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5篇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旨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情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培养幼儿具备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

3、小结: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

3、小结: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乱,不要逃跑,也不要跳动。在轻微的地震中不需要逃跑,在大地震中逃跑也无法逃脱。要听从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在附近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减小后再听从指挥进行疏散和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可以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6、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要如何找到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7、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如何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幼儿总结不同地方如何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在幼儿园,可以蹲在桌子下面,双手抱头,然后听从指挥进行疏散;在家中可以用枕头或被子盖住头部,就近躲到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随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只需要蹲在地上抱头就可以了。

(三)教导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方法。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在撤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幼儿一起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例如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按照图中标注的路径走?让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走才能最快地到达安全地带?鼓励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可以分成两队,沿着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行动,避免拥挤;听从老师的指挥等(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梯,因为男生的反应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强,分开行动可以提高逃生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空间)。

4、组织幼儿进行实战演习。在室内模拟避震和紧急撤离情况。如果在撤离过程中出现拥挤或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领幼儿找出原因,并再次进行演习,以确保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结束

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2

活动时间:

20____年05月12日

活动班级:

小一班

活动科目:

健康

活动名称:

《防震减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幼儿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视频。

活动过程: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旨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观看了地震预兆的视频,了解了井水变化和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例如,“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我们还了解到,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接下来,教师讲解了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播放了地质灾害的视频。通过讨论和强调,让幼儿了解地震来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随后,我们进行了简单的防震演练。在教师的组织下,幼儿们学习了如何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他们学会了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地震伤害。

最后,我们进行了活动小结。通过图片、儿歌、视频和实际演练等方式,幼儿们基本掌握了地震发生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他们掌握了在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

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3

设计思路:

地震,作为群灾之首,已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伤害和痛苦。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等都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无情地袭击了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学习一些防护措施,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避震的小技巧,以便在灾难来临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掌握逃生技巧,不惊慌失措。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保持冷静,前往安全地方躲避,掌握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4、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地震现场》的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和《地震生存手册》的漫画版图片6张。

2、准备一些小道具,如枕头、书包、脸盆和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注意。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录像,通过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就是地震。)

2、老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曲了,汽车被压扁了,家里的东西也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地震生存手册》的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并及时躲藏。

老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可怕,但是我们不能慌张。当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我们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受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漫画,在向他们解释地震来临时应该如何应对以确保安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并巩固防震和避震的方法。

六、进行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通过简单清晰的动物形象,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前的预兆。

活动反思:

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5篇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旨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情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培养幼儿具备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

3、小结: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

3、小结: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乱,不要逃跑,也不要跳动。在轻微的地震中不需要逃跑,在大地震中逃跑也无法逃脱。要听从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在附近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减小后再听从指挥进行疏散和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可以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6、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要如何找到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7、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如何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幼儿总结不同地方如何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在幼儿园,可以蹲在桌子下面,双手抱头,然后听从指挥进行疏散;在家中可以用枕头或被子盖住头部,就近躲到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随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只需要蹲在地上抱头就可以了。

(三)教导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方法。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在撤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幼儿一起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例如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按照图中标注的路径走?让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走才能最快地到达安全地带?鼓励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可以分成两队,沿着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行动,避免拥挤;听从老师的指挥等(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梯,因为男生的反应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强,分开行动可以提高逃生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空间)。

4、组织幼儿进行实战演习。在室内模拟避震和紧急撤离情况。如果在撤离过程中出现拥挤或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领幼儿找出原因,并再次进行演习,以确保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结束

防震安全教育教学教案2

活动时间:

20____年05月12日

活动班级:

小一班

活动科目:

健康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