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了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9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1

一、公众防震知识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在地壳的脆弱地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会突然破裂,或者原有的断层会发生错动,从而引发地震。地震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应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 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检查家中的建筑质量和是否需要加固。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3. 加固不利抗震的房屋,撤离危房。检查住房结构是否有利于抗震,拆除笨重的装饰物品。

4. 合理放置家具和物品。固定墙上的悬挂物,清理杂物,保持门口和楼道畅通。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的家具,摆放重的物品在下面。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地震发生前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为人们在地震时自救求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做好准备,抓住预警时机,在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有生存的希望。大多数专家认为,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量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一种较好的应急避震方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够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能够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以及室内开阔、安全的地方。

1. 学校的避震

如果正在上课,应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抱头闭眼。在操场或室外时,应原地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返回教室。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可以在室外上课。

2. 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很短,室内避震更为现实。室内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能够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称为避震空间。常见的避震空间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

3. 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避免拥向出口,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地方,应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地震过后,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地方,应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旁边,以及内墙角落等地方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高耸或悬挂的广告牌、吊灯等。

4. 户外的避震

在户外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紧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5. 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当燃气泄露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并设法转移。当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或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遇到火灾时,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行。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包括: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品储存地点。

6. 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在地震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此时,要尽量改善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并设法脱险。避开头部上方不稳定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清理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如果无法搬动杂物时,不要勉强,以防止周围的杂物进一步倒塌。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发生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意使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和水源,也不要使用明火。当闻到煤气、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大声呼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 积极参与自救互救

自救方法:在挖掘被埋压的人员时,要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使被埋压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有窒息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被埋压者无法自行爬出,不要生拉硬扯,以免进一步受伤。如果有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暂时无法救出的幸存者时,应做好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先救近的人,后救远的人;先救易救的人,后救难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8. 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时要注意防火。

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震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地震,学会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地震的危害,使他们能够在发生灾难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教学内容:

一、地震的产生

地球可以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内部。地壳内部不断变化,因此产生了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导致地壳岩层的变形、断裂和错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8级强震突然袭击,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景象惨烈,生离死别……西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摧毁了中国大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其中,四川省遇难人数为68712人,失踪人数为17921人,学生遇难人数为5335人,失踪人数为10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8452亿元。

三、地震的预兆

1.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的气体和某些物质随着水一起涌出,导致地下水变浑、发泡、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地震前一两天,牛、马不愿进圈,乱跳乱蹦,不停地嘶叫,烦躁不安,食量减少;一些猪羊不进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疯狂地叫;鸡不回窝,不停地惊叫;鸭不下水;家兔乱跳乱蹦,恐惧不安;鸽子在地震前几天飞得惊慌失措,不回巢;密蜂一群一群地飞走;老鼠的反应最为敏感,在地震前一天到几天,老鼠突然消失不见,有的还带着小老鼠搬家;一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爬上树;鱼惶惑地跳到岸边,翻着肚子等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逃出家门;

鸡飞上树猪乱撞;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蛇出洞,鱼儿惊慌跳水面。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和声音,是重要的地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我们要注意掌握。

四、如何做好防震工作

1.做好防震演练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这样在地震发生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地区。

五、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应该找到最近的避难所,迅速躲避起来,地震结束后立即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比较好的应急避震方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够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小房间、桌子下面等,尽量避开人流,不要挤在一起。在避震过程中,我们还要保护好头颈、眼睛,用手捂住口鼻,不要回到教室,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户外面或阳台上。在学校里,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自己的课桌下。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应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在必要时,应该在室外上课。

六、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通过对地震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地震,学会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讨论、学习,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通过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地震自救的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的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内容: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出示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_@我是分割线@_@出示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出示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1、出示地震博士图卡:“我是地震博士,下面我将向你介绍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即使地震发生了,你也能从容应对。”

2、出示PPT图片6:地震来了,屋子里是怎样的一副情形?

(屋子怎么了?电灯怎么了?小朋友们怎么了?屋子里会有些什么声音?)

3、幼儿猜测:屋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4、我们看一看屋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出示PPT图片7:书架怎么了?书架上的书会怎么样?

出示PPT图片8:玻璃窗会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

出示PPT图片9:花瓶和摆放花瓶的架子会怎样?发出什么声音?

出示PPT图片10:抽屉又会发生怎样奇怪的变化?

5、出示PPT图片11:嘎嗒、嘎嗒、哐当、哐当,万一地震突然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的动作、姿势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头部?请个别幼儿来学一学。

6、出示PPT图片12: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地震结束后,我们要怎么做?

7、出示PPT图片13、14、15、16、17、18、19、20:让我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小朋友们是如何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自救的。

三、地震自救演练:

1、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当你感觉到地震来临时,请你用学到的自救方法跟老师一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教师播放地震模拟音乐,幼儿就近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用正确的姿势保护头部。

3、音乐结束,地震减弱,幼儿按教师口令转移。

四、庆贺自救成功。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将更加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通过观察他人的示范和参与自救演练,幼儿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自救方法,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地震的危害,能够在发生灾难时采取有效措施。

教学内容:

一、地震的产生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

汶川大地震

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截至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三、地震的预兆

1.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

四、如何做好防震工作

做好防震演练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当地震来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地带。

五、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六、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产生原因,让他们了解地震发生的背后原理。然后,我们重点强调了地震的危害,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失。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事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地震的破坏力。接下来,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预兆,包括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以及地光和地声等,让学生能够在地震来临之前察觉到预兆,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在防震工作方面,我们进行了防震演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地震时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应急措施。最后,我们总结了课堂内容,并强调了学生在平时要提高防震意识,做好自我保护。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5

【活动主题】

自然灾害是毫不留情的,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其中地震的破坏力最大。在这次班会中,我们将认识地震,并希望大家能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并前往安全的地方避难。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小编整理了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9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1

一、公众防震知识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在地壳的脆弱地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会突然破裂,或者原有的断层会发生错动,从而引发地震。地震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应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 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检查家中的建筑质量和是否需要加固。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3. 加固不利抗震的房屋,撤离危房。检查住房结构是否有利于抗震,拆除笨重的装饰物品。

4. 合理放置家具和物品。固定墙上的悬挂物,清理杂物,保持门口和楼道畅通。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的家具,摆放重的物品在下面。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地震发生前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为人们在地震时自救求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做好准备,抓住预警时机,在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有生存的希望。大多数专家认为,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量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一种较好的应急避震方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够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能够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以及室内开阔、安全的地方。

1. 学校的避震

如果正在上课,应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抱头闭眼。在操场或室外时,应原地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返回教室。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可以在室外上课。

2. 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很短,室内避震更为现实。室内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能够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称为避震空间。常见的避震空间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

3. 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避免拥向出口,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地方,应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地震过后,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地方,应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旁边,以及内墙角落等地方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高耸或悬挂的广告牌、吊灯等。

4. 户外的避震

在户外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紧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5. 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当燃气泄露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并设法转移。当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或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遇到火灾时,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行。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包括: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品储存地点。

6. 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在地震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此时,要尽量改善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并设法脱险。避开头部上方不稳定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清理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如果无法搬动杂物时,不要勉强,以防止周围的杂物进一步倒塌。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发生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意使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和水源,也不要使用明火。当闻到煤气、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大声呼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 积极参与自救互救

自救方法:在挖掘被埋压的人员时,要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使被埋压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有窒息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被埋压者无法自行爬出,不要生拉硬扯,以免进一步受伤。如果有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暂时无法救出的幸存者时,应做好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先救近的人,后救远的人;先救易救的人,后救难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8. 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时要注意防火。

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教案集锦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震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地震,学会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