我镇设3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样对象原则上每天不超过2000⼈。每个采样点相关⼯作落实到具体⼈员,确保采样⼯作责任到⼈。

2.设⽴采样组。准备核酸采样⼈员,设⽴32个核酸采样组。每组核酸采样⼈员2⼈,⼀次1⼈采样,⼯作2⼩时轮换⼀次,每天每组采样1500⼈左右。每个采样点配置与采样组相匹配的组织发动、测温扫码、信息登记、场地布置及消杀、物资配备、秩序维护、样本转运等⼯作组。

3.设置采样点。地点固定、通风良好、空间较⼤的场所,需按照“三区两通道”(指传染科为隔离病⼈与易感者所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员通道和病⼈通道)进⾏设置,由采样点负责⼈负责落实选点任务。

4.采样点设施设备准备。采样点采样组提前⼀天领取并清点好相应物资(采样管及采样拭⼦、防护物资、消毒⽤品、采样登记表、医疗废物桶及垃圾袋、标本转换箱等,由县级统筹)。各采样点帐篷、地⾯标识线、⼈⾏通道防护栏、警戒线、桌椅、笔记本电脑及采样所需各类标识标牌的印制及帐篷、桌椅、⾳响等物品就地由村或镇级负责,场地布置及消杀组要提前布置好采样点。

5.采样点布局。分为等候区、测温区、登记区、采样区、缓冲区、物资暂存区、临时隔离区和样本收集点,有效分散待检⼈员密度。等候区:设置⼈⾏通道,同时设置⼀⽶线保证等候⼈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等设施。⽼年⼈、⼉童、孕妇和其他⾏动不便者优先采样。测温区:测温扫码组在采样现场⼊⼝设置测温⼈员或⾃动测温门,对每⼀位采样居民进⾏体温测量,同时观察居民的健康码和⾏程码。登记区:由信息登记组登记被采样⼈员信息,绑定“健康贵州”核酸信息采样平台。采样区:配备满⾜⼯作需要的帐篷、风扇、适量桌椅,并为受检⼈员准备纸⼱、呕吐袋和⼝罩备⽤。标本如⽆法及时运送⾄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采样后样本由专⼈负责看管。缓冲区:空间应当相对密闭,可供采样⼈员更换个⼈防护装备。物资暂存区: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

配的防护⽤品、采样⽤消毒⽤品、拭⼦和采样管,户外消杀设备。临时隔离区:⽤于暂时隔离在采样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危⼈群。样本收集点:样本收集交接。

6.组织发动。由组织发动组负责核酸筛查⼯作的⼈群动员、宣传,分批组织受检⼈有序进场、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程码,到采样点进⾏核酸采样,并保持1⽶以上距离排队等候。引导居民指导居民进⾏现场扫码及个⼈信息填写,帮助⽆法填写信息的⼈群扫码录⼊信息,在登记前将⼈员分为10⼈⼀组。

7.秩序维护。由秩序维护组⼯作⼈员和志愿者组成,负责现场突发情况处置,做好采样现场采样秩序维稳。⼯作⼈员要熟悉采样点分区以及采样流程。

8.信息登记。采样现场明确专⼈负责对核酸采样对象的信息登记录⼊“健康贵州”核酸信息采样平台,每10⼈1组进⼊采样区域,扫核酸检测码开始采样,并有专⼈在旁边对检测码是否采样成功进⾏确认,并在试管上签名确认,确保有问题可追溯问责。

9.样本收集转运。由样本收集转运组根据本辖区采样点个数及采样点分布情况,确定样本转运车辆和转运组数量,确定每个转运组负责区域。每个组配备3⼈,其中驾驶员1⼈,转运员2⼈。由采样⼈员具体负责样本收集和包装,并与样本转运员进⾏交接,做好交接登记。转运⼯作统⼀配备转运箱,分批进⾏样品转运。

10.现场消杀。每个采样点配备消杀组2⼈,由疾控机构指导消杀队伍对采样点进⾏物品环境消杀和转运医疗废物。

三、技术规范

按照《印江⾃治县新冠病毒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作⼿册》执⾏。

四、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成⽴板溪镇新冠病毒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作领导⼩组,统筹指挥调度核酸采样检测⼯作。各部门要⾼度重视,主要领导亲⾃抓落实,确保核酸采样⼈员或⼯作⼈员第⼀时间到达指定现场。

(⼆)明确职责分⼯。各部门要统⼀思想,明确专⼈负责核酸采样⼯作,责任到⼈,制定本部门全员核酸采样⼯作⽅案,确保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保质保量完成。

(三)提升技能⽔平。所有参与全员核酸采样检测⼯作⼈员要强化⼯作意识,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服务技能,切实履⾏好各⾃⼯作职责。

(四)防感染防扩散。所有参与全员核酸采样流程的⼯作⼈员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切实认真查看每个采样对象的健康码和⾏程码,严格落实针对疑似患者或⾼危⼈群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现场⼈员数量管理和秩序管理,坚决防⽌⼈员过于集中或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和病毒扩散。

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工作实施方案2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挥核酸检测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与处置中的⽀撑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案(第⼋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案(试⾏第⼋版修订版)》《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版)》和《陕西省新冠病毒⼤规模核酸检测指导⽅案》等⽂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案。

⼀、⼯作⽬标

经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员核酸检测后,必须在2天时间内,完成划定区域内所有⼈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确保第⼀时间检测,第⼀时间发现、第⼀时间控制、第⼀时间流调,为果断处置疫情奠定基础。

⼆、⼯作原则

(⼀)分级负责。按照县级统筹、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精准快速、全员覆盖的原则,由镇办指挥、卫⽣院实施、村级执⾏,合理划⽚、科学布点、摸清底数、备⾜物资、配齐⼈员,充分运⽤⽹格化管理模式,贯通县、镇、村和⽹格各级,确保按照标准要求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分级分类,重点管控。按照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般接触者;涉疫地⼈员、14天内到过涉疫地⼈员⾼风险地区⼈员、中风险地区⼈员;重点⼈群、低风险地区⼈员等圈层,由内到外,全⾯开展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传播趋势,以风险为导向,第⼀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并动态调整,精准确定核酸检测重点⼈群。

(三)梯次推进,精准施策。根据疫情形势,确定核酸检测策略。疫情前期,在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应⾄少先开展3轮全员核酸检测。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社区封控范围、核酸检测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检测范围和频次。原则上,隔离点和近3轮核酸检测出现过病例的镇办或村每⽇⼀

检,14天内出现过病例但近3轮核酸检测没有出现病例的街道或社区隔⽇⼀检,14天内未出现病例的地区可每5天⼀检。根据⽬标⼈群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确定采样⽅式,⼈群初步筛查可采⽤10混1实施筛查,中风险地区采⽤5混1,⾼风险地区⼈群、隔离点及其他重点⼈群采⽤单采,⼀户⼀管;县防防控办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结合实际降低混采⽐例,提⾼检测灵敏度。分区管理。镇疫情防控办启动应急检测响应,确定采样对象范围,统筹安排核酸采样顺序、时间、和采样地点。⾼风险地区及重点⼈群按照1:1标准进⾏采样检测;中风险地区按照及⼈群按照5:1标准进⾏混采检测;低风险地区及⼈群按照10:1标准进⾏混采检测.

(四)统筹调配,分级⽀援。疫情发⽣后,各村按照“先属地、后⽀援”的原则,⽴即统筹动员本辖区核酸采样⼒量开展⼯作,必要时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援。镇疫情防控办依据核酸采样能⼒缺⼝,统筹调度全镇核酸采样⼒量。

三、⼯作内容

(⼀)启动准备

1.采样布局,⽹格管理。各村⼈员数量,观⾳寺镇分为三个采样区,炉⼦坝村、孟家河村设置⼀个采样点,位置设⽴在炉⼦坝村安置点;包家沟村、观⾳寺村、前后沟村设置⼀个采样点,位置设⽴在观⾳寺安置点;⽑垭⼦村、安华庄村设置⼀个采样点,位置在安华庄村委会。

(⼆)摸清底数

各村对辖区村民进⾏摸底登记,建⽴辖区村民花名册,⾄少包括村民姓名、⾝份证号、家庭住址(具体到门牌号)和联系电话,掌握辖区村民基本情况,并做好信息安全保护,为全员核酸检测做好充分准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