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时,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下面小编整理了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目的
为了在工程部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能迅速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事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部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理。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
组员:XXXXXX
信息联络组:XX
救护组:XX
3.2职责
组长职责:
(1)统一指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处理;
(2)负责向工程部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3)负责联系当地消防、医院、公安、环保、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工作。
副组长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2)负责与组长、各救援部门之间的联系;
(3)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并进行监督;
保障组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2)负责向副组长反映救援物资使用情况。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后勤保障;
4)负责应急救援车辆,保证随时随地用车。
救护组职责:
(1)协助副组长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处理;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
(3)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状态下的生产和物资投用。
4、应急处理程序
4.1事故报告与响应
(1)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者或现场最早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向现场应急小组组长报告,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召集所有成员及救援人员携带救护设备赶赴出事现场,了解事故伤害程度,并组织人员疏散,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避免其他人员靠近现场。
(2)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向公司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公司经理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检察院和工会组织。
4.2受伤人员的急救
当施工人员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急救人员应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尽可能不要移动患者,尽量当场施救。组长根据汇报决定是否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说明伤员情况、行车路线,并安排人员到入场路指挥救护车的行车路线。现场常有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
对(鼻)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
是:
a、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将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伤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气温适宜的地方,解开伤员的衣领、裤带、内衣及乳罩,清除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
b、使伤员仰卧,施救人员位于其头部一侧,捏住伤员的鼻孔,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伤员的嘴吹人气体。之后,离开伤员的嘴,放开鼻孔,以一手压伤员胸部,助其呼出体内气体。如此,有节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5次。吹气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伤员肺泡破裂。
C、吹气时,应配合对伤员进行胸外心脏按摩。一般地,吹一次气后,作四次心脏按摩。
2、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摩是心脏复苏的主要方法,它是通过压迫胸骨,对心脏给予间接按摩,使心脏排出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a、让需要进行心脏按摩的伤员仰卧在平整的地面或木板上;
b、施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双手重叠放在伤员胸部两乳正中间处,用力向下挤压胸骨,使胸骨下陷3〜4cm,
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不离开胸部。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其按摩速度为每分钟约60〜80次。
胸外心脏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a、胸部严重损伤、肋骨骨折、气胸或心包填塞的伤员,不应采用此法。
b、胸外心、脏按摩应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
c、按摩时,用力要均匀,力量大小看伤员的身体及胸部情况而定;按压时,手臂不要弯曲,用力不
要过猛,以免使伤员肋骨骨折。
d、随时观察伤员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3、止血
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
种:
a、伤加压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通过对伤的加压和包扎,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其具体做法是如果伤处如果没有异物,用干净的纱布、布块、手绢、绷带等物或直接用手紧压伤止血;如果出血较多时,可以用纱布、毛巾等柔软物垫在伤上,再用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B、手压止血法
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急救中和其他止血方法配合使用,其关键是要掌握身体各部位血管止血的压迫点。
手压法仅限于无法止住伤出血,或准备敷料包扎伤的时候。施压时间切勿超过15分钟。如施压过久,肢体组织可能因缺氧而损坏,以致不能康复,继而还可能需要截肢。
C、止血带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四肢伤大量出血时使用。主要有布止血带绞紧止血、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橡皮止血带止血三种。使用止血带法止血时,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并在此时间内每隔半小时(冷天)或1小时慢慢解开、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暂时止血。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
4、搬运转送
转送是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急救后由救护人员安全送往医院的过程,是现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同时,应注意掌握各种伤病员搬运方式的不同:
a、上肢骨折的伤员托住固定伤肢后,可让其自行行走。
b、下肢骨折用担架抬送。
c、脊柱骨折伤员,用硬板或其他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
d、昏迷病人,头部可稍垫高并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人气管。
4.3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
(1)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工人安全操作技能。
(2)在屋顶进行避雷带安装施工过程中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并按安全
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3)对临边洞设围栏及警示标志。
(4)登高作业的架子,需按安全要求进行制作,选用的管材应满足强度要求,
架子顶端应铺放木板,并设围栏。
(5)在登高架子上作业时,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彩虹路与国泰路交汇处2#地块,工程规模:栋高层及附属裙房,其中本案为酒店及公寓式酒店楼。
塔楼长70.8m;宽22.8m;共34层,楼房檐高134.85m。
整体地下室三层,负一层为-6.05m;负二层为-10.10m;底层标高为-14.4m。
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0m,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结构。
本工程由佛山市保利恒信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广东省设计研究院设计,佛山禅建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降低项目部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组织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梁华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员:李汉辉曹积叶陈贤黎前飞李英杰以及各施工班组长。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安全员坚持天天对施工现场检查,安全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
3、物资做好充分准备,如:保险带、钢管扣件、安全网、毛竹片等,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技术措施
1、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关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5、高处作业前,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杆以黄黑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等以黄(或红)色标示。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保利中辰大厦三期
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
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6、物料提升机应按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使用前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要有明确的信号和楼层标记。
物料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联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采用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
通道口走道板应满铺并固定牢固,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安全网封闭两侧。
物料提升机严禁乘人。
7、施工外用电梯应按有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全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使用前和使用单位进行共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施工外用电梯各种限位应灵敏可靠,楼层门应采取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措施,电梯上下运行行程内应保障无障碍物。
电梯轿厢内乘人、载物时,严禁超载,载荷应均匀分布,防止偏重。
8、移动式操作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移动式操作平台立杆应保持垂直,上部适当向内收紧,平台作业面不得超出底脚。
立杆底部和平台立面应分别设置扫地杆、剪刀撑或斜撑,平台应用坚实木板满铺,并设置防护栏杆和登高扶梯。
9、各类作业平台和卸料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
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
10、脚手架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
脚手架外侧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
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作业层脚手版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
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11、模板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粉刷模板、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保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12、吊篮应按相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与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吊篮产权单位应做好日常例保和记录。
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选用钢材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
度。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设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严禁安全绳与吊篮连接。
13、施工单位对电梯井门应按定型化、工具化的要求设计制作,其高度应在1.5m至1.8m的范围内。
电梯井内不超过10m应设置一道安全平网;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14、项目部进行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屋面周围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
屋面上的孔洞应加盖封严,孔洞周边也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加设安全平网。
在坡度较大的屋面施工时,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
15、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本项目安装4台塔吊、4台人货梯。
在安拆时必须由有资质的安装队伍安拆,安装工必须持证上岗,安装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装完毕,项目部分管负责人同公司及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高处坠落事故的控制和处理
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以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并及时通知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小组成员应及时到位,统一指挥,全力以赴投入抢救、抢修,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当有人员伤亡发生时,应立即通知当地的社会医疗机构,并组织项目部的抢救人员进行必要的自救。
3、在事故发生区域设置警戒线,除抢救人员可以进出外,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将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现场自救的情况作详细地汇报,以便制定更加快速有效的抢险方案,减少因事故带来的损失。
5、高处坠落事故的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
五、资料整理
1、事故处理完毕后,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事故的处理过程、结果形成详细的书面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
2、项目部应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整改,加强预防,更有效地控制坍塌事故的发生。
3、项目部应将处理事故的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汇总整理。
六、应急预案的修改
应急预案编制好以后,在实施过程中应随着现场条件的变化对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修改,特别是当事故发生并处理完毕后,应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中不切合实际的部分加以修改,以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保利中辰大厦三期
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
便能够更好地为现场施工服务,增强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报上级部门审批签字。
七、应急预案的演习计划
应急预案编制好以后,项目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的演习,便于事故发生以后,相关人员能够熟练的进行事故抢救,同时也可鉴定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八、高处作业危险源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高处坠落的表现
(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
脚手架跟不上;头层墙面超过3.2m二层楼面的周边,以及无脚手架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未加安全平网;临边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油漆或其它工种在外架已拆除的窗口作业;建筑物之间的高层通道不设防护栏杆,地面上方未安装防护棚。
例如,某工地油漆工黄某在楼与楼通道上行走时,从约3m高处坠落,当场死亡。
(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
洞口未作防护;复式大堂内楼梯洞口未作防护。
(3)采光井、电梯井高处坠落。
电梯井无防护,采光井无防护造成高坠。
(4)吊栏、接料台高处坠落。
吊运长料时吊栏安全门被拆除,个人行为失误,失足坠落;吊栏安全门拆除后未恢复,吊栏安全门联锁损坏,吊栏升上,安全门不回位,接料台安全门无联锁装置,工人误操作。
料台无安全门,或安全门未关闭,都能引起高坠事故。
(5)屋面施工高处坠落。
屋面施工无安全防护,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个人行为失误,导致高处坠落。
(6)挖孔桩高处坠落。
人工挖孔桩洞口无防护,防护不牢或防护被损坏,导致高处坠落。
(7)攀登作业高处坠落。
简易的脚跳板不稳定,安装用的各种梯子质量不符合要求,门型脚手架不牢固,移动式操作平台重心偏离而倒塌。
(8)违章行为的高处坠落。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保利中辰大厦三期
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
违章从外翻越单元与单元间墙,翻越墙头,一个单元向另一个单元窗户翻越,都是违章高坠的表现。
(二)、高处坠落的原因
根据《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危险源的分类: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危险物质而发生事故为第一类;导致能量和危险源物质约束/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多种因素为第二类;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1)物的故障;(2)人的失误;(3)环境因素。
高处坠落事故属于第二类危险源,因此,高坠的原因应从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物的故障。
高处作业的临边没有防护,防护不严;脚手架未超出在建工程的形象进度;洞口未作防护,或防护的强度不够;防护不稳固易移动;吊栏式人货电梯楼层出入口,未作防护,防护不严;电梯井(采光井)未按要求进行内、外(内张网、外设门)防护;防护设备陈旧老化等等。
②人的失误。
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心存侥幸,思想麻痹,对责任认识不够。
制度往往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未落实到行动上。
a、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行为是祸首。
b、工人的操作失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c、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周边环境误进入危险部位。
d、管理方面的缺陷。
如制度规程不健全,未对工人进行教育、交底,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对查出的隐患未及时整改,放任自流,侥幸心理也是发生高坠的主要原因。
③环境因素。
作业使临边洞口,操作平台等安全防护设施受到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隐患也随之增加,强风、高温、高寒,雨雪天气,夜间作业等环境也是产生高坠的原因所在。
(三)、预防高坠事故的对策
高坠事故的表现多种多样,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高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规定等落实到实处。
我国已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针对高坠频发的安全生产形势,建设部2003年出台了《建设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保利中辰大厦三期
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时,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下面小编整理了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目的
为了在工程部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能迅速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事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部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理。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
组员:XXXXXX
信息联络组:XX
救护组:XX
3.2职责
组长职责:
(1)统一指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处理;
(2)负责向工程部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3)负责联系当地消防、医院、公安、环保、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工作。
副组长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2)负责与组长、各救援部门之间的联系;
(3)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并进行监督;
保障组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2)负责向副组长反映救援物资使用情况。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的后勤保障;
4)负责应急救援车辆,保证随时随地用车。
救护组职责:
(1)协助副组长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处理;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
(3)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状态下的生产和物资投用。
4、应急处理程序
4.1事故报告与响应
(1)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者或现场最早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向现场应急小组组长报告,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召集所有成员及救援人员携带救护设备赶赴出事现场,了解事故伤害程度,并组织人员疏散,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避免其他人员靠近现场。
(2)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向公司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公司经理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检察院和工会组织。
4.2受伤人员的急救
当施工人员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急救人员应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尽可能不要移动患者,尽量当场施救。组长根据汇报决定是否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说明伤员情况、行车路线,并安排人员到入场路指挥救护车的行车路线。现场常有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
对(鼻)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